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作品数:1,573 被引量:1,226H指数:11
相关作者:黄竹三段金龙冯俊杰曹广华李小雨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运城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3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6篇艺术
  • 302篇文学
  • 199篇文化科学
  • 173篇历史地理
  • 32篇经济管理
  • 29篇哲学宗教
  • 13篇语言文字
  • 7篇建筑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社会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主题

  • 247篇戏曲
  • 194篇电影
  • 100篇戏剧
  • 94篇文化
  • 73篇叙事
  • 61篇艺术
  • 56篇杂剧
  • 49篇美学
  • 48篇文物
  • 45篇演剧
  • 41篇戏台
  • 40篇考述
  • 39篇电视
  • 38篇审美
  • 38篇戏曲文物
  • 37篇演出
  • 36篇改编
  • 34篇女性
  • 34篇文学
  • 32篇影视

机构

  • 1,352篇山西师范大学
  • 17篇山西大同大学
  • 16篇运城学院
  • 14篇山西传媒学院
  • 12篇太原师范学院
  • 9篇西安翻译学院
  • 7篇吕梁学院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6篇中国传媒大学
  • 6篇曲阜师范大学
  • 5篇天津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太原科技大学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北京外国语大...
  • 3篇南通大学
  • 3篇山西大学
  • 2篇西安工程大学
  • 2篇中北大学

作者

  • 16篇范春义
  • 15篇姚春敏
  • 15篇车文明
  • 13篇王潞伟
  • 12篇延保全
  • 10篇曹飞
  • 10篇王志峰
  • 10篇苏翔
  • 7篇吕文丽
  • 7篇刘二永
  • 7篇段金龙
  • 7篇冯俊杰
  • 7篇陈美青
  • 7篇李小雨
  • 6篇曹广华
  • 6篇甄洪永
  • 6篇邵振奇
  • 5篇刘于锋
  • 5篇郝成文
  • 5篇杨飞

传媒

  • 123篇戏剧之家
  • 119篇中华戏曲
  • 61篇电影文学
  • 55篇戏曲研究
  • 50篇四川戏剧
  • 43篇西部广播电视
  • 38篇视听
  • 27篇山西师大学报...
  • 26篇电影评介
  • 25篇戏剧(中央戏...
  • 23篇文艺研究
  • 23篇文化遗产
  • 23篇新闻研究导刊
  • 22篇戏曲艺术
  • 18篇戏友
  • 17篇艺术学界
  • 16篇山西档案
  • 14篇传媒
  • 11篇大舞台
  • 10篇当代电视

年份

  • 29篇2024
  • 101篇2023
  • 116篇2022
  • 129篇2021
  • 138篇2020
  • 111篇2019
  • 111篇2018
  • 142篇2017
  • 157篇2016
  • 86篇2015
  • 42篇2014
  • 49篇2013
  • 25篇2012
  • 22篇2011
  • 15篇2010
  • 17篇2009
  • 12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1,5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阁:一种古老而广泛的广场表演艺术被引量:19
2008年
台阁,又名"抬阁",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妆扮型广场游艺表演,各地又有飘色、铁棍、扎故事、桌子戏、龙阁等称谓。在一木制台架上将儿童或优伶分数层固定在竖杆上,化妆打扮,扮演仙佛鬼神以及戏曲、传说、神话等故事,再配以图案背景装饰,由数人抬扛,在街道、广场巡游表演。台阁产生于南宋,发展于明代,繁盛于清代,流传至今,几乎遍及全国,用于迎神赛社或节庆演出。台阁的出现与戏曲的形成几乎同步,从妆扮故事的特征,可间接证明南宋时期以妆扮为本质属性的戏曲艺术的形成及其影响。数十人捆绑式的表演,充分配合,高度协调,最能代表迎神赛社这种全民性狂欢活动的参与意识与群体理念。这种在共同信仰(地方保护神灵的崇拜)的旗帜下,在祈福禳灾的共同利益趋驱使下的捆绑式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极大的社区整合功能。此外,台阁集扮演、美术、装饰、杂技于一体,设计精巧、色彩绚丽、动感鲜明,极具观赏性,堪称广场艺术的典范。
车文明
关键词:戏曲
李安电影中西文化元素融合的主体思维构成被引量:1
2016年
李安是成名于西方的华裔导演,他的身上既有西方的斯文儒雅又有东方的中庸传统,他总是能够成功地把西方的元素与东方的文化进行完美地融合。其实,李安的成就并不单在于电影这一行业,他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传递者。从李安因《卧虎藏龙》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的华人后,他开始在电影行业大放异彩,2007年又获得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他的电影被广大的观众认为是极具文化品位与文化内涵的。由于他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完美地整合,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被认为是中西方文化和谐的典范。本文根据李安创作的电影以及自己的理解,对李安电影中西文化元素融合的主体思维构成展开论述,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纠正。
郭子君
关键词:电影主体思维
《牡丹亭》的戏剧改编探析
2017年
在明代传奇戏剧中,《牡丹亭》可被视为压卷之作,它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戏剧文学中的瑰宝。我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自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出现不少对其的改编著作,由传奇到昆曲,随后又改编到京剧、越剧、电影、和符合现代气息的青春版的《牡丹亭》等等,不同的改编都有其相应的特点,都为汤显祖原著《牡丹亭》增添了时代的风韵和色彩。
安璐
关键词:牡丹亭改编
浅析吴天明电影的美学风格被引量:1
2019年
吴天明的电影具有鲜明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颠沛流离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经历了早期创作的迷茫,吴天明最终将作品定位于乡土题材,并将传统叙事手法与现代美学风格相结合,在艺术观念上进行创新,与时代产生共鸣。本文从吴天明电影美学风格的形成以及其电影美学风格的特征两个方面入手,论述其电影的定位、视角、民俗表达、西部叙事、影像风格等特点,对吴天明电影的美学风格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
孙学虎逄蕊
关键词:西部电影美学风格
消费社会的形象霸权——视觉文化时代中的偶像养成类节目被引量:1
2019年
偶像养成类节目作为一种纯视觉消费的大众文化产品,使得参与其中的众多选手难免沦为视觉消费的对象。在当下这样一个发达的消费社会中,“形象即商品”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因此,为了能最大程度吸引观众,培养“粉丝”,从而获得经济方面的利益,所有养成类节目的制作方都不约而同将重点放在了对选手外形的包装设计上。通过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分析,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消费社会中的“形象”是如何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行为的。
王凤洲
关键词:消费社会视觉消费
谈元杂剧中的“宣泄”——兼论艺术社会学视角下的元杂剧作家心态
2020年
元杂剧作家中包含了被科举之路阻碍的读书人,在学而优却不可仕或不可优仕的境地之下将一种"宣泄"情绪蕴藏在元杂剧中,这份"宣泄"之美在元杂剧中是一种矛盾心态的体现。结合元朝的社会背景,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元杂剧作家的心态,聚集而来的是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形态:隐秘的参政意识、深植的皇权思想、"虚无"和"宿命"堆砌的宗教思想。
张静
关键词:元杂剧艺术社会学心态
民间审美趣味的凸显:论唐英传奇的笑谑性品格
2022年
乾隆及以降,花部地方戏以其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冲击着雅部昆曲,在剧坛上占据上风。面对此情形,一些文人士夫选择坚守雅风,而唐英则大胆从花部地方戏中汲取养分,其传奇创作也因民间因素的融入而具有了笑谑性品格。唐英传奇的笑谑性品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民间人情世态为主要题材,设计富有平民性的矛盾冲突;第二,对各类脚色进行丑脚化处理,增强了剧作的世俗趣味和笑谑色彩,营造了热闹欢快的舞台演出氛围;第三,采撷俗语,臻妙入戏,努力贴近民间审美趣味。
姚晓芳
关键词:明清传奇雅俗
亲子教育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性表达——以《亲爱的小课桌》为例
2021年
亲子教育类综艺节目在2019年重新回归观众视野,《亲爱的小课桌》采用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形式,深耕教育垂直类题材,在爱奇艺平台上线之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话题讨论。本文将从亲子教育类综艺节目的特点入手,运用“凝视”理论,分析节目的“凝视”模式、“凝视”内容与“凝视”意义。
马梦迪
论周昂戏曲的艺术特色
2022年
清代戏曲家周昂兼善戏曲创作与评点,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戏曲艺术特色,“至情说”与“结构论”是其重要内容。周昂戏曲多以渲染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其非常鲜明,并善于通过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周昂的两部传奇《玉环缘》《西江瑞》不仅主线突出,结构严谨,而且有着明显的搬演意识。
李文胜张思桐
试析中国戏曲表现美和诗意美
2015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传神""抒情""写意"逐渐成为了我国传统的美学精神。自绘画,到诗文,再到戏曲,"意境"的创设成为了创作者的不懈追求。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了这一传统美学精神,不论是曲词还是思想意蕴都包含着浓浓的情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味。本文将从虚拟的表现美和抒情的诗意美来分析中国戏曲艺术对"意境"的追求。
姚晓芳高扬励
关键词:中国戏曲传神抒情
共1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