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作品数:38 被引量:148H指数:7
相关作者:崔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湖南医药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2篇医药卫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茶叶
  • 5篇应激
  • 5篇茶树
  • 4篇小鼠
  • 4篇免疫
  • 3篇蛋白
  • 3篇性能比较
  • 3篇营养
  • 3篇脂肪
  • 3篇花色
  • 3篇花色苷
  • 2篇蛋白质
  • 2篇生理
  • 2篇体外
  • 2篇体外抗氧化
  • 2篇全粉
  • 2篇热应激
  • 2篇籽油
  • 2篇酶解
  • 2篇免疫应激

机构

  • 38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鹿儿岛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湖南医药学院
  • 1篇湖南美可达生...

作者

  • 13篇肖文军
  • 12篇龚志华
  • 9篇苏小军
  • 9篇林玲
  • 6篇李清明
  • 5篇熊兴耀
  • 5篇刘林峰
  • 4篇李文佳
  • 4篇向奕
  • 3篇符晨星
  • 3篇曾建国
  • 3篇刘秋玲
  • 3篇李志雅
  • 3篇张丽茹
  • 3篇陈家顺
  • 2篇姚康
  • 2篇邓放明
  • 2篇张春艳
  • 2篇刘硕谦
  • 2篇秦昱

传媒

  • 3篇茶叶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中成药
  • 2篇动物营养学报
  • 2篇茶叶通讯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Agricu...
  • 1篇饲料博览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有机化学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根碱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血根碱(SAN)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3日龄平均体重为(6.55±0.18)kg的健康"杜×长×白"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6头,按体重相近、性别比例相同原则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75 mg/kg金霉素(抗生素组)、基础饲粮+50 mg/kg SAN(SAN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SAN组和抗生素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但SAN组与抗生素组间以上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SAN组和抗生素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SAN组和抗生素组间以上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SAN组回肠绒毛高度、V/C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SAN和抗生素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除十二指肠黏膜免疫球蛋白G和空肠黏膜免疫球蛋白M外)(P<0.05或P<0.01);但SAN组和抗生素组间以上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AN可以改善肠黏膜形态,提高小肠黏膜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达到与添加抗生素相当的效果。
陈家顺康宝聚曾建国胡海波赵玉蓉陈柳姚康符晨星
关键词: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免疫球蛋白
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新工艺技术研究
以群体茶树品种的茶叶籽为原料,在优化筛选其干燥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选用阴干脱壳并烘至足干工艺对其进行干燥,以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三个单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
段一凡龚志华朱海燕刘林峰李国武肖文军
关键词:茶叶籽茶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超临界CO2萃取
茶树紫色芽叶花色苷富集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红芽佛手、自选9803、安73等3个紫芽茶树品种(系)的1芽3叶茶梢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不同品种(系)、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茶树紫色芽叶花色苷的富集特性,以期为茶树紫色芽叶及其花色苷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茶树对花色苷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茶树品种(系)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自选9803>安73>红芽佛手,不同部位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第1>第2>芽头>第3,同时3个茶树品种(系)随春末、夏初、夏中、夏末、秋初、秋中的季节变化对花色苷的富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自选9803叶片在夏末花色苷含量达到最高值(14.24mg/g),安73在夏末达到最大值(12.63mg/g),红芽佛手则在夏初达到最高值(7.33mg/g).
刘林峰林玲林玲肖文军肖文军
关键词:茶叶花色苷
红条茶加工中香气物质的动态变化
2018年
以桃源大叶种茶鲜叶为原料,按照经典红条茶加工工艺将其加工成红条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制备精油及GC-MS分析方法,研究其加工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动态变化,以期为高香红条茶的加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加工成的红条茶共有110种香气组分,相对含量较高有22种,其中醇类9种,脂肪酸类3种,醛类5种,脂类3种,酮类2种;萎凋期间,醇类、脂类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醛类、酮类、烃类、酸类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则逐渐下降;揉捻期间,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递增,酸类、烃类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下降;发酵期间,醇类、醛类、酮类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持续增加,而酯类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先增后降,烃类和酸类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小幅下降;干燥期间,各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均下降。总体而言,从萎凋开始到发酵中后期,红条茶特征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而从发酵后期至干燥结束则呈逐渐降低趋势,在生产实际中,可通过适当延长萎凋时间、缩短发酵后期时间及干燥时间,有利于加工高香红条茶。
张拓林玲周阳肖文军龚志华
关键词:香气组分
α-酮戊二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α-酮戊二酸(AKG)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中心物质,也是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桥梁。AKG作为铵离子清除剂,是提供谷氨酰胺的来源,能够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和抑制蛋白质降解,并为胃肠道细胞提供能量代谢的燃料。AKG可以通过脯氨酰-4-羟化酶产生脯氨酸,增加胶原蛋白合成,促进骨骼系统发育。此外,AKG可以抑制ATP合成酶和雷帕霉素靶蛋白,延长线虫的寿命。AKG不仅延长寿命,而且延迟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另外,AKG在消除毒性、提高耐寒性、缓解氧化应激损伤以及促进人类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本文旨在对AKG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促进人们对AKG的理解,为AKG在动物营养调控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陈家顺苏文璇符晨星姚康
关键词:Α-酮戊二酸蛋白质合成骨骼发育免疫系统生理功能动物生产
黄金芽遮阴及返黄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黄金芽遮阴及返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遮阴处理,对黄金芽遮阴前和遮阴后一芽二叶叶片的色素物质、叶绿体结构和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绿体内的结构差异、基粒片层的发达程度与叶绿素含量变化一致,表明叶绿体结构影响色素含量与黄化过程。遮阴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处理A叶绿素a增加了8.71倍;整个试验过程氨基酸含量减少,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处理A和处理C黄酮含量变化显著增加,水浸出物含量无明显变化。“黄金芽”叶色变异的遮阴时间在两个月以上,返黄时间一个月以上。
司钰苇周跃斌沈程文沈程文
关键词:茶树返黄遮阴叶绿体超微结构
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新工艺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解决茶叶籽在生产中利用不足的问题,以群体茶树品种的茶叶籽为原料,在优化筛选其干燥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选用阴干脱壳并烘至足干工艺对其进行干燥,以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3个单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与验证性实验,优化筛选超临界CO_2萃取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工艺技术。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其中萃取温度影响显著(P<0.05)。超临界CO_2萃取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55℃、CO_2流量20~30 kg/h,时间165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得率为8.77%,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为80.30%,比传统索氏提取法的得率6.02%、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79.67%分别提高2.75%、0.63%。
段一凡龚志华朱海燕刘林峰李国武肖文军
关键词:茶叶籽茶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超临界CO2萃取
黄金茶CsDAM2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2018年
为研究黄金茶出芽早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SMART-RACE技术,获得了与解除休眠相关的转录因子CsDAM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一步对该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发现CsDAM2基因全长为1 386 bp,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一个完整的编码区,大小为657 bp,编码区GC含量为50.45%。此编码区可以编码分子量为24.86 kD的亲水性蛋白,该蛋白由218个氨基酸组成,理论等电点(pI)为8.96。黄金茶Cs DAM2蛋白有11个磷酸化位点,属跨膜蛋白,与毛白杨DAM3的相似性为71%,与已登录茶树MADS-box蛋白的一致性为35%。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黄金茶春芽萌发早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林玲丰金玉秦昱向奕肖文军龚志华龚志华
关键词:全长克隆
基于ICP-MS分析不同矿质元素在黄花菜中的分布与累积规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为了弄清黄花菜不同部位对钾、钙、镁、铁、锰、锌、铜、镍、硒、铬、镉、砷和铅13个矿质元素的积累趋势,为黄花菜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并提出优化资源利用的设想。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黄花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的样品,以及黄花菜产地土壤样品中的13个矿质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除去污染元素,黄花菜各器官中均以钾、镁、钙元素的含量最高,铁、锰、锌元素的含量次之,铜、镍以及硒元素的含量最低;黄花菜的花蕾与叶片是多种必需矿质元素主要积累的部位,锌元素在花蕾部位含量最高,钾、镁、钙、锰元素在叶片部位含量最高,铁、铜元素在根部含量最高;黄花菜的花蕾基本不积累污染元素。结论:不同产地的黄花菜花蕾都达到了食用安全标准,同时根、花葶和叶部位也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微量元素,为更科学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黄花菜资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汤敏娜刘德明邓雪盈邓放明曾建国
关键词:黄花菜矿质元素
食用黄花菜中含秋水仙碱的质证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DAD-Q/TOF MS)方法,通过测试大量样本获取相关数据,分析食用黄花菜中是否含有秋水仙碱。方法将不同来源黄花菜样品分部位(根、花葶、叶、花)处理,利用HPLC-DAD-Q/TOF MS对处理样进行秋水仙碱的检测。结果 156个食用黄花菜样本中均未检出秋水仙碱,而秋水仙球样本则被检出;另外,发现黄花菜样本液相色谱图中显示与秋水仙碱对照品保留时间非常接近处有一未知峰,对该未知峰的质谱图进行分析,初步显示其为多个化合物的共流出组分,其中主要离子质荷比为m/z 455.145 5(推测分子式C_(23)H_(22)N_2O_8)。结论食用黄花菜中不含秋水仙碱,传统认为鲜食黄花菜会导致腹泻是秋水仙碱引起的结论值得商榷。
汤敏娜刘秀斌黄嘉璐邓放明曾建国
关键词:黄花菜忘忧草秋水仙碱质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