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作品数:1,422 被引量:6,235H指数:32
相关作者:熊必永陈永攀杨自强王雨泽张成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2篇期刊文章
  • 41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3篇标准
  • 1篇专利

领域

  • 70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06篇建筑科学
  • 96篇化学工程
  • 53篇理学
  • 44篇农业科学
  • 39篇文化科学
  • 26篇动力工程及工...
  • 2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1篇水利工程
  • 20篇经济管理
  • 19篇生物学
  • 19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天文地球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电气工程
  • 17篇医药卫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54篇污染
  • 130篇废水
  • 115篇水处理
  • 104篇污水
  • 100篇污泥
  • 73篇降解
  • 61篇厌氧
  • 60篇催化
  • 58篇硝化
  • 50篇污水处理
  • 49篇供水
  • 48篇脱氮
  • 47篇水管
  • 47篇混凝
  • 45篇管网
  • 42篇反硝化
  • 39篇膜污染
  • 39篇反应器
  • 38篇城市
  • 37篇二氧化氯

机构

  • 1,41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8篇北京工业大学
  • 42篇南方科技大学
  • 24篇哈尔滨商业大...
  • 23篇哈尔滨理工大...
  • 23篇同济大学
  • 20篇黑龙江大学
  • 19篇东北林业大学
  • 16篇重庆大学
  • 15篇哈尔滨师范大...
  • 15篇哈尔滨工业大...
  • 14篇中国科学院生...
  • 13篇吉林大学
  • 1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广州大学
  • 9篇黑龙江建筑职...

作者

  • 30篇任南琪
  • 28篇马放
  • 22篇赵庆良
  • 20篇王鹏
  • 19篇李冬
  • 19篇黄君礼
  • 19篇于水利
  • 17篇彭永臻
  • 17篇李圭白
  • 16篇崔福义
  • 15篇李星
  • 15篇张杰
  • 14篇王琨
  • 12篇李伟光
  • 12篇姚杨
  • 11篇张吉礼
  • 11篇马军
  • 8篇刘俊新
  • 8篇姜益强
  • 8篇何强

传媒

  • 91篇给水排水
  • 86篇中国给水排水
  • 70篇哈尔滨工业大...
  • 54篇环境科学学报
  • 54篇建筑热能通风...
  • 43篇环境科学
  • 39篇中国环境科学
  • 20篇环境工程学报
  • 19篇环境科学与管...
  • 18篇环境工程
  • 18篇环境科学与技...
  • 17篇水处理技术
  • 16篇第十次全国环...
  • 15篇哈尔滨商业大...
  • 14篇建设科技
  • 14篇全国化工标准...
  • 13篇现代化工
  • 13篇黑龙江大学自...
  • 12篇净水技术
  • 12篇工业水处理

年份

  • 5篇2024
  • 81篇2023
  • 84篇2022
  • 77篇2021
  • 151篇2020
  • 99篇2019
  • 106篇2018
  • 33篇2017
  • 25篇2016
  • 28篇2015
  • 15篇2014
  • 23篇2013
  • 21篇2012
  • 48篇2011
  • 27篇2010
  • 18篇2009
  • 56篇2008
  • 120篇2007
  • 74篇2006
  • 92篇2005
1,4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粉煤灰基吸附剂去除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粉煤灰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工业废弃物,但因其具有呈化学惰性的表面、有限的孔结构、低的比表面积,使得其作为吸附剂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面受到限制,改性处理可赋予粉煤灰新的吸附特性。文中系统介绍了改性粉煤灰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水中重金属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粉煤灰基材料自身及其在重金属处理应用中的优缺点,重金属包括以Pb、Hg、Cd等为首的高毒性二价阳离子和以Cr、As为首的含氧酸根负离子。得出粉煤灰沸石材料具有应用前景,处理二价阳离子尤为有效,接枝改性有助于有毒Cr(Ⅵ)阴离子的去除。应增加低污染、低成本、高吸附容量的粉煤灰基吸附材料的开发及其在实际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谢静怡赵晟锌陈忠林孔星宇沈吉敏康晶
关键词:粉煤灰改性重金属
序批式生物膜法的脱氮特性及机理研究
在研究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艺时,作者发现该工艺有很好的同步脱氮作用,本文就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艺中所表现出来的膜氮特性和机理做进一步的探讨.
李军聂梅生王宝贞杨秀山
关键词:生物膜法脱氮特性除磷工艺
文献传递
辽东湾毒害微藻潜在风险分布及环境关联被引量:3
2018年
以18S rDNA V4区作为目标基因,利用自行设计的真核浮游植物鉴定引物V4(F/R),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辽东湾2014年四季海水中真核藻类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了辽东湾毒害藻类共29种,曾引发赤潮或褐潮的种类有19种,可导致鱼类大规模死亡的有8种,主要为甲藻门.有18种疑似为辽东湾新记录种,其中9种在中国海域未见报道;发现麻痹性贝毒(PSP)产毒藻8种,腹泻性贝毒(DSP)产毒藻2种,产虾夷扇贝毒素(YTX)产毒藻3种,神经性贝毒(NSP)产毒藻2种,溶血毒素(hemolysin)产毒藻13种,另外还有1种褐潮产毒藻(EPS).辽东湾检出的毒害藻类中有8种自养型、1种异养型、20种混合营养型藻类.麻痹性贝毒、虾夷扇贝毒素、溶血毒素在夏季风险较高,神经性贝毒在秋季风险较高,腹泻性贝毒在春、夏季风险均较高,辽东湾东西两岸是贝毒风险高发区.辽东湾春季水温对YTX、NSP产毒藻影响显著负相关;夏季COD、Oil、DIN、Pb、Cd对各产毒藻类影响显著正相关;秋季各环境因子对各产毒藻类影响不显著;冬季Zn、As、Oil、DIN对各产毒藻类影响显著正相关,水温对各产毒藻类影响显著负相关,各产毒藻类与环境因子关联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宋伦宋伦吴景李楠杜静王昆刘桂英
焚烧飞灰重金属含量及浸出长期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通过对24个飞灰样品的重金属全量消解和高精度X射线荧光光谱法(HDXRF)快速检测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HDXRF法可较准确测定飞灰中Cu、Pb、Zn、Ni和Cd含量(线性回归决定系数R^2≥0.90).采用HDXRF法对某焚烧厂飞灰重金属含量6个月快速检测及浸出毒性测定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飞灰重金属月均含量较稳定(变异系数CV<0.14)但日均含量波动较大(CV>2.54);飞灰中Pb、Cu和Zn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8);金属浸出浓度受浸出液终点pH值影响显著,超标频率依次为Pb(68.9%)、Cd(66.1%)、Ni(24.0%)、Cu(14.2%)和Zn(1.6%).短期飞灰金属含量和浸出毒性数据受焚烧工况,烟气处理工况和垃圾组分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不具有代表性.为评估垃圾分类源头削减重金属效果,建议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焚烧飞灰重金属含量进行长期监测.
童立志韦黎华王峰胡清胡滨
关键词:焚烧飞灰重金属浸出毒性垃圾分类
辽东湾潜在褐潮生物时空分布及环境关联被引量:9
2018年
以18S rDNA V4区作为目标基因,利用自行设计的真核浮游植物鉴定引物V4(F/R),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辽东湾2014年四季海水中真核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了8种潜在褐潮生物:抑食金球藻、金牛微球藻、微拟球藻、颗粒微拟球藻、细小微胞藻、密球藻、普通小球藻、钙质角毛藻,其中前2种生态风险较高,主要分布在辽东湾西南、东南两侧.除抑食金球藻和细小微胞藻为混合营养型外,其他6种均为自养型.细小微胞藻丰度最高(平均161445个/L),主要分布在秋季;其次是抑食金球藻、金牛微球藻(平均13912,13717个/L),主要分布在春季;之后为钙质角毛藻、普通小球藻(平均5498,5234个/L),主要分布在秋季;密球藻(平均1345个/L),主要分布在夏季;微拟球藻、颗粒微拟球藻最少(平均56,44个/L),冬季无分布.辽东湾潜在褐潮生物丰度与水温、水深、无机氮、N/P显著相关,其群落结构演替与环境因子关联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宋伦宋伦吴景李楠杜静杨爽
关键词:生态分布
温度对CSTR-EGSB两段式厌氧反应器的影响
2023年
针对沼气工程(尤其是北方低温地区)产气效能和运行稳定性对温度条件的耐受十分脆弱的问题,采用连续搅拌釜-厌氧膨胀床(CSTR-EGSB)两段式厌氧反应器,以牛粪和水稻秸秆为底物,分别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产酸和产甲烷效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STR产酸反应器中SCOD浓度、pH、总氨氮(TAN)浓度等指标在25~35℃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差异较大;当温度由35℃降至25℃时,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比例由62.9%~70.5%降至46.3%~59.4%。EGSB产甲烷反应器在温度降至15℃时,仍有127.33 mL/(L·d)的沼气容积产率、33.3%的甲烷占比和32.3%的TCOD去除率。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Methanomicrobiaceae(甲烷微菌科)可能在低温产甲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低温下乙酸生成受限、丙酸积累加剧可能是导致沼气工程产甲烷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可深度开发基于Methanomicrobiaceae和Euryarchaeota_unclassified的抗低温型产甲烷菌剂。
鹿晓菲许玉琳马放王晨熹李敏
关键词:厌氧反应器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藻类增殖潜势的数学分析方法与建议被引量:5
2019年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存在的藻类增殖风险问题,基于氮磷等营养物质及藻类孢子的大气沉降为汇入源的前提假设,采用沃伦韦德尔模型以及河南、山东、京津冀地区氮沉降平均值及全国磷沉降平均值,对中线干渠全线的营养物质累积趋势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渠水到达监测点三里屯后,渠水中的营养物质累积浓度会超过富营养化阈值;综合考虑大气中藻类孢子沉降的影响,结合藻类增殖的Monod模型,对文献报道的中线藻类数量空间分布数值进行了拟合,估算出中线干渠藻类生长速率在0.21~0.46个/d范围内波动,取得了相对中值误差为23.71%的估测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提高预测结果精确度的监测方案。
张志浩杜兆林雷晓辉权锦曹慧哲郑彤王鹏
关键词:藻类繁殖大气沉降
一种置换式自然通风模型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含有对流/辐射耦合放热的热源以及非绝热围护结构室内的置换式自然通风,建立了一个新模型,称之为“Thermal and airFlow NaturalVentilation”模型(简称TFNV模型)。TFNV模型...
高军高甫生赵加宁
关键词:热源
文献传递
再谈净水厂应对突发性水源水质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问题被引量:2
2012年
自2005年发生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来,应对突发性水源水质污染、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城市广泛开展了供水系统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建设及相关的科学研究。这些研究与应用是一项新的工作,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曾先后撰文进行讨论("城市给水厂应对突发性水源水质污染技术措施的思考",给水排水,2006,32(7),7~9;
崔福义
关键词:水质污染水源净水厂水污染事件
材料、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材料和环境的关系研究着手,分析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材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阐述材料的环境协调化和再生循环的意义,倡导环境材料意识,使人们在充分考虑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从追求物质丰富、生活舒适逐步过渡...
冯奇
关键词: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共1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