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医科大学上海十院临床医学院

作品数:43 被引量:203H指数:8
相关作者:吴津津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消化科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动脉
  • 5篇血管
  • 4篇预后
  • 4篇成像
  • 3篇蛋白
  • 3篇炎症
  • 3篇药物
  • 3篇子宫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干细胞
  • 2篇胆总管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抑郁
  • 2篇用药

机构

  • 4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7篇同济大学
  • 5篇上海市第十人...
  • 3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常州市第三人...
  • 1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上海市第四人...
  • 1篇济源市中医院
  • 1篇泰州市第四人...
  • 1篇合肥恒烁半导...

作者

  • 3篇徐宏彬
  • 2篇汤光宇
  • 2篇徐晓蓉
  • 1篇姚旭东
  • 1篇许洁
  • 1篇薛飞
  • 1篇沈照立
  • 1篇张以鸣
  • 1篇张海民
  • 1篇王聪
  • 1篇郭荣
  • 1篇卜乐
  • 1篇张全斌
  • 1篇张敬莹
  • 1篇王娟
  • 1篇徐宏彬
  • 1篇成佳景
  • 1篇汪饶饶
  • 1篇祁胜财
  • 1篇裴艳

传媒

  • 9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2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口腔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08nm准分子光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2022年
目的 探讨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 PP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临床试验的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PPP患者共73例,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以2倍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为起始剂量、中剂量组(以4倍MED为起始剂量)和高剂量组(以6倍MED为起始剂量)。各组均接受每周3次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持续12周。分别评估治疗第0、2、4、6、8、12周时掌跖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lmoplantar pustular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p-PASI)和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评分,并记录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结束时均获得良好疗效。高剂量组pp-PASI降低(26.92±4.90)较中、低剂量组pp-PASI降低更为显著(21.05±4.48,17.3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患者DLQI评分均有改善,高、中剂量组DLQI评分改善快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2/24,50%)。结论 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掌跖脓疱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以6倍MED为起始剂量,每次治疗较前一次递增20%可较快达到满意疗效,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应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在选择剂量前对皮肤厚度及皮肤类型进行评估。
王宇彭琛陆家睛虞英媛于倩史玉玲
关键词:掌跖脓疱病光疗
内镜下特征联合Ki67对早期结直肠癌黏膜下浸润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评估内镜下特征联合Ki67判断早期结直肠癌(early colorectal cancer, ECC)黏膜下浸润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9年09月—2022年01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诊断为非浸润性高级别瘤变(high-grade neoplasia, HGN)、黏膜内癌(intramucosal carcinoma, MC)和黏膜下浸润癌(submucosal invasive carcinoma, SMIC)的13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分析ECC的白光内镜下特征、基于NBI内镜下的JNET分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Ki67的表达,探讨内镜下特征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判断ECC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 MC组病灶直径>30 mm占比最高(P<0.05),SMIC组病灶表面存在中央凹陷的占比显著高于HGN组、MC组(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位于左半结肠及直肠、表面存在中央凹陷、黏膜颜色较周围正常黏膜颜色红和Ki67阳性细胞比率>25%是结直肠病灶发生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JNET分型联合Ki67阳性细胞比率评估黏膜下深层浸润具有非常高诊断价值(AUC=0.952,95%CI:88.32%~102.16%)。结论 本组ECC在白光内镜下的特征难以准确判断SMIC的浸润深度,而JNET分型联合Ki67阳性细胞比率可提高评估黏膜下浸润深度的准确性。
温聪聪周姝刘华吴德卿徐晓蓉
关键词:早期结直肠癌KI67
Enterprise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急性大血管闭塞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急性大血管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enosis induced 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ICAS-LVO)患者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ICAS-LVO,且术中置入Enterprise支架的58例连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治疗情况、血管再通情况、预后和随访结果等。结果纳入的58例患者中男性45例(77.6%),女性13例(22.4%),中位年龄为65(59~69)岁,中位入院NIHSS评分为12(10,16)分。闭塞部位分布:颈内动脉颅内段6例(10.3%),大脑中动脉M1/M2段33例(56.9%),椎动脉颅内段9例(15.5%),基底动脉10例(17.2%)。术后57例(98.3%)患者实现了成功再通(mTICI≥2b)。4例(6.9%)患者出现了恶性脑水肿;11例(19.0%)患者发生了出血转化,其中2例(3.4%)为症状性颅内出血。3个月随访,39例(67.2%)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1例(1.7%)患者死亡。34例患者接受了DSA或CTA随访,其中4例(11.8%)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基础上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在取栓后球囊扩张联合Enterprise支架置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徐一冀涛陈刘炜李磊张全斌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
MicroRNA在角膜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2020年
角膜新生血管可继发于多种眼部疾病,是影响角膜透明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病理性角膜新生血管密切相关,可通过调控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和信号传导途径影响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miRNA包括miR-184、miR-204,促进角膜新生血管的miRNA包括miR-126、miR-132、miR-21和miR-27a/b.调控这些miRNA有望成为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对促进角膜血管新生的miRNA,可使用反义miRNA寡核苷酸antagomir抑制内源性miRNA作用.
陈祖凤邹俊
关键词:微小RNA角膜新生血管基因调控
LC+LCBDE一期缝合与EST+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远期并发症的对比被引量:38
2019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一期缝合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老年(≥60岁)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LCBDE+LC一期缝合(LCBDE+LC组),57例行EST+LC(EST+LC组)。随访观察12~38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反流性胆管炎、胆道狭窄、乳头狭窄、胰腺炎及胆管恶变等情况。结果 92例老年患者均获随访,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胆漏、出血、胰腺炎、结石残留、腹腔感染、十二指肠穿孔及肺部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远期随访后发现,两组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结石复发、胆道狭窄、乳头狭窄及胰腺炎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胆管恶性病变。结论 LCBDE+LC一期缝合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优于EST+LC;但针对老年患者的微创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灵活选择手术方式,争取达到临床快速康复、精准治疗及降低远期并发症的目的。
韩洪超王爱坤许洁王立胜顾立洪宋振顺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一期缝合远期并发症
MRI超短回波时间序列评价关节软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关节软骨损伤、变性是骨关节炎(OA)的首要因素,OA早期软骨生化成分最先发生改变,软骨结构逐渐破坏。传统MRI序列的回波时间(TE)较长,采集不到短T_2/T_2~*软骨组织的信号,而超短回波时间(UTE)序列采用超短TE可实现对短T_2/T_2~*的深层软骨和软骨钙化层的直接观察及对其生化组成的定量研究,在探讨OA发生机制及早期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UTE序列在关节软骨变性早期的定量研究进行综述。
万丽娣邵泓达汤光宇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软骨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年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1年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非阻塞(狭窄<50%)的MINOCA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和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2 660例AMI患者中159例诊断为MINOCA,患病率为6.0%。MINOCA平均年龄为(62.7±12.9)岁,女性74例(46.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多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7.9%对42.1%,P=0.007),冠状动脉无狭窄者82例(51.6%),存在狭窄病变(<50%)者77例(48.4%)。MINOCA患者入院期间使用传统二级预防治疗药物的比例偏低,随访1年时,除钙离子拮抗剂(CCB)类药物,其他药物使用比例均明显下降(P均<0.05)。1年随访中MINOCA患者发生MACE 27例(19.4%),其中心源性死亡5例(3.6%),心力衰竭3例(2.2%),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19例(13.7%),无非致命性再发心肌梗死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年龄≥60岁、低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结论:中国MINOCA患者1年预后情况不乐观,年龄≥60岁、低TC和低LVEF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露弗瓦德印国庆徐斌骆艳茹徐思玲吕贤车文良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术随访研究预后
30~50mL基底核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微创治疗被引量:9
2017年
基底核区脑出血一直以来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著称。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目前有3种倾向:超早期手术(<6 h)、早期手术(6~24 h)和择期手术(>24 h)。治疗方式往往根据血肿量分类:<30 mL通常选择保守治疗,30~50 mL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保守或者手术治疗,>50 mL往往选择开颅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提出,分为显微镜小骨窗清除、神经内镜血肿清除和软(硬)通道血肿穿刺引流等方式。该文就以中等量(30~50 mL)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微创治疗两方面进行阐述。
周林崔大明高亮
关键词:基底核区脑出血手术时机微创治疗
炎症因子与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20年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具有增殖、浸润及转移能力的良性妇科疾病,多见于40~50岁的女性,常引起月经过多、进行性痛经及不孕等症状,极大地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但由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对于该病有效地预防及治疗一直是困扰妇科医生的难题。近年研究发现该病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异常升高可诱导子宫内膜炎症反应的启动,IL-6的表达增加使子宫内膜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增强,IL-10表达的异常导致子宫腺肌病患者正常免疫抑制功能的失调,IL-1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亦与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有关,因此子宫腺肌病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故本文就近年炎症因子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孙瑶琦蒋惠慈刘洁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Α
肠道菌群失衡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15年
人体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免疫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从而维持肠道稳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衡是IB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可作为IBD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衡在IB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杨文静刘占举
关键词:CROHN病肠道菌群肠道免疫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