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肿瘤医院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机构: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愈合
  • 1篇肢体
  • 1篇肢体功能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替莫唑胺
  • 1篇胫骨
  • 1篇胫骨感染性骨...
  • 1篇细胞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管
  • 1篇淋巴管瘤
  • 1篇颅底
  • 1篇囊性
  • 1篇囊性淋巴管瘤
  • 1篇囊状
  • 1篇胶质
  • 1篇胶质瘤
  • 1篇胶质瘤细胞
  • 1篇骨不连

机构

  • 4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农垦中...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儋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篇谭鑫
  • 1篇赵义营
  • 1篇陈忠平
  • 1篇陈芙蓉
  • 1篇张宗平
  • 1篇王静
  • 1篇吴庆武
  • 1篇冯海滨
  • 1篇曲悦
  • 1篇李强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肝囊性淋巴管瘤2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回顾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肝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成人肝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检索、复习中文期刊数据库中肝囊性淋巴管瘤的文献。结果:笔者收治的2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诊断分别为肝囊性占位和肝囊肿;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肝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囊性淋巴管瘤;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治疗满意。检索1984—2017年期间国内共报道6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入院诊断肝囊淋巴管瘤2例(2/6);其他均误诊(4/6),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后明确诊断,术后患者恢复满意。结论:肝囊性淋巴管瘤为临床罕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为肝囊肿及其他囊性疾病;MRl有助于鉴别诊断;有明确症状、体征或不能排除恶性的患者应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唯一方法。
杨永光刘丽娟谌力群田猛曾连山陈念平谭小宇李明意
关键词:淋巴管瘤淋巴管瘤
左乙拉西坦联合替莫唑胺作用于胶质瘤细胞的体外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联合替莫唑胺(TMZ)作用于胶质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并计算左乙拉西坦单药或联合替莫唑胺对人胶质瘤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细胞系(T98G、U138)、MGMT阴性细胞系(SKMG-4、U87)的抑制率和替莫唑胺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 LEV单药作用于胶质瘤细胞系,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肿瘤抑制作用,但达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对U87的抑制作用更弱。LEV联合TMZ作用T98G、U138和SKMG-4后,TMZ的IC50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但在U87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可抑制胶质瘤细胞(MGMT阳性和阴性)增殖,并可增敏替莫唑胺对T98G、U138和SKMG-4的疗效,但对U87细胞没有增敏作用。
吴庆武张宗平王静陈芙蓉赵义营曲悦陈忠平
关键词:胶质瘤替莫唑胺
颅底静脉功能研究进展
2019年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功能神经外科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颅底静脉解剖及功能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颅底静脉功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比如颅底静脉血管损伤后相应脑叶功能、情感调节、认知功能等方面。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基本认为,颅内肿瘤术前,要制定详细合理的方案,术中尽量保留引流静脉,以符合神经外科手术保存高级神经功能的发展趋势。
孙巍谭鑫冯海滨杨康张宗平
关键词:颅底
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对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感染清除率、骨愈合率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19年4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不连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Masquelet组39例和Ilizarov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治疗指标(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并发症及肢体功能.结果Masquelet组和Ilizarov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74.36%和87.5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Ilizarov组CRP和PCT水平均低于Masquelet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squelet组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优于Ilizarov组(P<0.05),两组手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squelet组"障碍"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lizarov组(P<0.05),两组"问题"和"真正并发症"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肢体功能HSS评分和Bair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对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黄永湘李强李宝林陶永亮张俊杰
关键词:胫骨感染性骨不连ILIZAROV技术骨愈合肢体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