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4 被引量:156H指数:7
相关作者:王立皓张越宫婷婷裴明砚刘艳伟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理学
  • 8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5篇光谱
  • 8篇相互作用
  • 8篇光谱法
  • 6篇蛋白
  • 4篇荧光
  • 4篇紫外
  • 4篇红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荧光光谱
  • 3篇圆二色
  • 3篇人血清白
  • 3篇配位
  • 3篇配位反应
  • 3篇谱学
  • 3篇榄香烯
  • 3篇细胞
  • 3篇可见光
  • 3篇可见光谱
  • 3篇肌红蛋白
  • 3篇光谱学

机构

  • 34篇大连大学
  • 34篇辽宁省生物有...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9篇郑学仿
  • 23篇唐乾
  • 21篇曹洪玉
  • 5篇张殊佳
  • 5篇王立皓
  • 4篇王爱玲
  • 4篇尹红星
  • 4篇杨兰义
  • 4篇宫婷婷
  • 3篇张越
  • 2篇裴明砚
  • 2篇姜岚
  • 2篇孙霞
  • 2篇李争宁
  • 2篇刘庆平
  • 2篇杨彦杰
  • 2篇史珊珊
  • 1篇张涛
  • 1篇张莹莹
  • 1篇李慎敏

传媒

  • 8篇大连大学学报
  • 5篇高等学校化学...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有机化学
  • 2篇分子科学学报
  • 2篇化学通报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化学进展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谱法研究高铁肌红蛋白活性中心与咪唑的配位反应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紫外-可见(UV-Vis)、常规荧光、同步荧光等光谱法研究了高铁肌红蛋白(metMb)与咪唑的轴向配位反应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metMb-咪唑配位体系的形成使得metMb的Soret带和Q带均发生红移;并对7位和14位2个Trp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时还引起metMb活性中心铁卟啉597 nm处荧光增强,并且体系荧光强度与加入咪唑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配位数、结合常数及热力学参数;metMb与咪唑配体之间的配位反应是按物质的量比1∶1进行的;温度升高不利于配位反应的进行;热力学参数表明,此配位反应是自发进行的,焓变是整个配位反应的主要动力。
周华伟曹洪玉唐乾李进京郑学仿
关键词:高铁肌红蛋白咪唑配位反应热力学参数
温度和时间对肌红蛋白血红素铁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在生理条件下,温度和时间对肌红蛋白血红素铁与各种金属离子直接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肌红蛋白活性中心的铁和外加金属离子(CuSO4、ZnSO4、MgSO4、CoCl2和MnSO4)的直接相互作用;改变作用温度(4、21、37和52℃)和作用时间(2、4、6、8和10 d),研究肌红蛋白活性中心铁卟啉与不同金属离子的直接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紫外光谱数据表明,金属离子与肌红蛋白活性中心的Fe(Ⅱ)发生直接相互作用,且随着作用温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这种相互作用逐渐增强。作用10 d后,金属离子与肌红蛋白活性中心的铁的作用强度依次为Mn(Ⅱ)>Zn(Ⅱ)>Co(Ⅱ);温度升至52℃时,作用强度依次为Cu(Ⅱ)>Mg(Ⅱ)>Zn(Ⅱ)。
唐乾曹洪玉王静云郑学仿
关键词:金属离子肌红蛋白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
硒的抗肿瘤作用研究综述被引量:15
2008年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抗肿瘤,这一点已从多方面得到确认。近年来硒在抗肿瘤各方面的研究都得到迅速发展,有的含硒抗肿瘤药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综述了硒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硒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而且对硒的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对含硒药物的发展前景作了介绍。
尹红星张殊佳郑学仿杨兰义
关键词:毒理学
20(S)-O-喜树碱肉桂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提高喜树碱内酯环的稳定性降低其毒性,增加其抗肿瘤效能,以喜树碱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酯化反应直接合成了17个20(S)-喜树碱肉桂酸酯衍生物,并采用MTT法测定了对于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有些化合物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母体化合物喜树碱.
段华鑫张殊佳周鹏
关键词:喜树碱衍生物肉桂酸抗肿瘤活性
氮混杂金属卟啉吸收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上研究了4种金属Mg,Ni,Cu,Zn配位的自由卟啉(FBP)及氮混杂卟啉(NECP)的几何结构及分子轨道能级.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计算了金属与2种卟啉配位后在气体条件下的电子吸收光谱,包括激发能、吸收波长、跃迁组成和振子强度.计算结果表明,与金属配位的FBP(M-FBP)具有D4h对称性,分子轨道能级HOMO/HOMO-1和LUMO/LUMO+1因能级相近发生简并,HOMO-LUMO轨道能级差大约3.0 eV,在Soret带出现较强吸收峰.由于C/N原子位置的改变,非对称性结构的M-NECP前线轨道组成发生改变,轨道能级差(HOMO-LUMO)减小至2.6 eV左右,且能级发生分裂,Soret带出现多个电子吸收谱峰,Q带也出现吸收峰.本文研究了水、氯仿和苯3种不同极性溶剂对M-FBP和M-NECP的分子轨道及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溶剂极性减弱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并且吸收峰强度增强.
宫健曹洪玉李慎敏唐乾杨彦杰郑学仿
关键词:金属卟啉密度泛函理论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电子吸收光谱
光谱法研究高铁肌红蛋白活性中心与一氧化氮的配位反应被引量:4
2015年
蛋白质与配体作用的瞬时性对调节生物功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和圆二色光谱法(CD)研究了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与一氧化氮的配位反应过程,论证了metMb与NO配位反应机理以及影响配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metMb能与NO发生配位反应,420,534和568nm处特征峰的出现,表明metMb与NO结合并生成一种新的配合物——亚硝基高铁肌红蛋白(nitrosylmetmyoglobin,metMbNO)。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中NO浓度逐渐减小,metMbNO配合物中Fe—N配位键在大量H2O分子的进攻下断裂,NO慢慢地脱离,metMbNO配合物完成解离过程并重新生成metMb。实验中还发现metMb与NO配位反应的进行受到缓冲介质类型、离子强度、pH及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在0.01mol·L-1磷酸盐缓冲液近中性条件时,metMb与NO配位反应最先达到平衡;当温度较低为280K时,更易于metMb与NO配位反应的进行。此外,CD数据表明NO只与metMb血红素中心的铁原子发生配位反应而对蛋白二级结构影响甚微。探讨metMb与NO配位反应机制对于进一步研究生物体内NO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唐乾张越曹洪玉史珊珊郑学仿
关键词:高铁肌红蛋白一氧化氮配位反应
由O-苄基异脲合成苄基醚的新方法被引量:1
2011年
以BF3.Et2O为催化剂、O-苄基异脲和醇(酚)为反应原料,在中性、温和的条件下合成苄基醚,可得产率从57.5%到91%.这为有机合成中用苄基醚保护醇、酚羟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刘永伟李争宁陈会英姜岚
关键词:醚化反应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作用的方式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结构、浓度和其理化性质有关。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多种类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氟表面活性剂及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以蛋白质-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特征为出发点,综述了该体系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包括二者作用时所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理论,复合物的吸附机理及其作用过程中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总结分析了蛋白质分别与各类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过程中作用力特征、相行为、作用机理及应用。
曹洪玉张莹莹唐乾郑学仿
关键词:蛋白质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光诱导细胞色素b_(5)还原反应及机理的光谱学研究
2022年
在生命体内有关电子转移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蛋白质以及酶之间的电子转移研究已成为热点,目前有关光诱导血红素蛋白还原的详细机理尚不明确,电子转移也许是解释这一机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光谱和圆二色等光谱系统地研究了体外近生理溶液环境中,不同的紫外定波长、pH、游离氨基酸、谷胱甘肽、咪唑对Cyt b_(5)光照还原的影响,以阐明Cyt b_(5)不能用传统提出的机制去解释的光还原机制。结果表明:在近紫外区通过直接的光激发高铁细胞色素b_(5)(Cyt b_(5))可以使其被还原成亚铁Cyt b_(5),经过分析发现了Cyt b_(5)被光还原的机制和促进条件。用280 nm单色光照射Cyt b_(5)溶液,发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Cyt b_(5)溶液紫外-可见光谱中Soret带由412 nm红移到421 nm,Q带556 nm处吸收峰逐渐增强。Cyt b_(5)被光照后发生了类似化学还原剂作用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现了不同的光照波长、不同的pH、氨基酸种类以及各种其他配体等存在下对Cyt b_(5)的还原程度影响不同。采用280 nm波长、在偏碱性条件下光照Cyt b_(5)时还原程度最强;溶液中加入谷胱甘肽和咪唑能通过提供电子和氢供体途径促进Cyt b_(5)的光照还原反应发生;溶液中游离Met的存在能以最大速率促进光照还原反应的发生。基于以上结果提出Cyt b_(5)光还原的机理是从卟啉环到三价铁的电子转移,通过280 nm激发形成卟啉π阳离子基团和亚铁。采用稳态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对Cyt b_(5)光照还原发生前后进行检测,发现光诱导蛋白发生还原后,Cyt b_(5)主链结构逐渐伸展,二级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α-螺旋含量逐渐降低,β-折叠含量逐渐升高,但是整个Cyt b_(5)的二级结构仍以α-螺旋为主。该研究结果不仅对了解光对含血红素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生命体内的氧化还原
唐乾黄婷宫婷婷曹洪玉王爱玲王立皓王立皓
关键词:光诱导光谱
光诱导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变化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广泛应用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其光照后HRP酶活性变化的机理还未见报道。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同步荧光、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光对HRP催化活性及酶活变化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射HRP可促使其发生还原反应,同时其催化活性会发生变化。UV-Vis吸收光谱数据显示,光照射后HRP的Soret带403 nm最大吸收峰红移、Q带498 nm处氧化峰强度下降,说明经光照射HRPFe(Ⅲ)被还原为HRPFe(Ⅱ)。不同波长对光照还原影响程度为280 nm> 254 nm> 498 nm> 403 nm;酶活为403 nm> 498 nm> 254 nm> 280 nm; 280 nm波长光照射下,Phe,Trp,Tyr和Cys四种游离氨基酸以及谷胱甘肽的加入均对光照还原有促进作用。酶活性与光照还原程度紧密相关,因Fe(Ⅱ)无法提供空轨道与H2O2配位,所以光诱导Fe(Ⅲ)还原导致酶活下降。同步荧光和圆二色光谱揭示了光照还原后HRP血红素的构象发生了变化,构象的变化也是光诱导酶活变化的原因之一。紫外光影响酶活性下降的因素为光照引发活性中心Fe(III)还原,蛋白质构象变化的贡献。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光对含血红素蛋白(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唐乾宫婷婷曹洪玉王立皓王立皓郑学仿
关键词: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活性构象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