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作品数:144 被引量:511 H指数:13 相关作者: 金海洋 王利文 更多>> 相关机构: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军事 更多>>
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结构与运作变迁 2024年 当前,南极治理决策制定的初步环节逐渐由南极条约体系内部的不同组织与机构完成。作为南极条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Committe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EP)是依据《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第11条设立的常设机构,不享有独立决策权,其讨论成果最终转化为协商会议通过的措施、决定或决议,如今CEP已成为协商会议“措施”的最大供给者。自1998年成立以来,CEP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早期CEP由年度会议和会间非正式小组构成。随着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CEP先后设立两个正式附属小组,分别负责审议南极特别保护区与南极特别管理区的管理计划,以及执行气候变化应对工作计划,并在这两个议题上形成“正式附属小组—CEP—协商会议”的逐级建议结构。基于这种变化,我国不仅要重视CEP会议最新议题,更应该重视闭会期间的工作,特别是培养各层次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有机会深入参与CEP各议题的讨论,以全面提升我国南极制度性话语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王婉潞关键词:环境保护 第十六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公告 2023年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的第十六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23年11月25—26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和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论坛组委会诚邀海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踊跃参与并提交论文。 无关键词:博士研究生 国际政治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 国际政治经济学 美国的东南亚“可持续基建政策”:演进、逻辑与前景 被引量:4 2023年 可持续基础设施正在成为美国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重点领域。2016年至今,美国先后面向东南亚提出十余项可持续基建合作倡议,经历了前期试探、逐步推进和系统集成等3个阶段。美国聚焦东南亚的可持续基建,既基于东南亚各国日益增长的可持续基础设施需求,又服务于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国际引领力的战略考量,特别是试图在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美国的可持续基建政策在制度设计上注重发展战略对接和调动次国家层面合作,在倡议执行中注重提高项目透明度和价值观嵌入,又通过议题联结、话语塑造、盟友动员、规范操纵,构建其在东南亚的可持续基建体系。美国的可持续基建计划在融资方面对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双方的可持续基建合作也会受到资金落实、基建能力、东盟国家态度等因素的制约。中国一方面可以从美国的倡议和行动中借鉴经验,另一方面也应加强规范标准协商对接,促进可持续基础设施跨国务实合作。 张宁 毛维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2005年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中国当前的关键就是在实践中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按科学发展观解决好国内外的问题,中国就一定会和平崛起,而且必将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阎静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海洋强国的历史镜鉴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11 2022年 系统分析和梳理近现代历史上海洋强国崛起的经验,总结海洋强国发展背后的基本规律,对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强国都具有经略海洋的社会意识和政治决心。近现代以来西方通过海上军事和商业力量的扩张,实现殖民掠夺、建立殖民政府,甚至武力控制航道和建立海外势力范围的历史已经结束。但在规则制定、资源开发、商业航道安全保障以及推进海洋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经验,仍然需要中国深入思考、及时总结。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在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建设强大海军的历史进程中,建立和形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色的向海图强的社会意识和政治共识,主动塑造和引领海洋规则、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全球治理体系。 朱锋关键词:海洋强国 海洋战略 美国对华关系“武器化派”的兴起及潜在走向 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美国战略界围绕中美相互依存关系展开激烈辩论,并逐渐形成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对华关系派别,即“武器化派”“脱钩派”和“接触派”。自特朗普推动美国对华政策重构以来,呼吁利用美国全球优势地位遏制中国发展的“武器化派”迅速兴起,声势超过主张切断中美相互依存关系的“脱钩派”,并削弱了“接触派”以往在美国战略界的主导地位,导致中美在经贸、科技、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严重下滑,冲击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与全球治理合作。展望未来,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美国战略界对华政策辩论、中美关系互动、国际舆论等美国内外因素,将共同牵动“武器化派”的可能走向。 陈静 周文星关键词:美国对华政策 相互依存 美国太空安全政策的生成机制探究:基于利益传递的视角 被引量:2 2022年 传统的利益诱导政治研究忽略了国家机构自身固有的意识形态影响,安全政策是不同部门利益诉求和意识形态相协调的产物。在美国太空安全决策的利益传递过程中,美国的太空商业联盟、国防联盟、太空科学联盟等社会力量,通过党派政治、选举政治、游说政治和公众政治等利益诱导过程,将利益诉求渗透到美国的海陆空军部、国家侦察局、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会等国家机构中。在部门利益和意识形态影响下,美国的这些国家机构通过决策咨询等将价值诉求传至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太空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最高决策机构。涉太空利益传递使得美国"战略防御倡议"逐步偏离预定轨道,项目效益难以乐观评估。 魏涵关键词:地区与国别政治 太空安全 决策过程 “印太”视域下小多边安全合作的联盟管理--以美日印澳“四方机制”为例 被引量:7 2022年 近年来,小多边安全合作已成为区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联盟管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美日印澳“四方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四方机制”主要通过引导、支撑和落地等联盟管理机制影响合作进程,在管理方式上可分为意识形态管理、议题管理和互动管理,具体表现为:美国通过塑造秩序建构与价值观维护,推动合作机制升级和对话扩员,将非安全议题进行“安全化”建构,以寻求说服盟友共享安全认知,共同塑造对外威慑力量。然而,“四方机制”也面临着战略追随与策略自主、安全导向与经济效益的联盟管理困境,限制了其集体制衡的行为能力与意愿。 曹鹏鹏关键词:联盟管理 安全化 尹锡悦政府网络安全政策走势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1 2022年 韩国在网络空间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尹锡悦政府的网络安全政策走势不仅关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还牵涉整个东北亚地区安全与中国周边外交。通过了解尹锡悦政府竞选纲领及其选民构成,可对其网络安全政策偏好做出属性判断。旨在结合当下韩国网络空间安全态势与现行政府应对模式特征,对未来韩国网络安全的政策走势及中国的应对做出逻辑推演。尹锡悦政府为振兴国内数字经济发展将适当放松网络监管,但在应对境外网络袭击与网络空间大国竞争方面则加入北约阵营并强化与美国的合作。中国一方面要做好网络战略防御并加强安全对话,另一方面仍可在共同安全与经济利益之上拓宽中韩网络合作空间。 高原美国智库对华政策的认知、根源及其应对——基于智库专家涉华研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2023年 [研究目的]自拜登主政以来,美国政府继承和强化了特朗普时期的对华竞争与对抗政策,美国各界对华政策认知似已形成高度共识。以美国智库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美国战略界对华政策认知现状与根源,并提出应对之策。[研究方法]选取6家美国主流智库共18位专家的代表性涉华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智库专家在对华战略、军事安全、经贸科技、对台政策等4个主要议题上的政策立场。[研究结论]智库专家对华政策认知呈现总体认知趋同、具体议题认知趋异的多元图景,对华政策共识远未形成。中国应全面分析美国智库对华政策认知的多重根源,以制定更加科学的应对之策。 周文星关键词:美国智库 美国对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