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作品数:652 被引量:4,183H指数:30
相关作者:张文玲王姣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6篇经济管理
  • 19篇文化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政治法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社会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军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207篇金融
  • 106篇银行
  • 80篇企业
  • 61篇融资
  • 57篇资本
  • 40篇货币
  • 36篇商业银行
  • 33篇信贷
  • 31篇货币政策
  • 26篇金融科技
  • 25篇不确定性
  • 24篇系统性风险
  • 23篇贷款
  • 23篇实证
  • 23篇金融风险
  • 22篇信用
  • 22篇债务
  • 22篇保险
  • 20篇农村
  • 18篇能源

机构

  • 616篇天津财经大学
  • 33篇南开大学
  • 14篇中央财经大学
  • 1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3篇天津商业大学
  • 10篇天津大学
  • 9篇中国人民银行
  • 7篇对外经济贸易...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深圳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银行
  • 3篇国务院发展研...
  • 3篇河北金融学院
  • 3篇上海对外经贸...
  • 3篇新疆财经大学
  • 3篇山东工商学院
  • 3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2篇王爱俭
  • 9篇任碧云
  • 9篇巴曙松
  • 8篇郭娜
  • 5篇李素梅
  • 5篇李政
  • 5篇白仲林
  • 4篇张明
  • 3篇刘先丰
  • 3篇林楠
  • 3篇强国令
  • 3篇梁琪
  • 3篇熊熊
  • 3篇何德旭
  • 3篇马亚明
  • 3篇杨兆廷
  • 3篇李志辉
  • 3篇余峰燕
  • 2篇温博慧
  • 2篇方意

传媒

  • 29篇华北金融
  • 18篇国际金融研究
  • 18篇现代财经(天...
  • 15篇南开经济研究
  • 13篇金融论坛
  • 11篇金融理论与实...
  • 11篇统计与决策
  • 11篇武汉金融
  • 10篇山西农经
  • 9篇金融与经济
  • 9篇金融经济学研...
  • 8篇江汉论坛
  • 8篇经济与管理研...
  • 8篇世界经济研究
  • 8篇西南民族大学...
  • 7篇经济问题
  • 7篇财贸经济
  • 7篇财经理论与实...
  • 7篇统计研究
  • 7篇金融发展研究

年份

  • 16篇2025
  • 90篇2024
  • 74篇2023
  • 78篇2022
  • 113篇2021
  • 116篇2020
  • 79篇2019
  • 18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6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消保”的策略与实践
2024年
当前我国金融消费者面临的权益问题,主要包括金融产品信息不透明、误导性销售、不公平合同条款、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以及金融诈骗等。这些问题不仅牵涉到金融机构,还会与金融监管部门、法院以及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产生关联。所谓“大消保”体系。
王爱俭刘玚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诈骗误导性
三次汇率改革背景下人民币对东亚货币影响力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综合运用隐含货币锚分析框架和滚动回归分析(rolling)方法,以我国三次汇率制度改革为背景,从静态的变化和动态过程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中,人民币对东亚货币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联动性加强。人民币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过程中,东亚地区的货币与人民币的相关性也由最初的降低到不断提升,这是人民币自身影响力加强的重要体现。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需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并加强区域汇率机制的协调,更需要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胡曲
关键词:东亚汇率东亚货币货币合作
地区大数据发展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被引量:13
2023年
随着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大数据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本文将宏观地区大数据发展与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相结合,以2013—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地区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大数据发展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而且主要是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增强企业治理能力、提高企业融资水平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该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既为地区大数据发展提供参考,也为企业高效合理地利用大数据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提供有益启示。
李政越婷婷贾妍妍
关键词:企业融资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双支柱”调控有效性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单独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保障金融稳定,需要配合宏观审慎政策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笔者通过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配合及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冲击下,引入“双支柱”政策不仅不会加大经济波动,反而相互配合,进一步改善金融市场体系;在货币政策冲击下,加入宏观审慎政策之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波动幅度略有增加;在房价冲击下,采用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持续性较高,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研究结论对我国双支柱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郭娜郭娜徐卉杉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ESG表现
2024年
随着国际社会愈发重视可持续发展,企业也应积极践行ESG理念。作为风险对冲工具,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董责险)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对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董责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董责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董责险通过增加绿色创新投入、减少管理者短视及降低代理成本以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董责险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企业及媒体关注度高的企业更为显著。研究揭示了保险契约在提升企业ESG表现中的积极作用,为贯彻ESG理念,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马亚明徐会杰王一婕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地缘政治风险冲击与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QVAR-DY溢出指数的分析
2024年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频发,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遭受巨大挑战。充分理解地缘政治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对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特别是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表现。通过选取2007年10月至2023年3月的数据,采用QVAR-DY溢出指数的方法进行研究。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衰退期,地缘政治风险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最大,而市场高涨期,地缘政治风险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最大;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地缘政治冲击在市场高涨期对股票市场影响最大,而在市场衰退期对货币市场影响更大。因此,监管主体应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市场高涨期重点关注股票市场风险,而在市场衰退期重点关注货币与外汇市场风险,防止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对国内金融系统产生过度影响,进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王璟怡王爱俭柳玉淼
关键词:地缘政治风险金融市场
数字金融赋能中国高质量就业的对策研究
2024年
本文从数字金融的视角探究了实现我国高质量就业的措施。首先,阐述了数字金融的内涵和特征;其次,分析了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着劳动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提质增效动力不足和城乡劳动力流动受限等问题;再次,深入研究了数字金融赋能中国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包括有针对性地制定数字金融发展政策、扩大高等教育学历劳动者的规模和数量、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完善数字金融相关法律体系;最后,依据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加强数字金融市场监督机制和具体管控措施、高度重视数字金融在带动就业过程中伴随的社会保障缺失问题、数字技术赋能的区域异质性也不容忽视和“成本病”的加剧几点反思,以期实现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就业的助力作用。
张荧天
关键词:数字金融高质量就业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富裕
金融发展、制度环境优化与技术创新——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0
2020年
研发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环节,为了使研发过程能够持续进行下去,需要充足的研发资金支持,并且只有当研发资金具备了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才能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优良的外部融资环境和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为外部融资获取提供便利,从而降低研发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风险。结合2007-2016年我国30个省域样本数据来检验金融发展、制度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省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技术创新存在空间异质性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和制度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产生很强的正向影响;对空间溢出效应而言,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制度环境因为存在空间差异性,所以对技术创新会产生抑制作用。
孟维福贾鑫晶杨兆廷
关键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金融发展
盈余管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论文以2014~2019年中国A股3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就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对其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以及异质性特征进行了考察,证实了商业银行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其流动性创造能力。具体结论包括:第一,盈余管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由于资产规模、信用水平、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存在差异,盈余管理对流动性的创造能力在不同类型银行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于股份制银行及城商、农商行而言,这一正向影响却非常显著。第三,资管新规后,大量通道类表外业务回表,导致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下降,即"合规化回流"抑制了盈余管理对流动性创造的扩张能力,股份制银行及地方性银行的正影响也被显著削弱。论文结论有助于理解不同类型银行如何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提高流动性创造水平,对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通过实施差异化调控来稳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创造能力及强化金融安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于博张梓元
关键词:盈余管理商业银行
卖空机制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吗?被引量:11
2020年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理论提出卖空机制"信息增益效应"和"压力减损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卖空机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卖空交易机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体表现为放松卖空管制后上市公司的技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变化率均有显著提升。渠道检验发现,卖空机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提升效应主要通过畅通信息传递、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发挥作用。此外,较之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卖空机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表现得更为强烈。本研究推动了微观金融和宏观经济增长的融合,并为资本市场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李春霞张伟沈小波
关键词:卖空机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随机前沿分析
共6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