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作品数:110 被引量:282H指数:8
相关作者:肖常青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皮肤
  • 25篇银屑
  • 25篇银屑病
  • 21篇细胞
  • 16篇皮炎
  • 11篇蛋白
  • 11篇特应性
  • 11篇皮肤病
  • 9篇特应性皮炎
  • 8篇紫外线
  • 7篇疗效
  • 6篇皮肤科
  • 6篇紫外
  • 6篇免疫
  • 6篇儿童
  • 6篇病理
  • 5篇炎症
  • 5篇药物
  • 5篇梅毒
  • 5篇发病

机构

  • 110篇广州医科大学
  • 45篇广州市皮肤病...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佛山市第二人...

作者

  • 23篇张锡宝
  • 12篇叶兴东
  • 9篇梁景耀
  • 7篇戴向农
  • 6篇王建琴
  • 6篇田歆
  • 6篇薛如君
  • 5篇刘玉梅
  • 5篇朱慧兰
  • 5篇邵蕾
  • 4篇梁碧华
  • 4篇李振洁
  • 4篇李润祥
  • 4篇徐晓
  • 4篇江娜
  • 4篇彭丽倩
  • 4篇李华平
  • 4篇陈丽洁
  • 3篇易江华
  • 3篇林玲

传媒

  • 18篇中华皮肤科杂...
  • 18篇皮肤性病诊疗...
  • 14篇中国皮肤性病...
  • 7篇皮肤科学通报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中华医学信息...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4篇实用皮肤病学...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国际皮肤性病...
  • 2篇中国激光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2018全国...
  • 1篇2016全国...
  • 1篇2017全国...

年份

  • 13篇2023
  • 6篇2022
  • 15篇2021
  • 17篇2020
  • 12篇2019
  • 14篇2018
  • 19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檀芪对长波紫外线辐射所致人成纤维细胞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紫檀芪(pterostilbene)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所致的人成纤维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紫檀芪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紫檀芪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共培养24h后,以20J/cm2的UVA剂量进行照射,然后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细胞活力,DCFH-DA测定胞内活性氧(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Western印迹检测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蛋白细胞定位以及siRNA沉默Nrf2。结果与对照相比,UVA照射后乳酸脱氢酶相对释放率增加为164.53%(P<0.001)。而UVA照射前4μmol/L和8μmol/L紫檀芪预处理细胞24h,则细胞乳酸脱氢酶相对释放率分别恢复到对照组的100.11%(P>0.05)和98.69%(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经UVA辐照后,其ROS水平上升至对照细胞的264.4%(P<0.001),UVA照射前4μmol/L紫檀芪预处理细胞24h,则活性氧(ROS)水平恢复至对照细胞的113.50%(P<0.05)。彗星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的尾部DNA百分比为(1.795±2.147)%,UVA辐照组为(65.50±12.41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NA损伤显著增加(t=40.68,P<0.000 1);而紫檀芪预处理后再接受UVA辐照组为(13.53±8.152)%,与UVA辐照组相比其DNA损伤显著减轻(t=27.85,P<0.000 1)。紫檀芪处理提高了细胞核中的Nrf2蛋白水平。转染siRNA-Nrf2后,细胞活性与对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UVA照射,紫檀芪的预处理细胞活性为对照组的35.32%(P<0.000 1),紫檀芪的保护作用显著降低。结论紫檀芪能有效防御UVA所致成纤维细胞急性光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紫檀芪激活Nrf2信号通路相关。
陈荃李华平张尔婷梁碧华邓蕙妍李润祥彭丽倩莫子茵代歆悦朱慧兰
关键词:长波紫外线人皮肤成纤维细胞NRF2
手部湿疹的治疗进展
2023年
手部湿疹病因多样,分类尚未统一,易诊难治,依据临床表现和便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以分为水疱大疱型湿疹、角化过度型湿疹及混合型手部湿疹三类,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手部湿疹和慢性手部湿疹。治疗原则包括寻找变应原,祛除诱发因素、缓解炎症和恢复受损的屏障。治疗进展体现在依据手部湿疹的病情和临床表现,采用分级分类治疗,在传统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效果欠佳者,新型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的问世为手部湿疹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治疗方案。
戴向农叶兴东叶兴东陈蔓蔓林思帆谢志敏
关键词:湿疹手部湿疹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
斑块状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后出现Th2型免疫表型转换的机制
2023年
生物制剂及其小分子靶向药物因其卓越的疗效和较少的不良反应,逐渐成为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但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后出现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Th2型炎症性疾病的现象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报道和研究。本文主要从遗传易感性、免疫失衡、皮肤局部微生物感染、生物制剂分子结构等方面对其机制进行阐述。
朱恩怡张三泉张锡宝
关键词:银屑病生物制剂特应性皮炎荨麻疹
Treg、γδT和TRM细胞在斑块状银屑病免疫病理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的发病主要与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以及表皮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和组织常驻记忆T细胞与斑块状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密切相关;T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不仅为阐明斑块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而且为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和组织常驻记忆T细胞在斑块状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甘奕传张三泉张锡宝
关键词:银屑病ΓΔT细胞免疫病理机制
光线性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
性皮肤病,狭义上指人们遭受了过于强烈的光能作用或因机体自牙对光线刹激的l付受能力低下引起的,即通常所指的光敏性皮肤病,广义上某些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为光线促发或加重的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狠疮、着色性干皮病、皮肌炎等,简...
朱慧兰
关键词:光线性皮肤病病因机制疾病诊断
阿维A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难治性中重度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维A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难治性中重度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阿维A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12例难治性中重度银屑病患者24周,评估治疗期间治疗效果并监测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24周治疗期内PASI评分逐渐...
陈慧姮梁晓冬邓婕薛茹君梁景耀叶瑞贤张锡宝
关键词:阿维A甲氨蝶呤临床药理
沙利度胺辅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者的循证医学思考与可行性探索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发现以及其快速传播是对全国甚至全球公共卫生的挑战。如何有效控制传播,快速治愈感染者已经成为目前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抗疫焦点。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无明确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患者均采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危及生命的重症肺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存在争议,临床急需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沙利度胺具有抗炎、抗纤维化、抗血管新生、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而无"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肺炎、肺损伤及肺纤维化等疾病的治疗,有效且安全。基于现有关于沙利度胺的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经验,探索沙利度胺辅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重度感染者的肺炎及相关肺损伤,可为COVID-19重症感染者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徐晓徐晓叶瑞贤梁景耀张锡宝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沙利度胺疗效循证医学
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的光硬化治疗
2023年
光硬化治疗为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的光疗和光化学疗法,其治疗目标是提高患者对日光的耐受,预防疾病发作,也称为光脱敏治疗。光硬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炎症因子。该治疗手段适用于所有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因治疗特殊性导致依从性较差,但长波紫外线1快速硬化治疗和家庭光疗的兴起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邓蕙妍陈教全李华平陈荃张三泉朱慧兰
脂质组学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进展
2023年
脂质不仅作为生物膜组成的一部分,且作为能量来源以及具有信号分子功能,随着生理、病理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1]。脂质谱的改变可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各种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神经退行性变等。脂质组学是一门通过系统全面分析生物样品中的脂质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分子。
梁毅敏邵蕾张淑娟刘玉梅
关键词:皮肤病学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变生物样品多种疾病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探究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特征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的血清脂质组学特征,寻找CAD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集46例CAD患者以及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血清脂质组成与表达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筛选差异的生物标志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筛选诊断标志物。组间年龄和性别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46例CAD患者年龄30~84(60.39±10.52)岁,男41例,女5例;16例健康对照,年龄50~89(59.81±10.72)岁,男14例,女2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t=0.19,P=0.853;性别:χ^(2)=0.03,P=0.859)。血清样本中共检测出4136种脂质分子,包含40个亚类。CAD患者和健康对照两组间存在22个差异脂质分子,包含9个亚类:甘油三酯、鞘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单脂肪酸甘油酯、溶血磷脂酰胆碱、己糖神经酰胺、甘油二酯、心磷脂;其中甘油三酯(37.7e)+Na、单脂肪酸甘油酯(22.3)+NH4和磷脂酰丝氨酸(18.0_18.1)+H作为诊断标志物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0.8,16种脂质分子的曲线下面积>0.7。结论相较于健康对照CAD患者血清中脂质成分改变,其中甘油三酯(37.7e)+Na、单脂肪酸甘油酯(22.3)+NH4和磷脂酰丝氨酸(18.0_18.1)+H可能是较有潜力的CAD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陈荃唐奕李华平吴伟鸿邓蕙妍陈教全陈乐滋李振洁朱慧兰
关键词:皮炎光变态反应曲线下面积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