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系

作品数:20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12篇干细胞
  • 10篇造血
  • 8篇造血干
  • 8篇造血干细胞
  • 4篇基因
  • 3篇多能干细胞
  • 3篇分化
  • 3篇成体
  • 2篇体外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干细胞
  • 2篇综合征
  • 2篇外泌体
  • 2篇活性
  • 2篇基因治疗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测序
  • 1篇代谢

机构

  • 20篇北京协和医学...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程涛
  • 2篇郝莎
  • 1篇陈晨
  • 1篇程辉
  • 1篇张孝兵
  • 1篇张健萍
  • 1篇董芳
  • 1篇白杨

传媒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血干细胞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为各种血细胞潜能的一类干细胞,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与其代谢调控密切相关,其代谢状态主要表现为:居住在骨髓低氧微环境中,依赖糖酵解进行能量代谢,保持低活性氧水平;Hif-1、FoxO3、ATM、PTPMT1等蛋白维持造血干细胞处于低氧状态,并使其免受活性氧损伤;此外,糖代谢相关酶、谷氨酰胺、脂肪酸氧化、嘌呤、氨基酸代谢等也在造血干细胞代谢调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造血干细胞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叙述氧化代谢调控、糖代谢水平、嘌呤代谢和氨基代谢的相关机制。
张雅文程辉程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
生物活性材料Col-Tgel对人组织干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背景:虽然传统的人干细胞二维平面培养体系操作简便,但并不能真正模拟体内的三维生理微环境,不利于进行人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目的:为构建一种可为细胞生长增殖提供类似于体内生理环境的三维培养体系,观察生物材料Col-Tgel对人造血干细胞和人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1)体外共培养实验:三维培养组,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脐带CD34^+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于生物材料Col-Tgel中;单独培养组,将人脐血CD34^+细胞培养于生物材料Col-Tgel中;二维培养组,将绿色萤光蛋白标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脐血CD34^+细胞共培养于transwell小室;对照组,常规培养人脐血CD34^+细胞。培养3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34^+CD38-CD45RA-CD90^+细胞比例,同时对直接接触培养组进行原位免疫荧光染色;(2)体内移植实验:采用X射线照射NOD/SCID小鼠,照射后24 h分2组治疗,实验组于胫骨骨髓腔移植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材料Col-Tgel溶液,对照组移植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PBS溶液,移植3 d后进行移植侧胫骨标本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三维培养组CD34^+CD38-CD45RA-CD90^+细胞扩增倍数为二维培养组的2.8倍,说明在生物材料Col-Tgel中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了CD34^+CD38-CD45RA-CD90^+细胞的扩增;三维培养组CD34^+CD38-CD45RA-CD90^+细胞扩增倍数较单独培养组增加4.5倍,较对照组增加1.5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人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脐血CD34^+细胞可在生物材料Col-Tgel中存活;(2)体内实验显示,两组均可见存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3)结果表明,生物材料Col-Tgel可为人干细胞生长及增殖提供类似于体内微环境的三维体系。
尹秀秀胡林萍朱才英张孝兵程涛
关键词: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体外共培养造血干细胞间质干细胞
利用特异性基因表达纯化和示踪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2018年
目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通过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产生各类成熟血细胞以维持机体稳态造血。基于多种细胞表面标记和功能特性,利用流式细胞术可对HSC进行富集和纯化,但是这些方法纯化效率不高难以满足深入研究HSC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研究成功地利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以纯化和示踪HSC,这一技术提高了HSC的纯化效率并且为体内研究HSC功能提供了更好的工具。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谢敏儿董芳程涛Hideo Ema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基因纯化示踪
体外产生可移植的人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移植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衰竭性血液疾病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临床上常用的移植HSC源有骨髓、动员的外周血及脐带血。但是,由于这些组织中HSC含量很少,及组织相容性抗原特异的供者稀缺等问题,导致许多病人无法获得足够量的组织相容性匹配的HSC。因此,如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HSC已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体外产生HSC的主要来源为人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hPSC),包括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和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hiPSC),并且有望成为HSC移植的新来源。虽然有研究首次证实通过iPSC可以在体外产生HSC,但是体外产生HSC的功能特性以及其产生的分子机制的探究仍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体外产生人HSC策略和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展开讨论。
张庆云董芳Hideo Ema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体外产生人胚胎干细胞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伴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伴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5月27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伴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病史、血常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及抑制物检查、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结果等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本例患者进行出凝血疾病相关基因筛查及家系遗传调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其随访日期截至2020年5月25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病史采集:本例患者为男性,26岁。因"反复血尿2+年"于2017年5月27日至本院就诊。当地医院尿常规检查结果:红细胞(3+)、白细胞(±)。膀胱镜检查、腹部平扫及增强CT均未见明显异常,未进行治疗。②本次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Ⅴ活性(FⅤ∶C)、FⅫ活性(FⅫ∶C)、FⅤ抗原(FⅤ∶Ag)分别为42.3 s、15.2 s、40%、38%和40%。尿常规结果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泌尿系统超声结果示:左肾"胡桃夹征"阳性。③本例患者致病变异为FⅤ基因17号外显子c.5492T>C杂合突变。④患者母亲及外祖母PT分别为15.3和15.2 s,FⅤ∶C分别为47%和53%。⑤本例患者的出院诊断为轻型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Ⅰ型)伴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住院期内多次接受血浆、冷沉淀输注等对症治疗。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仍间断出现血尿,暂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结论本例患者被诊断为轻型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Ⅰ型)伴胡桃夹综合征,致病变异为FⅤ基因17号外显子c.5492T>C杂合突变。该患者仅出现反复血尿症状,可能是较低的FⅤ∶C水平加重胡桃夹综合征的出血症状所致。
董焕刘晓帆薛峰刘葳陈云飞付荣凤杨仁池张磊
关键词:突变血尿
CRISPR/Cas9-sgRNA全基因组文库筛选人单核细胞白血病功能性促癌/抑癌基因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3
2016年
CRISPR/Cas9-sg RNA(single guide RNA)全基因组文库筛选技术是在哺乳动物中进行系统基因组分析的有力工具.本文通过在人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系THP1上优化CRISPR/Cas9-sg RNA人类全基因组慢病毒文库感染体系,构建裸鼠皮下移植肿瘤模型,并通过优化测序建库方法,对肿瘤组织进行二代测序以及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筛选结果.裸鼠肿瘤模型表明,感染sg RNA文库后的THP1细胞成瘤能力下降,推测可能与某些促癌基因的敲除有关;通过对二代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了一些候选基因.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上进行CRISPR/Cas9-sg RNA全基因组文库筛选是可行的,这项工作为在其他白血病细胞系或原代细胞上的筛选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陈晨郝莎白杨张健萍张孝兵程涛
关键词:基因筛选
6-甲基腺嘌呤RNA甲基化对造血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1年
RNA存在150多种化学修饰,其中以甲基化为主,广泛分布于信使RNA、转运RNA、核糖体RNA、非编码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等各类RNA上。近年来,RNA甲基化修饰酶的鉴定以及转录组水平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揭示RNA化学修饰如何调控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奠定了基础。本综述主要总结了有关RNA甲基化,尤其是6-甲基腺嘌呤(m^(6)A)在血液系统中的相关进展,包括RNA甲基转移酶、RNA去甲基酶以及RNA结合蛋白通过RNA甲基化水平的调节从而发挥对正常造血和恶性造血的调控作用。
王妮妮李亚朴程涛程辉
关键词:MRNA正常造血
人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巨核细胞和血小板高效功能筛选模型的建立
2017年
人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包括巨核细胞在内的多种成熟血细胞的能力,诱导人多能干细胞高效分化产生功能性血小板,为解决临床上血小板来源不足提供了潜在的新来源.建立高效的功能筛选平台,寻找调控巨核分化和血小板产生的关键基因和作用机制,有助于实现体外高效和大规模产生血小板.利用脐带血CD34+细胞巨核分化和血小板产生体系以及转录组测序鉴定了调控巨核细胞分化的关键信号通路和基因.利用小鼠(Mus musculus)mAGM-S3基质细胞共培养策略,建立了人多能干细胞高效产生功能性血小板颗粒的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候选的基因进行了功能筛选.结果表明,转录因子RUNX1和ERG显著促进人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巨核细胞和血小板.本研究建立的筛选平台可用于揭示人多能干细胞巨核分化和血小板发生的机制.同时,鉴定的转录因子可作为重要的编程因子用于规模化血小板的生产.
涂茜刘翠翠吴丹温玉琪王洪涛苏培刘懿莹马峰石莉红周家喜
关键词:巨核细胞血小板
p18^(INK4C)缺失通过激活LMO2加快Notch-1诱导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进展
2017年
p18^(INK4C)(CDKN2C)属于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家族成员,通过阻断细胞周期蛋白激酶4/6使细胞周期处于G1早期.研究提示,p18缺失影响T细胞的正常发育并可能参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发生,但p18缺失导致T-ALL发生和进展的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利用Notch-1胞内段(ICN-1)过表达诱导的T-ALL模型来研究p18影响T-ALL的发生和进展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p18-/-骨髓细胞过表达ICN-1可诱发T-ALL,白血病细胞表型为更加原始的CD4/CD8双阴性细胞,且这些细胞主要阻滞在DN3阶段;T-ALL细胞连续移植结果显示,p18缺失能够显著加速T-ALL的进展,且p18-/-T-ALL细胞更多地处于细胞周期的G0期,即静息状态;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与T-ALL发生直接相关的原癌基因Lmo2及共结合分子如Sfpi1,Nfe2及Ldb1等以及N-myc的表达水平在p18-/-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p18缺失后可能通过激活Lmo2及N-myc等的表达从而加速T-ALL的进展.本研究对p18缺失如何加速T-ALL的发展进行了阐释,对临床伴随有p18缺失或者LMO2异常激活型突变T-ALL病人的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董芳拜海涛王晓芳张森张珊珊马士卉Hideo Ema程涛郝莎
关键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体内示踪技术在造血干细胞分化机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21年
造血干细胞(HSC)位于造血系统层级的顶端,并具有分化为不同潜能造血祖细胞(HPC)和各系成熟造血细胞的能力。目前,对于造血干祖细胞在稳态与应激状态下如何分化形成完整造血系统的过程并不十分清楚。体内示踪技术通过标记并追踪单个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路径为HSC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体系。传统的谱系示踪主要基于影像技术,利用荧光染料及核酸类似物等实现细胞的标记和追踪。如今,多种新型示踪技术的产生以及DNA测序技术的联合使用在单细胞水平上为细胞状态、细胞命运以及细胞谱系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本文将对新型谱系示踪技术进行介绍和讨论,并对这些技术在造血系统谱系分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董岩董芳拜海涛依马秀夫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高通量测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