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346 被引量:748 H指数:12 相关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数据库挖掘5种胃癌干性基因在胃癌中潜在价值研究 2022年 目的挖掘异常表达的胃癌干性基因LGR5、CD44、ASPM、ABCG2及PSCA在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潜在生物学价值。方法UALCAN和Oncomine数据库分析LGR5、CD44、ASPM、ABCG2及PSCA的基因表达水平;借助cBioPortal分析干性基因变异及其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影响;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干性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LinkedOmics分析干性基因正负相关的网络基因;MetaScape数据库分析干性基因及网络基因功能注释及基因通路;IMER数据库研究干性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并分析免疫细胞对胃癌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LGR5、CD44及ASPM mRNA水平及DNA拷贝数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P<0.05),ABCG2和PSCA mRNA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0.05),而PSCA的DNA拷贝数高于正常组织(P<0.05),ABCG2的DNA拷贝数无统计学意义;LGR5、CD44、ABCG2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HR>1,P<0.05);ASPM高表达组长于对照组(HR<1,P<0.05);PSCA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期无统计学意义(HR>1,P>0.05);LGR5、ASPM及ABCG2变异类型最多的是突变变异,CD44及PSCA最多的是扩增性变异,ASPM变异可提高胃癌患者5年生存期,ABCG2变异不利于胃癌患者5年生存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网络分析表明5个干性基因及相关网络基因参与了细胞有丝分裂、脂肪消化吸收、MicroRNAs调节及蛋白运输等过程;干性基因的表达与CD4+T、CD8+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水平有相关性。结论5种胃癌干性基因的表达、突变、调节与胃癌发生发展、患者的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间的关系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干性基因在胃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余水红 马军 钱燕 龚莉关键词:胃癌 Ⅰ型胶原在食品和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在众多蛋白质中,胶原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保湿性、生物降解性及低免疫原性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以Ⅰ型胶原为研究对象,介绍胶原的结构特性,从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材方面介绍胶原在食品中的应用,从组织工程、药物缓释和创伤敷料方面综述胶原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旨在为高效利用胶原提供研究思路。 李从虎 陈强 王璐 程旭关键词:胶原 食品 生物医药 一株防治花生采后黄曲霉污染的拮抗菌的筛选及其防控效果 被引量:2 2024年 为预防花生储藏过程中的黄曲霉污染,从农田土中分离出2株拮抗芽孢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优选出1株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黄曲霉的抑制效果及对花生采后黄曲霉污染的防控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拮抗菌的抑菌广谱性并绘制生长曲线,并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优选出拮抗菌B419作为研究对象,其可有效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在拮抗菌浓度为1.0×10^(6)CFU/mL,黄曲霉孢子浓度为1.0×10^(3)CFU/mL时,黄曲霉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98%;相比拮抗菌无菌发酵滤液和拮抗菌细胞悬浮液,拮抗菌发酵液防治花生黄曲霉污染效果最好;该菌株对互隔交链孢霉、枝孢霉、青霉、拟盘多毛孢等多种霉菌都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酵母菌也有抑制作用;该菌株在培养4 h后进入对数期,14 h达到最大,26 h后进入衰亡期;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综上,分离的拮抗菌B419对多种微生物都有抑制作用,不仅可以用来预防花生储藏过程中的真菌污染,在防治植物微生物病害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郑爱芳 何欢 高晔 张名雪 王煦 赵凯关键词:芽孢杆菌 生防菌 花生 黄曲霉 安庆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江豚生存状况评估 被引量:12 2018年 为了解安庆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而评价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生存状况,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对西江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共采集浮游动物55种,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27种、枝角类9种、桡足类6种。4个季节间浮游动物种类数差异较大,夏季种类数最多,为39种;冬季种类数最少,仅为16种。(2)全年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115 ind./L和1.735 mg/L,且均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间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夏季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3)全年共记录优势种12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6种、桡足类2种;不同季节间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组成差异明显。(4)采用浮游动物生物量对水质的评价结果显示西江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运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的评价结果显示西江水体处于α-中污状态,表明西江水质基本上满足江豚生存需求。(5)依据浮游动物的现存量,估算出西江食浮游动物鱼类的渔产力为54340.2 kg,相应地可满足36头江豚的营养需求。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长江故道这种特殊水体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还对迁地保护区江豚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张晓可 刘凯 万安 陈敏敏 刘志刚 连玉喜 于道平关键词: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国学经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被引量:1 2021年 国学经典是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是优秀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将国学经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文化基础,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发掘的基础上,把握好国学经典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教学、实践路径和传播渠道的结合,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桂璐璐关键词:国学经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路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细果秤锤树地理分布及资源现状 被引量:1 2022年 在查阅文献及咨询访问的基础上,对极小种群物种细果秤锤树的地理分布及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细果秤锤树现有7个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仅633株。其资源分布特点是:1)种群分布范围狭窄,集中分布于皖南和浙北山区,其中皖南的5个种群为首次报道;2)种群大小不均匀,最大的种群为建德林场种群,占地面积约为2.4hm^(2),最小的种群为南陵小格里种群,仅有一株;3)现有种群分布于海拔33~252m的山坡或沟谷两侧,群落类型均为落叶阔叶林,且郁闭度均高于0.8,细果秤锤树均为伴生种。调查结果提示:细果秤锤树现存种群多距离村庄、农田或景区较近,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且各种群间相互隔离,存在生境破碎化问题,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划分标准,细果秤锤树为濒危(EN)等级,急需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 台昌锐 赵凯 吴彦关键词:地理分布 资源现状 遮荫对大别山五针松幼苗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设置自然光与遮荫(30%自然光)两种光环境,观测了遮荫60天后大别山五针松叶幼苗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下的叶片相比,遮荫后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a/b均显著增加(p<0.05);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及羧化效率显著下降。这一研究结果说明遮荫对大别山五针松幼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吴甘霖 羊礼敏 段仁燕 许远 王志高关键词:大别山五针松 光合特性 光合色素 遮荫 安庆皖江公园不同下垫面类型对温湿效应的影响 2022年 城市下垫面对城市微气候环境有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探讨了五种典型城市公园下垫面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等人工设施对城市降温增湿有明显负效应,而绿化植被覆盖区的下垫面能够有效改善局部微气候.春季下垫面温度呈现:建筑>铺装>水体>草地>林地,冬季:建筑物>铺装>草地>林地>水体;春冬季下垫面湿度规律相同:水体>林地>草地>铺装>建筑.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要对各种下垫面类型进行科学的设计、合理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城市热岛问题. 杨荣 姚华婷 范志强 葛文焱 偶帆关键词:公园绿地 温度 微气候 海岛缺齿鼹中国内地分布新纪录 2024年 缺齿鼹属(Mogera)隶属于哺乳纲(Mammalia)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鼹科(Talpidae),是一类严格适应地下生活的“真鼹”,常栖息于林间草地或邻近农地中。缺齿鼹外形上与鼹属(Talpa)物种十分相似,其齿式为:3.1.4.3/2.1.4.3=42(Ziegler,1971),下颌比鼹属物种缺少一个门齿,故而得名缺齿鼹。当前分类体系认为缺齿鼹属共包含9个物种,其中5种在中国有分布(魏辅文,2021):大缺齿鼹(M.robusta Nehring,1891)、海岛缺齿鼹(M.insularis Swinhoe,1862)、台湾缺齿鼹(M.kanoana Kawada et al.,2007)、华南缺齿鼹(M.latouchei Thomas,1907)和钓鱼岛鼹(M.uchid‐ai Abe et al.,1991)。华南缺齿鼹和海岛缺齿鼹的分类和分布仍存较大争议。 姚洪凤 胡江晓 韩吉学 汤若晖 周佳俊 何锴 张余才 储俊 赵凯 陈中正太阳辐射对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凋落物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动态。太阳辐射不仅是陆地植被光合固碳和生产力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而且能够通过光降解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有机质分解,促进温室气体排放,加快生态系统碳周转。光降解近些年被证实为凋落物分解的另一关键驱动因素,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丰富和发展凋落物分解理论,本文综述了光降解的作用机理,归纳了其主要驱动因素,并比较了不同尺度上凋落物光降解对环境及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光降解作用主要包括光矿化、光抑制和光促进过程,这3种作用机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光降解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程度与太阳辐射特征、凋落物性状、温度、水分、微生物和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光降解作用更加复杂。最后,本综述甄别了凋落物光降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着重强调需要深入探究光降解作用途径及其内在机制,量化光降解与环境因子交互效应,并对传统碳周转模型进行优化。 张娟娟 李星志 王亚楠 邓娇娇 周莉 周旺明 于大炮 于大炮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凋落物分解 光降解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