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
- 作品数:42 被引量:198H指数:7
- 相关作者:姚立迎牛亚君徐惠张文双杨艳艳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华岗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 2017年
- 华岗对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文学艺术到底是从自身审美规律出发,还是从既定的公式出发,是应该服从政治需要还是服从审美诉求,都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华岗重视文艺的审美特性和美学规律,在文艺批评的定位、目的和任务上都有独特的见解,对当时的"美学大讨论"有着积极的影响。
- 陈晨
- 关键词:文艺政治文艺批评
- 知识重构:现代学校管理中的知识探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现代学校管理正迫切需要一种具有汇聚力量凝聚愿景的知识,而这种知识一定是区别于以往书面所展现出来的那些显性知识。对于学校管理中的知识再认以及知识重构,无疑成为现代学校在知识管理上的有益选择。为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应该把握那些事关组织价值观和组织局限性的知识,并重视对这一类知识的界定、重构、流动增长进行分析探究,从而为提升学校效能提供支持。
- 周举坤
- 关键词:学校管理知识重构隐性知识
- 坚持实践育人 培育“四有”教师
- 2016年
- 首都师范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结合学校办学理念,突出师范大学特色;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培养浓厚实践氛围、创新多元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师德修养和技能,一批批大学生投身教育事业,支撑起首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为推动首都教育研究和实践发展作出了贡献。
- 胡强杨娜
- 关键词:实践育人氛围营造
-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被引量:3
- 2004年
- 在新的形势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论断,并且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深刻指出:'人力资源开发是我们党要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而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 钱伟
-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生产力发展高校江泽民同志科学论断
- 美国国民教育方法中的四大核心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2012年
- 国民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教育的手段维护国家的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的较快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高投人低产出,对风云变幻的世情和国情应对能力不足,形式主义屡禁不止等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优越,也并非是教育形式不创新,而是在体系化方面有所欠缺。
- 冯婕祝杨军胡锐
- 关键词:教育方法国民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民族认同感意识形态价值体系
- 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被引量:44
- 2014年
- 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工作应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协同育人就是要促进序参量的稳定化和常态化,实现党委领导、内部目标统一、各子系统协调共振的育人机制。首都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表明,要把德育目标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发挥党委书记统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责作用;加强跨领域协同育人服务平台建设。
- 孙建
-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序参量
- 论研究生辅导员的特殊性及“辅导”的限度被引量:3
- 2012年
- 研究生辅导员与本科生辅导员相比,无论是工作对象、工作方式还是工作内容,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因此,有必要把研究生辅导员和本科生辅导员区分开来,针对其特殊性,明确其"辅导"限度,克服"越位"、"缺位"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握好工作分寸,增强工作效果。
- 祝杨军
-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
-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政治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强化其政治价值。其政治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地深刻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理想信念教育。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关注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在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
- 杨心童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马克思主义
- 深化全员育人格局 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 2011年
- 首都师范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针,全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化全员育人格局,积极探索育人新途径、新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 孙建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校长论坛心理素质教育北京高校首都高校百年校庆
-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观念的嬗变被引量:3
- 2009年
-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婚姻自由、择偶观、晚婚、离婚、再婚和军婚等方面。其中,婚姻自由作为这一时期婚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婚姻的家长决定权,弘扬了自我意识和追求自由的勇气,成为新中国婚姻观念的主流。这一时期人们择偶更注重政治思想一致,追求互相爱慕与情投意合,逐步改变了以金钱、相貌取人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同时,倡导晚婚、尊重和保护军婚等观念逐渐形成,离婚、再婚成为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正常现象。
- 姚立迎
- 关键词:新中国十七年婚姻观念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