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春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作品数:434 被引量:1,113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九阳刘卉刘洪武张利王爱民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6篇建筑科学
  • 88篇交通运输工程
  • 52篇文化科学
  • 16篇天文地球
  • 9篇经济管理
  • 7篇水利工程
  • 6篇社会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理学
  • 3篇矿业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83篇混凝土
  • 32篇教学
  • 25篇载力
  • 25篇建筑
  • 25篇承载力
  • 23篇抗震
  • 23篇钢筋
  • 19篇有限元
  • 19篇土木
  • 19篇土木工程
  • 17篇课程
  • 16篇冻融
  • 16篇土木工程专业
  • 16篇钢筋混凝
  • 16篇钢筋混凝土
  • 15篇抗震性
  • 15篇抗震性能
  • 14篇冻融循环
  • 13篇应力
  • 10篇冻土

机构

  • 426篇长春工程学院
  • 56篇吉林大学
  • 14篇哈尔滨工业大...
  • 9篇吉林建筑工程...
  • 9篇吉林省公路勘...
  • 7篇吉林省电力勘...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沈阳建筑大学
  • 4篇重庆交通大学
  • 4篇延边大学
  • 4篇吉林建筑大学
  • 4篇吉林省交通规...
  • 3篇烟台职业学院
  • 3篇吉林省交通科...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福建工程学院
  • 2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长安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47篇李九阳
  • 33篇窦立军
  • 31篇王坦
  • 26篇王文华
  • 24篇宿晓萍
  • 23篇徐亮
  • 19篇孙洪伟
  • 17篇张利
  • 16篇陈晓梅
  • 15篇孙维东
  • 14篇张曙光
  • 14篇刘丽华
  • 13篇王晓天
  • 13篇唐佳军
  • 12篇袁志仁
  • 12篇朱坤
  • 11篇王爱民
  • 11篇邹向阳
  • 11篇郭玉峰
  • 10篇刘卉

传媒

  • 172篇长春工程学院...
  • 33篇长春工程学院...
  • 10篇工业建筑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科技创新导报
  • 5篇混凝土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吉林建筑工程...
  • 5篇吉林工程技术...
  • 4篇世界地质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混凝土与水泥...
  • 4篇建筑结构
  • 4篇建筑技术开发
  • 4篇工程建设
  • 4篇黑龙江科学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中外公路
  • 3篇计算机仿真

年份

  • 1篇2024
  • 29篇2023
  • 19篇2022
  • 23篇2021
  • 13篇2020
  • 11篇2019
  • 15篇2018
  • 19篇2017
  • 30篇2016
  • 23篇2015
  • 22篇2014
  • 15篇2013
  • 19篇2012
  • 21篇2011
  • 30篇2010
  • 25篇2009
  • 22篇2008
  • 16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4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叶片强化中深层地热同轴换热器换热性能数值模拟
2023年
为强化同轴换热器在中深层地热开发中的传热效果,提出一种螺旋叶片形式新型地热同轴换热器。通过建立内插不同间距(d=200、150、100 mm)螺旋叶片的换热器数值模型,模拟套管中换热流体特性。结果表明:在Re=4500~11500的湍流状态下,螺旋叶片作为扰流元件,通过改变流体的流动形态和热边界层厚度,可以有效强化换热器的单相对流换热效果,提高开采岩土体热量的能力。随着间距减小,强化换热效果进一步增强,努赛尔数(Nu)增大。当间距d=100 mm时,强化传热效果最好,综合换热能力最强,较光滑管的Nu提高了41.05%~44.18%,传热增强因子TEF为1.16,该工作为同轴套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罗冀张延军刘强斌李晓光娄俊庆
关键词:地热能强化换热
现浇结构钢筋工程施工分析
2003年
本文对现浇结构施工中较为常见的钢筋位移、布筋错误等技术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与方法.
高志通张华曲祖光
关键词:钢筋工程现浇结构
大型变电站扩建工程中的安全管控
2019年
以西北某省重要枢纽500kV变电站改扩建项目为对象,针对项目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风险高的特点。从施工前、施工期以及设备验收等多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全周期进行安全风险管控,实现项目建设过程中人、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李九阳李向珍
关键词:变电站改扩建风险管控
《钢结构基本原理》教学过程中《材料力学》基本概念的过渡
2023年
《材料力学》课程是《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先修课程之一,二者联系紧密,《钢结构基本原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材料力学》基本概念的过渡。从全部焊缝有效截面对中和轴的抗弯截面模量、双角钢组合T形截面对x轴的回转半径、双肢格构式构件对虚轴的惯性矩三个方面介绍了材料力学截面几何性质的过渡;从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条件、梁的强度条件介绍了强度计算公式的过渡;从梁的刚度介绍了刚度计算公式的过渡;从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介绍了稳定计算公式的过渡;从复杂应力作用下钢材的屈服条件、梁在复杂应力作用下的折算应力强度介绍了材料力学第四强度理论的过渡。使学生厘清钢结构课程与力学课程基本概念的脉络关系,以期提高《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唐佳军温泳王玉英赵庆明李九阳
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梁计算方法浅析被引量:2
2004年
介绍了墙梁的应用、地位以及目前比较典型的几种设计方法,并着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梁计算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
沙勇魏贺历
关键词:墙梁开洞受力性能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在村镇校舍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的技术及经济特点,分析了该桩实例中成桩困难的原因,并介绍了解决方案。提出了该桩型可能不适合干燥的砂土地层,在排除液化可能性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粉细砂层作为多层建筑的天然地基。
袁志仁王坦
关键词: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砂土液化
某实验楼现场检测和抗震鉴定
2012年
建筑物的抗震鉴定加固是实现其在地震时安全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早期的房屋,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低,因而需要重点进行加固改造,以提高其综合抗震防灾能力.本文以上海市某实验楼为例,通过对其房屋质量检测结果,以及抗震能力进行研究、分析,运用PKPM结构分析计算软件,详细介绍了框架结构建筑抗震鉴定及加固的主要内容,给出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
丁长鑫温泳孙一歌付大伟
关键词:抗震鉴定
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后锚固技术分析被引量:11
2003年
文中介绍了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后锚固技术及产品,分析了影响锚栓和植筋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及承载力随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并讨论了其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张曙光李伟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锚栓
3D打印技术在力学方面的创新与应用
2020年
为解决力学课堂教学中力学概念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提出应用3D打印技术开发力学教具。举出3D打印在力学教具方面的应用,借助3D打印力学教具可以消除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思维传导的不对称性,增强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力学学习的热情。
张发强冯永哲李延君
关键词:3D打印
煤矸石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研究进展
2023年
煤矸石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将其作为集料替代天然集料掺入到混凝土中,既能促进固体废物利用,也能为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新方向,同时也是目前煤矸石资源利用方式中最经济、环保的一种。本文对其在水泥砂浆中的配制技术进行了介绍,归纳总结了煤矸石掺入到混凝土中后对其耐久性能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煤矸石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对煤矸石混凝土进行了进一步展望。
李九阳朱岳鹏范辛美罗靖炜陈立胡广朝
关键词:煤矸石混凝土配合比耐久性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