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115 被引量:185H指数:7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金属学及工艺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化学工程
  • 16篇理学
  • 12篇机械工程
  • 9篇建筑科学
  • 4篇电气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合金
  • 8篇力学性能
  • 8篇改性
  • 8篇力学性
  • 7篇电池
  • 7篇树脂
  • 7篇摩擦学
  • 7篇聚氨酯
  • 7篇环氧
  • 7篇环氧树脂
  • 6篇自修复
  • 6篇耐腐蚀
  • 6篇金属
  • 6篇不锈
  • 6篇不锈钢
  • 5篇性能研究
  • 5篇窄间隙
  • 5篇太阳能电池
  • 5篇矿渣
  • 5篇分岔

机构

  • 112篇兰州交通大学
  • 7篇兰州兰石检测...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兰州理工大学
  • 5篇天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宁...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兰州城市学院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甘肃能源化工...
  • 2篇中国铁路兰州...
  • 2篇甘肃郝氏炭纤...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作者

  • 6篇丁旺才
  • 6篇丁杰
  • 4篇李得洋
  • 3篇喇培清
  • 3篇朱胜利
  • 3篇郭鹏
  • 3篇杨涛
  • 2篇王起才
  • 2篇王良璧
  • 2篇唐荣安
  • 2篇盛捷
  • 2篇孟倩
  • 2篇张戎令
  • 2篇卫晓娟
  • 2篇孙小伟
  • 2篇张广安
  • 2篇王堃
  • 1篇徐立新
  • 1篇林龙沅
  • 1篇武祥

传媒

  • 8篇兰州交通大学...
  • 6篇云南化工
  • 5篇非金属矿
  • 5篇材料导报
  • 5篇广州化工
  • 4篇材料研究学报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材料保护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3篇热加工工艺
  • 3篇功能材料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新型建筑材料
  • 2篇理化检验(物...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表面技术

年份

  • 5篇2024
  • 33篇2023
  • 18篇2022
  • 29篇2021
  • 12篇2020
  • 1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Fe_(3)O_(4)改性热可逆聚氨酯的多重响应自修复行为被引量:2
2022年
通过将Fe_(3)O_(4)纳米粒子引入基于Diels-Alder反应的热可逆聚氨酯,制备了一种具有热、近红外光、微波等多重响应行为的自修复聚氨酯材料。研究发现,纳米Fe_(3)O_(4)的引入未对聚氨酯的结构和热可逆性产生明显影响,相反显著改善了热可逆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当Fe_(3)O_(4)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为0.3%时,获得的聚氨酯的力学性能最优。同时,纳米Fe_(3)O_(4)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热可逆聚氨酯的修复效率,并赋予热可逆聚氨酯既可通过热处理实现损伤的自修复,也可通过近红外光激发实现损伤的自修复。而且,相对于热修复,近红外光修复具有更快的修复速率和更高的修复效率,并且可实现材料的多次重复修复。这些研究对实现材料的多重响应自修复和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双龙叶姣凤熊作辰左洋张钧翔冯利邦
关键词:自修复
自蔓延高温合成先进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2023年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利用反应体系自身的放热来维持反应的进行,是高效低成本制备特殊性能先进材料的方法之一。本文概述了自蔓延高温反应的燃烧机理,通过热力学计算证明了反应体系自加热实现高温的可能性,并介绍了化学计量数、反应物料量、保护气压力、反应物料颗粒大小、坯料密度和点火方式等工艺参数对SHS反应的影响,综述了SHS在无机非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块体合金等材料制备中的研究新进展,最后总结了现有SHS的一些技术瓶颈、工艺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路径,并分析了该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所需的条件。
李正宁喇培清孟倩孟倩王文科康纪龙蒲永亮
关键词:自蔓延高温合成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
底材对纳米晶/微晶316L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6年
在铝热反应中分别用铜底材和玻璃底材制备了316L不锈钢,并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上制备的铸态316L不锈钢材料以纳米晶为主,微米晶和非晶在纳米基体上非均匀分布,组织主要由γ相组成,其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33.6 nm和37.4 nm,玻璃底材上的晶粒尺寸明显大于铜底材,但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相差不大,玻璃底材上的屈服强度明显高于铜底材。经800℃,8 h退火后,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上的不锈钢的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7.4 nm和33.3 nm,相比铸态的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有所减小,而且铜底材上的减小幅度明显大于玻璃底材。铜底材上的316L不锈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均明显高于玻璃底材,抗拉强度达到640 MPa,伸长率达到22.6%。
王力孟倩喇培清魏福安楚成刚魏玉鹏马付良郭鑫盛捷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TiC基高锰钢结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2022年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含有不同TiC质量分数的硬质合金,揭示材料的显微结构对其硬度和磨损行为的影响机理,探索高TiC质量分数硬质合金作为耐磨材料的可能性。结果表明:SPS烧结可以得到组织致密的样品,TiC质量分数为55%的硬质合金孔隙率为0.07%,随着TiC质量分数的增加,硬质合金的孔隙率也随之上升,当TiC质量分数为70%时,孔隙率为0.21%。在烧结过程中,Mo在TiC颗粒周围参与形成复杂的核壳结构,Ni分布于金属粘结相中。大尺寸TiC颗粒保持原始形貌,小尺寸TiC颗粒逐渐球化,并出现颗粒富集区。硬质合金的硬度随TiC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TiC质量分数70%的硬质合金的显微硬度(HV)相较于TiC质量分数55%的增加559。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发现,TiC颗粒受到应力出现破碎与剥落,TiC质量分数55%硬质合金的磨损率最高,耐磨性最差。TiC质量分数70%硬质合金的磨损率最低,耐磨性最好。
张怀举王帅郑开宏罗铁钢
关键词:硬质合金TIC高锰钢放电等离子烧结显微硬度
Ag-Cu/Co-Sn共晶合金深过冷快速凝固反常共晶的形成研究
2023年
利用熔融玻璃净化循环过热的方法进行了Ag-Cu/Co-Sn共晶合金的深过冷快速凝固实验,并系统研究了熔体过冷度和微量Nb添加对反常共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凝固过程中共晶枝晶内部首先重熔形成反常共晶,随着过冷度的增大,共晶相的形貌从蠕虫状转变为球形颗粒,被重熔形成的固相颗粒将作为剩余液相形核生长的基底,Ag-Cu共晶中共晶两相形核具有非互惠性。Co-Sn共晶合金中添加Nb元素后样品内部反常共晶形成的临界过冷度由23 K降低至15 K,而表面组织中过冷度从45 K降低至30 K。由于样品表面与坩埚壁接触有利于结晶潜热消散,反常共晶形成的临界过冷度较高。Ag-Cu共晶合金温度再辉曲线上慢速凝固阶段持续的时间较Co-Sn共晶合金要长。
康纪龙赵敏刘晨曦
关键词:共晶合金微量元素
碳纤维类材料用于电芬顿体系电极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22年
电芬顿技术作为先进氧化技术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间接性地产生·OH自由基,可以高效快速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碳纤维类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密度低、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常用作电芬顿体系的电极材料。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芬顿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近年来碳纤维类材料用于电芬顿电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碳纤维材料用于电芬顿电极时的改性手段及应用方式。着重分析了其用于电芬顿阴极时的改性机理与改性方式,并指出了其应用优势与局限性。同时也对碳纤维类材料在电芬顿阳极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针对碳纤维类材料用于电芬顿体系时的产业化问题、能耗问题、电极的多功能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碳纤维类材料应用于电芬顿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徐虎郭泓凯柴昌盛郝相忠杨子元徐卫军
关键词:碳纤维电极材料有机污染物
环保型偏高岭土无机涂料制备及涂层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以偏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加入模数为1.8的水玻璃、苯丙乳液、水、消泡剂、六偏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制备环保型偏高岭土无机涂料,测试了不同因素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含量为25%,苯丙乳液为2%,羧甲基纤维素为0.2%,消泡剂为0.18%,偏高岭土无机涂料黏度符合一般涂料要求,硬度达到9H,属于铅笔硬度计可测的最高硬度级别,有0~1级的附着力强度;涂层表面光滑平整,具有良好的阻燃、耐腐蚀性能。
杨国斌徐立新于伯和
关键词:偏高岭土无机涂料性能分析
化学镀在微道沟填充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归纳了在不同化学镀体系中利用单组分添加剂和双组分添加剂来实现超级化学镀填充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聚二硫二丙基磺酸钠、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丙烷磺酸钠、聚乙二醇等添加剂对微孔或微道沟填充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实现更窄的微孔和微道沟的完美填充提供方法和策略。
张红玲田欢庆王娟路旭斌昝灵兴王增林
关键词:化学镀添加剂
聚乙烯醇纤维增强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性能研究
2021年
通过测试聚乙烯醇(PVA)纤维增强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冲蚀磨损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PVA纤维掺量对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纤维体积分数为0.4%时,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抗冲蚀磨损性能提升效果最佳,较未掺加PVA纤维试样28 d抗压、抗折强度分别提高16%和21%,冲蚀率降低了19%;与标准养护相比,硫酸盐侵蚀会抑制强度的发展,但随龄期增长,其抗压强度逐渐升高。
刘凯仑王彦平陈昶旭丁兆栋沈霁
关键词:PVA纤维地质聚合物冲蚀磨损抗硫酸盐侵蚀
凹凸棒石改性聚乙烯醇气凝胶性能研究
2023年
气凝胶是一种具备优异隔热性能的新型材料。本研究以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醇(PVA)作基体材料,富含磷元素的植酸(PA)作交联剂,引入无机粘土凹凸棒石(APT)作增强材料。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冷冻干燥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PT质量分数的PVA/PA/APT复合气凝胶。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复合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组成;利用万能拉力机测试了复合气凝胶力学性;利用热重测试、锥形量热测试等测试了复合气凝胶的热稳定性及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PT被成功引入聚合物气凝胶中,与PVA/PA结合良好;APT的加入使得复合气凝胶材料力学性能显著提升。APT添加量达到50%时,压缩模量相较于纯聚合物样品提升了81%。热重测试、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APT有效地提升了复合气凝胶的热稳定性能;降低了热释放速率及烟雾产生速率。
赵鸿强小虎欧阳成伟
关键词:高分子聚合物凹凸棒石聚乙烯醇植酸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