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昆虫研究中心

作品数:45 被引量:145H指数:9
相关作者:张鹏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套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生物学
  • 2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基因
  • 12篇克隆
  • 11篇基因克隆
  • 11篇表达谱
  • 8篇温度
  • 8篇胁迫
  • 8篇表达谱分析
  • 7篇温度胁迫
  • 6篇蛋白基因
  • 5篇热激
  • 5篇热激蛋白
  • 5篇转录
  • 5篇转录组
  • 4篇蛋白
  • 4篇亚洲小车蝗
  • 4篇滞育
  • 4篇气味结合蛋白
  • 4篇苜蓿
  • 4篇盲蝽
  • 4篇牧草

机构

  • 45篇内蒙古农业大...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套学院

作者

  • 9篇周晓榕
  • 8篇庞保平
  • 6篇韩海斌
  • 3篇张鹏飞
  • 3篇常静
  • 2篇谭瑶
  • 1篇李艳艳
  • 1篇张泽华
  • 1篇黄训兵
  • 1篇朱猛蒙
  • 1篇李浩
  • 1篇高书晶
  • 1篇王桂荣
  • 1篇班丽萍
  • 1篇段文昌

传媒

  • 18篇昆虫学报
  • 7篇环境昆虫学报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草地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葱萤叶甲对蜕皮激素响应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建立沙葱萤叶甲Gauleruca daurica成虫对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 20E)响应的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对20E响应的基因以及代谢和信号通路,并在转录组水平探讨20E调控生殖滞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TM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0E及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处理后的沙葱萤叶甲成虫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共获得80 313个unigene;与阴性对照DMSO相比,共获得20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6个上调、95个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多数差异表达功能基因富集于各种代谢通路,其中核黄素代谢(riboflavin metabolism)、溶酶体(lysosome)和泛酸与乙酰辅酶A合成(pantothenate and CoA biosynthesis)通路显著富集(q<0.05)。结果表明,20E可能通过影响多种代谢通路调控沙葱萤叶甲的生殖滞育。
姚知含李玲庞保平单艳敏季彦华刘东力
关键词:转录组蜕皮激素代谢通路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内蒙古沙葱萤叶甲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被引量:4
2017年
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发生为害的新害虫,为明确内蒙古沙葱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本研究测定了内蒙古8个地理种群的197头沙葱萤叶甲的线粒体COI基因417 bp序列,利用Dna SP 5.0、Arlequin 3.11和Network 4.6.1.0等软件对沙葱萤叶甲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子变异等进行分析。在所分析的197个COI序列中,共有43个变异位点和62个单倍型,其中2个单倍型为各种群共享,每个种群具有3个及以上的独享单倍型。总种群的单倍型多态度指数Hd为0.9466,不同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态度Hd在0.8889-0.9600。总群体固定系数Fst为0.0315,基因流Nm为15.37。中性检验结果不显著(Tajima's D=-1.6300,0.10>P>0.05),说明内蒙古沙葱萤叶甲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出现种群扩张现象。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沙葱萤叶甲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96.34%),而种群间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各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在中介网络图上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沙葱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高,基因交流程度高,遗传分化不明显且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张鹏飞周晓榕庞保平谭瑶田帅
关键词:线粒体COI遗传分化基因流单倍型
蓟马取食诱导的苜蓿代谢物变化
2023年
蓟马是紫花苜蓿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苜蓿产业的健康发展。以草原2号(Medicago varia Martin.Caoyuan No.2)感蓟马品种、草原4号(Medicago sativa L.Caoyuan No.4)抗蓟马品种为材料,分别进行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接虫和不接虫处理,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蓟马取食诱导的苜蓿代谢物变化,从代谢水平探究蓟马取食引起的苜蓿诱导性防御机制。结果表明,蓟马取食会诱导苜蓿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发生变化。感蓟马品种草原2号苜蓿在蓟马取食前后的差异代谢物为178个(S-CK vs S-T),而抗蓟马品种草原4号苜蓿在蓟马取食前后的差异代谢物为116个(R-CK vs R-T),有60个差异代谢物在2个品种中都受到蓟马取食影响。在共同诱导的代谢物中,主要包括31个黄酮类化合物、7个有机酸及衍生物、7苯丙素和5个氨基酸及衍生物等12大类。蓟马取食诱导的代谢物变化主要集中在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麦黄酮、木樨草素、白杨素、芹菜苷等,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在苜蓿诱导性防御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进一步开展苜蓿抗蓟马诱导性防御提供参考。
陈崎姜晓红谭瑶爽爽刘慧杰代蕊特木尔布和张志强
关键词:苜蓿代谢物
沙葱萤叶甲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谱分析
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爆发成灾的一种新害虫,主要为害沙葱Allium mongolicum、多根葱A.polyrhizum 及野韭A.ramosum 等百合科葱属...
李玲谭瑶庞保平
关键词:气味结合蛋白
沙葱萤叶甲卵滞育的转录组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建立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滞育卵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卵滞育相关的基因以及代谢和信号通路,在转录组水平探讨卵滞育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沙葱萤叶甲滞育卵与解除滞育卵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DESeq软件分析沙葱萤叶甲滞育卵与解除滞育卵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对1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结果】基于沙葱萤叶甲滞育卵与解除滞育卵转录组测序结果,共获得53389个unigene,其中差异表达基因2145个,24个差异表达基因与保幼激素信号及脂肪酸生物合成和降解相关。与解除滞育卵相比,滞育卵转录组中1297个基因上调表达,富集于124条KEGG通路,其中核糖体通路显著富集;848个基因下调表达,富集于73条KEGG通路,其中MAPK信号通路和糖胺聚糖生物合成通路显著富集。qRT-PCR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1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Seq转录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保幼激素,脂肪酸生物合成和降解,核糖体,MAPK信号及糖胺聚糖生物合成等通路可能在沙葱萤叶甲卵滞育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艳艳马红悦李玲谭瑶庞保平张恒
关键词:转录组
沙葱萤叶甲热激蛋白基因GdHsp10a的克隆、分子特征与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为明确热激蛋白HSP10在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沙葱萤叶甲Hsp10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利用qPCR技术对该基因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成虫羽化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温度下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1条新的沙葱萤叶甲Hsp10基因,命名为GdHsp10a,GenBank登录号为MG460308,cDNA序列全长为526 bp,开放阅读框为333 bp,编码蛋白含11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1.97 kD,等电点为9.74;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同源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dHSP10a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HSP10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53.15%。qPCR结果表明,GdHsp10a在沙葱萤叶甲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卵期和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期、预蛹期及蛹期;成虫羽化后不同时期表达量差异显著,25 d时表达量最高,其次为100、10和7 d时的表达量;温度对GdHsp10a表达量有显著影响,30℃下表达量最高,35℃下表达量次之,15、20、25及40℃下表达量最低且无显著差异。表明GdHsp10a可能在沙葱萤叶甲生长发育及成虫越夏中起着多重作用。
陈龙谭瑶周晓榕庞保平单艳敏张卓然
关键词:分子特性温度胁迫
沙葱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的生活史和主要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必要的基础。在锡林郭勒草原,沙葱萤叶甲1年发生1代,以卵在牛粪、石块及草丛下越冬,越冬卵最早于4月上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大量取食新鲜的沙葱(Allium mongolium)、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及野韭(Allium ramosum)等葱属植物。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随后进入越夏蛰伏期。8月下旬雌雄成虫开始交尾产卵。
昊翔周晓榕庞保平张卓然包祥
关键词:生活史生物学特性
沙葱萤叶甲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谱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是一种在内蒙古草原上爆发成灾的新害虫。昆虫的化学感受蛋白(CSPs)是一类水溶性小分子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识别和传导环境中的化学刺激至受体,参与众多昆虫行为。本研究旨在鉴定沙葱萤叶甲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并对其表达谱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筛选本实验室组装的沙葱萤叶甲转录组鉴定沙葱萤叶甲化学感受蛋白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其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卵、1-3龄幼虫、蛹和成虫)和成虫组织[触角、头(去触角)、胸、腹、足和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鉴定出10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将其命名为Gdau CSP1-10(Gen Bank登录号:KY885471-KY885480)。10条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范围为17.27%~62.79%,彼此间分化程度较高。通过NCBI的Blast比对结果显示,Gdau CSPs与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 maculicollis的Pmac CSP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种Gdau CSPs首先与榆黄毛萤叶甲的Pmac CSPs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d CSPs在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Gdau CSP4-5,Gdau CSP7-8和Gdau CSP10 5个Gd CSPs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而Gd CSP2在卵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Gd CSPs不仅表达于成虫触角中,在头(去触角)、胸、腹、足、翅等其他部位也有表达,且10个Gd CSPs在沙葱萤叶甲成虫各组织中有着不同的表达谱,其中Gdau CSP2,Gdau CSP4,Gdau CSP5,Gdau CSP8和Gdau CSP9 5个Gd CSPs在雌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结论】结果提示化学感受蛋白在沙葱萤叶甲的生长发育和化学感受过程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沙葱萤叶甲化学感受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化学通讯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李玲周渊涛谭瑶周晓榕庞保平
关键词:化学感受蛋白表达谱系统发育分析
四种钙结合蛋白基因在沙葱萤叶甲幼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021年
为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钙结合蛋白基因的功能,利用本实验室组装的沙葱萤叶甲转录组数据库鉴定钙结合蛋白基因序列,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体内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类钙磷蛋白(calcyphosine-like,CAPSL)和类肌钙蛋白C(troponin C-like,TnCl)共4种钙结合蛋白基因,观察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体重及蛹重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干扰效率。结果表明,共筛选到41条编码钙结合蛋白的基因序列,选取4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钙结合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后续研究。4种钙结合蛋白基因的干扰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APSL(94.4%)、TnCl(76.2%)、CRT(70.5%)和CaM(54.5%);干扰效率最高的时间分别为干扰后第4、2、6和2天。沉默CAPSL后,沙葱萤叶甲幼虫体重显著降低了21.0%~34.9%,存活率显著下降了53.5%,发育历期显著缩短了15.1%,蛹重显著降低了15.8%。沉默TnCl后,沙葱萤叶甲幼虫体重显著降低了10.5%~25.0%,存活率显著下降了19.1%,蛹重显著降低了11.0%,而对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沉默CaM后,沙葱萤叶甲幼虫体重显著降低了5.9%~6.6%,存活率显著降低了8.7%,而幼虫发育历期和蛹重无显著变化。沉默CRT后,沙葱萤叶甲幼虫体重、蛹重、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变化。表明CAPSL、TnCl和CaM在沙葱萤叶甲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CRT可能未参与沙葱萤叶甲幼虫生长发育的调控过程。
李玲李爽李娜庞保平
关键词:钙结合蛋白生长发育RNA干扰
多异瓢虫食物消耗与利用与其猎物棉蚜的寄主植物种类相关(英文)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猎物质量和类型在捕食者食物选择、消耗及营养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的营养质量影响植食者的营养质量,进而植食者作为捕食者猎物的营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猎物-捕食者三营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捕食者食物消耗与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评价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4龄幼虫和雌成虫取食和利用5种不同葫芦科植物上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效率。【结果】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均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var.melonaeformis上的蚜虫取食量最高,而对瓢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var.gourda上的蚜虫取食量最低。4龄幼虫取食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cantalupensis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达到最大,而雌成虫在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搅瓜Cucurbita pepo var.medullosa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取食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蚜虫时,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哈密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多异瓢虫4龄幼虫的猎物,而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成虫的猎物。【结论】寄主植物种类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效率相关,该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的食性对害虫进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李艳艳周晓榕段文昌庞保平
关键词:多异瓢虫瓜蚜寄主植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