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作品数:134 被引量:611 H指数:14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经济管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高温相变胶囊梯级储热系统实验研究 2023年 中高温相变储热及再利用的方式是低碳经济与工业生产的有效手段。为了更高效地实现工业高温废热的利用,本工作设计搭建并测试了一套高温相变胶囊梯级储热系统,采用了两种不同相变温度的多元碳酸盐材料作为储热材料,对换热工质空气的不同进口温度和进口流量的储放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储热罐中的温度变化、储热量以及储放热过程完成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进口温度为500℃的工况下,系统的储热量可以达到30000 kJ,系统进口流量的提高会缩短储热时间,对系统总储热量影响较小,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储热罐体内相变材料平均液相率对系统总储热量的影响。同时测试发现系统中设置的空气预热器使得系统的高温尾气与常温进气进行热量交换,可以有效实现高温尾气的余热利用。相变实验的研究结果为高温相变储热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系统运行参数的影响规律和优化准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胡茜芮 张朝阳 洪芳军关键词:余热利用 模糊控制与模型预测控制在空调系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022年 本文阐述了模糊控制和基于数据挖掘的模型预测控制在建筑空调控制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根据空调系统的强非线性、时变性和时滞性等特征,对模糊控制技术的原理、分类、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此外对基于数据挖掘的模型预测控制在建筑控制系统中的现有研究与应用成果做了细致的分析,并对其中的预测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宋曾强 王前进 翟晓强关键词:模糊控制 数据挖掘 模型预测控制 改良A/O脱氮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被引量:6 2022年 为增强传统A/O工艺脱氮效率,将A/O工艺结合双污泥体系是提高出水水质的有效措施。以改良A/O工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实验室与实际污水厂不同进水负荷下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实际污水厂改良A/O工艺对氨氮与COD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实验室改良A/O装置对COD平均去除率保持在80%左右,但脱氮率低,原因可能在于硝化污泥停留时间长、污泥老化。此外,进水负荷在承受范围内波动时,改良A/O装置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武品 王志平 王志平 蓝金晶 吴晓鑫关键词:A/O 氨氮 COD 农村生活污水 用于荧光检测水中磷酸根的Al-MOFs的制备及其特性 2022年 检测水中的磷酸根对预防水体富营养化和维护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去离子水、冰醋酸、N,N-二甲酸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3种铝-金属有机框架(Al-MOFs)荧光材料,并用于磷酸根的荧光检测。通过其结构表征和荧光特性研究,分析溶剂对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与磷酸根作用的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会影响晶体的成核速率和生长方向,从而导致Al-MOF的结构形貌和尺寸的不同。冰醋酸在合成过程中,会与配体竞争配位位点参与骨架的形成,导致骨架中配体含量减少,铝含量增加,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效应减少,荧光强度降低。Al-MOFs与磷酸根作用的荧光特性表明,Al-MOF-2具有最好的检测效果,当磷酸根摩尔浓度在0~150μmol/L时,其荧光增强率与磷酸根浓度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3),当磷酸根摩尔浓度为150μmol/L时,荧光增强率能达到1.18。这一新型的Al-MOF材料可用于荧光检测水中的磷酸根,同时机理研究为金属有机框架荧光法检测磷酸根提供了新思路。 董玲倩 李彭 杨静仁 王超 何义亮关键词:荧光分析法 磷酸根 储热空间内支撑结构对相变结晶膨胀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相变储能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储能技术,可以将能量跨地域、跨时间储存。相变储能材料在蓄放热过程中,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不变,并且具有储热密度高、性能稳定、材料来源广泛、适用于各领域等优点,但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选取典型的水合盐八水氢氧化钡,针对其膨胀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实验中,在材料储能体系中添加了不同截面、不同材质和不同布置方式的支撑棒,以烧杯破损率和破损时间来量化实验方案的改进特性。通过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看到,在不同截面对比中,三角形截面支撑棒组的烧杯破损率最低,为40%,时间也较迟,在145 min之后烧杯才开始破损;不同材质下,除去亚克力材质组烧杯破损率在80%,其他金属材质下的烧杯破损率都较低,其中铝组和铜组的破损率分别为10%和0%;在不同布置方式下的降温实验中,除了一点式、两点式之外,其他排布方式下烧杯的破损率均为0%,材料降温速率也较快。最后,基于实验数据的对比,首次对相变材料成核趋向性及膨胀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水合盐相关研究及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及理论参考。 韩兴超 徐会金 吴陈虔 王琴 刘明思 Joao Graca Gomes 赵长颖关键词:相变材料 局部应力 对一种动态失速模型的改进及精度研究 2023年 基于现有的Hopf分岔法动态失速模型(Hopf bifurcation model),引入Wagner函数计算其附着流下等效攻角,对原模型的边界层再附着项进行一定修改,使新模型可表示为状态空间的形式,并为原模型补齐了对于阻力和力矩系数的建模。相比于常见的ONERA和Leishman-Beddoes动态失速模型,新模型在附着流下拥有与解析理论最一致的幅值及相位特性;分离流下,新模型在大部分情况下的计算精度优于常见模型,且能更好地捕捉初级失速涡和深度失速下出现的多级失速涡现象。其中对轻度失速的分析表明,各动态失速模型在轻度失速下的环量项建模仍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李原 陈嘉佳 沈昕 吴智泉 杜朝辉 欧阳华关键词:风力机 气动载荷 河道疏浚底泥制备泡沫混凝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河道疏浚底泥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了石灰、粉煤灰和微硅粉部分代替水泥,以及外掺偏硅酸钠、水玻璃和生物炭对所制备的底泥基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吸水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硅粉的加入优化了孔隙分布,可诱发火山灰反应,改善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外掺2%的大麦草生物炭(500℃)可使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14.2%,导热系数降低4.78%;添加石灰、粉煤灰和偏硅酸钠降低了泡沫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水玻璃对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不大。 杨小云 赵玲 陈兵 陈兵 张颖 李德平 申哲民关键词:疏浚底泥 泡沫混凝土 微硅粉 生物炭 电沉积法制备Cu_(2)O催化CO_(2)制醇类燃料的研究 2024年 采用电沉积法在硫酸铜加乳酸的体系下制备氧化亚铜(Cu_(2)O)薄膜催化剂,通过不同电极基底探究了其空间结构及化学组成对电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泡沫铜三维多孔结构及Cu-Cu_(2)O协同作用制备了Cu_(2)O薄膜催化电极(Cu-foam@Cu_(2)O-film),提高Cu_(2)O对醇类产物的选择性和催化剂稳定性。结果表明,在0.5 mol/L KHCO_(3)电解液及-0.9 V vs.Ag/AgCl电位下,醇类总法拉第效率为33.2%,相比于传统碳纸基底电极(Carbon@Cu_(2)O-film)提高了近3倍。 雷涛宁 党琪 吴桐 吴雲 余静怡关键词:氧化亚铜 电沉积法 催化 基于SOFC-GT的长江流域货船推进系统特性分析 2024年 为了探索柴油燃料在船舶航运中的清洁化利用的新路径,建立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SOFC-GT)混合动力系统的船舶推进系统,结合柴油的裂解和重整以及各部件安全运行边界约束,研究工作参数对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不同航道水流速、风速以及航行速度下混合动力系统运行规律。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该船舶SOFC-GT推进系统功率为2458k W,燃料消耗为0.092 kg/s,效率可达56.33%。采用阳极再循环可将系统的效率提高9.91%,但为了避免SOFC工作温度过高,再循环比不能超过0.45。燃空比和水碳比的安全调节范围分别为0.0295~0.0677和1.6~3.5,SOFC-GT系统在安全区域内功率的上下限分别为460.6 kW~1 229.0 kW和1 007.0 kW~1 178.0 kW,取得上下限时的系统效率分别为49.09%~56.41%和47.69%~56.82%,可以实现宽工况调节。货船SOFC-GT推进系统相比传统柴油机,在长江流域不同水流速度、风速和航行速度下,展现出更高的效率和续航能力,效率提升可达15.5%。 颜睿康 米希聪 吕小静 翁一武关键词:船舶推进系统 用于智能垃圾分拣的注意力YOLOv4算法 被引量:9 2022年 针对人工垃圾分拣效率低、工作环境恶劣且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套智能可回收垃圾分拣系统,该系统采用RGB图像作为视觉信息输入,通过目标检测算法获取垃圾在传送带上的位置坐标信息,并通过机械臂对垃圾进行分拣操作。可回收垃圾形态各异、种类繁多,为提高检测算法的泛化能力,建立了一个含36572帧图片的可回收垃圾数据集,并基于此数据集上训练目标检测算法。基于YOLOv4提出了嵌入注意力机制的目标检测算法Attn-YOLOv4,经实验验证,Attn-YOLOv4算法的mAP比原始YOLOv4算法高0.16个百分点。在静态识别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线程的目标跟踪算法实现了对运动垃圾的快速稳定跟踪,在20 mm误差范围内达到了0.945的精确度。此外,后处理模块对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并获取垃圾的世界坐标以及放置角度,供机械臂进行分拣操作。分别对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进行验证,在实际分拣流水线上验证并评估了该智能可回收垃圾分拣系统的可行性、精度及分拣的成功率。 李庆 龚远强 张玮 张洋 刘超 李军 韩丹 刘德峰 梅文豪 董雪关键词:垃圾分拣 单目视觉 目标检测 目标跟踪 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