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173 被引量:422H指数:11
相关作者:曾小岚高冰杨建魏冬王海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电气工程
  • 22篇天文地球
  • 15篇理学
  • 13篇化学工程
  • 12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机械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电子电信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5篇电池
  • 17篇燃料电池
  • 14篇污染
  • 14篇纳米
  • 12篇催化
  • 7篇毒性
  • 7篇污染物
  • 6篇液流电池
  • 6篇有机污染
  • 6篇有机污染物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
  • 5篇电解质
  • 5篇氧化钛
  • 5篇氧还原
  • 5篇气相
  • 4篇电解质膜
  • 4篇性能研究
  • 4篇氧化还原液流...

机构

  • 173篇北京航空航天...
  • 9篇北京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国...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工业和信息化...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国...
  • 4篇中钢集团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中国空间技术...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北京空间飞行...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7篇孙也
  • 6篇范文宏
  • 5篇田晖
  • 5篇相艳
  • 5篇任军学
  • 5篇卢善富
  • 5篇朱天乐
  • 4篇汤海滨
  • 3篇何建森
  • 3篇马玉端
  • 2篇汪敏
  • 2篇葛亚松
  • 2篇陈松
  • 2篇桂和荣
  • 2篇汪景琇
  • 2篇甘为群
  • 2篇周桂萍
  • 2篇林隽
  • 2篇王红瑞
  • 2篇张效信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空间科学学报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环境工程
  • 5篇化工进展
  • 5篇生态毒理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4篇推进技术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工业安全与环...
  • 3篇化学学报
  • 3篇实验技术与管...
  • 3篇中国卫生政策...
  • 2篇应用化工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化工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9篇2024
  • 18篇2023
  • 21篇2022
  • 16篇2021
  • 10篇2020
  • 37篇2019
  • 25篇2018
  • 24篇2017
  • 13篇2016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亲子幼教网创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的案例研究——机会识别与利用适配视角
2019年
2015年,随着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高科技创业再度成为国内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创业的实质是识别与利用创业机会,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团队、政府、高校和投资机构等内外部组织间紧密合作的生态系统。以典型性高科技创业的亲子幼教网创始人3次创业过程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机会识别和利用的适配性视角,深入探讨亲子幼教网创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的过程机理。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发现,亲子幼教网创业者3次创业生态系统经历了资本主导型创业、市场主导型创业和创业者主导型创业3个阶段;每个阶段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利用方式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典型性高科技创业的亲子幼教网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机会识别与利用的不断适配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而创业者的机会观是推动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
唐莉胡京波李江生
关键词:创业生态系统创业机会
工程硕士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探索--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专业为例被引量:7
2022年
社会实习实践是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工程硕士校企联合培养中“学生不理解、导师不积极、合作单位培养计划不明确、评估与评价方法不健全”等问题,立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特色,深入思考并积极实践,提出了“早、合、新、凝”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思路与方法,构建了“高校+企业+课题联合攻关+成果创新产出”的联合培养模式,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定量为主、结果导向的评价评估方式,为校企联合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杨文将诸嘉慧白明亮王伟宗汤海滨
关键词: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
饮用水氯化消毒中酪氨酸对砷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以酪氨酸为溶解性有机质代表,探究了氯化消毒过程中砷对酪氨酸光谱特征变化及消毒副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以及消毒反应前后酪氨酸对砷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任金乾马清泉范文宏左金星
关键词:饮用水氯化消毒酪氨酸砷元素毒性效应生物有效性
基于有限元的聚酰亚胺多孔板振动应力仿真研究
2017年
针对卫星运输和发射过程中容易因振动而导致伸杆末端感应式磁力仪三轴传感器安装接口板应力集中的现象,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研究聚酰亚胺接口板正弦振动应力与安装孔的数目、孔的直径和安装圆半径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应力优化模型,最后得到接口板安装孔的最优参数。研究工作为聚酰亚胺在强振环境下的航天工程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
吕游王鹏飞樊强马珍珍魏冬曾立
关键词:振动应力有限元应力集中
几种主要水化学因素对典型重金属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分析
2024年
为阐明不同水化学条件对水体中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影响,本研究探究了pH值、硬度、温度和有机碳(OC)四个主要水化学因素对4种典型重金属引起不同类别水生生物急、慢性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水化学因素对不同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硬度和OC的升高会使得鱼类的水生生物毒性降低;温度的升高则会增加鱼类、昆虫的水生生物毒性.对不同类别的生物,单一水化学因素的毒性影响不同.考虑综合水化学因素的影响时,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受到的影响效果显著不同;综合因素中OC可能是影响毒性的重要因子.
王昕噶玛扎西石文卿程英豪许子寒郭伟王颖
关键词:重金属水生生物毒性
基于分段多项式近似的DDFS研究及FPGA实现被引量:2
2018年
提出一种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FS)的设计方法,采用分段多项式近似的算法模型代替传统的查找表方式,实现相位至余弦幅度的映射。选择拟合余弦函数均方误差最小的两段四阶偶次幂多项式,使在合成信号的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达到最大(94.98 dBc)。然后基于FPGA实现了相幅映射为14位输入位宽结构的DDFS,对实现该方法定点量化的数字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量化后的DDFS输出信号幅度的绝对误差小于2.6×10^(-4),SFDR约93 dBc,接近理论上的SFDR上界。该研究工作为下一代天基感应式磁力仪的高精度在轨定标信号源提供一种可能的新方法。
韩潇曾立占丰陈昱
关键词: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无杂散动态范围FPGA
燃料电池用宽温域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极大地影响其工作效率、抗毒化性能和水热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常用的液态小分子质子溶剂(水和磷酸)在宽温域条件下难以稳定保持,限制了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性能。本文从不同质子溶剂的传导机制出发,梳理了近年来磺酸型、磷酸掺杂型及膦酸接枝型质子交换膜实现宽温域质子传递的研究思路、进展和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宽温域质子交换膜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振国张奇张劲卢善富相艳
关键词: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
基于氧化协同吸收法脱硫脱硝装置设计与实践
2022年
脱硫脱硝实验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基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性质和脱硫脱硝基本原理,开发出一套利用液相氧化或气相氧化协同液相吸收的实验教学装置。该实验装置投资低、便于观察、易于推广,解决了原有实验装置占地大、造价高等问题,其开放性实验内容设计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该实验装置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及课外科技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孙也孙也
关键词:液相氧化气相氧化液相吸收
五种纳米钙钛矿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的研究:基于结构的毒性机制
钙钛矿纳米材料(perovskite nanomaterials,PNMs)作为燃料电池、催化剂、光伏材料等显示出优越的性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在水生环境中的行为和潜在生态效应却完全没有报道。我们合成了五种代表性的...
周婷婷范文宏
关键词:钙钛矿大型溞慢性毒性
碳化物衍生碳及其在吸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碳化物衍生碳(CDC)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具有纳米结构的新型多孔碳材料。该材料是将碳化物前体通过物理(如热分解等)或化学(如卤化等)过程,由表及里逐层刻蚀掉非碳原子得到的,可以实现原子水平上的调控。本文介绍了CDC的制备工艺、性质(孔和形貌)及其在吸附领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控制刻蚀温度、碳化物前体、后处理等合成条件实现CDC比表面积大范围可调、孔径及孔径分布等微观结构精确可控,得到从无定形碳到高度有序的石墨、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等多种结构。最后指出了解制备过程-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精确调控CDC以满足特定应用的要求。
王红妍王红妍李俊华李俊华
关键词:纳米材料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