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电力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品数:337 被引量:1,205H指数:15
相关作者:彭启琮陈琳赵倩魏春娟仝明磊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6篇电气工程
  • 75篇电子电信
  • 20篇文化科学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机械工程
  • 9篇理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7篇网络
  • 34篇电力
  • 30篇传感
  • 25篇神经网
  • 25篇神经网络
  • 25篇传感器
  • 24篇感器
  • 21篇图像
  • 19篇光纤
  • 17篇电站
  • 17篇变电
  • 17篇变电站
  • 16篇电网
  • 15篇谐波
  • 14篇教学
  • 10篇无线传感
  • 9篇人脸
  • 9篇无线传感器
  • 9篇无线传感器网
  • 9篇无线传感器网...

机构

  • 317篇上海电力学院
  • 11篇上海科学院
  • 10篇上海大学
  • 9篇上海理工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市现代光...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上海健康医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国网四川省电...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临沂大学
  • 3篇深圳供电局有...
  • 3篇国网上海市电...
  • 3篇上海华魏光纤...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上海电子信息...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5篇杨俊杰
  • 28篇曹以龙
  • 24篇江友华
  • 20篇朱武
  • 20篇崔昊杨
  • 15篇初凤红
  • 13篇许永鹏
  • 11篇楼志斌
  • 11篇唐忠
  • 10篇王晓华
  • 9篇魏春娟
  • 8篇袁三男
  • 7篇曾俊冬
  • 7篇李高芳
  • 7篇蒋伟
  • 6篇黄志敏
  • 6篇雷景生
  • 6篇肖寒
  • 6篇方宝英
  • 6篇李毅

传媒

  • 102篇上海电力学院...
  • 18篇仪表技术
  • 16篇电测与仪表
  • 9篇电力电子技术
  • 9篇高教学刊
  • 8篇科技创新与应...
  • 7篇现代电子技术
  • 5篇激光与光电子...
  • 5篇物联网技术
  • 4篇物理学报
  • 4篇激光与红外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电视技术
  • 3篇红外与毫米波...
  • 3篇计算机应用研...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仪表技术与传...
  • 3篇应用科学学报
  • 3篇科教导刊

年份

  • 4篇2020
  • 33篇2019
  • 51篇2018
  • 72篇2017
  • 41篇2016
  • 46篇2015
  • 25篇2014
  • 44篇2013
  • 1篇2012
3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电力电缆检测数据质量优化技术被引量:6
2014年
分布式光纤能够有效实现电力电缆的在线监测,但由于分布式光纤节点部署不均衡、采集频率频繁、感知数据强关联等特点,造成所测电力电缆数据的真实性受损,从而形成漏报、误报,这就对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的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给出了分布式光纤检测电力电缆健康状态的软硬件平台,并针对电力电缆检测漏报、误报现象,通过提高数据采集质量,采用不确定感知数据的自动检测及修复算法,从而在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进行有效修正,提高了电力电缆感知数据的质量,降低了光纤检测系统的缺陷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通过实验进行了算法验证。
孙世国黄志敏叶尚兴江友华
关键词:电力电缆分布式光纤
基于双平衡桥探测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的新方法被引量:18
2017年
针对电桥法、变频法等常用接地故障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桥探测法用于直流系统的故障检测,该方法通过控制开关两次投切电阻,检测双桥不平衡电流以及支路漏电流,并计算接地故障电阻,从而定位接地支路。首先详细阐述了双桥探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然后提出一种新的双桥探测法,该方法不仅能够解决检测死区问题,并且不受分布电容的影响。最后通过模拟接地电阻试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黄晶朱武
关键词: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绝缘监测故障检测绝缘电阻
超级电容在手机移动电源中的运用
2017年
概括了超级电容的原理和发展前景,介绍了运用超级电容代替锂电池作为手机移动电源的总体思路.采用控制电路来控制升/降压电路中脉冲带宽的大小,同时为不引起干扰,采用一个独立的升/降压电路为之供电.该移动电源具有使用时间长、充放电快、无过充电危险、环保等特点.
江友华钱彦
关键词:超级电容手机移动电源
基于LGRP和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表情识别被引量:4
2019年
针对复杂的Gabor滤波器直接抽取人脸特征数据存在一些冗余信息以及提取的表情特征较为单一的缺点,提出了基于LGRP和多特征融合人脸表情的识别方法。首先,提取人脸表情图像的Gabor多方向和多尺度特征,进一步编码得到局部Gabor排序模式(LGRP),以增强鲁棒性以及区分能力;其次,引入Haar小波和Otsu阈值分割法分别提取表情特征,通过级联融合3种不同的特征,可以全面地表达图像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对人脸表情进行多分类。在CK+表情库上进行仿真实验,平均识别率达到94.36%。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识别率和鲁棒性。
钱勇生邵洁季欣欣
关键词:人脸表情识别多特征融合支持向量机
基于时间差指纹库的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根据变压器的实际模型,仿真建立了时间差指纹库系统,并对实际运行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了修正的定位方法。
郑洋杨俊杰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
基于STM32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被引量:28
2017年
针对变电站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存在工作量大、缺乏系统分析和实时故障分析等缺点,设计了基于STM32芯片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自主循迹、智能诊断分析、太阳能充电、机械手臂及时切除故障等功能。详细阐述了硬件结构和软件算法设计方案,研制出巡检机器人样机,并对样机通信系统、控制系统、智能识别诊断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巡检机器人系统能够对电力设备进行有效巡检与故障诊断,巡检效率高、安全性可靠,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李祥崔昊杨皮凯云束江李鑫许永鹏盛戈皞
关键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机械手臂红外检测
微网逆变器并联自适应下垂控制技术被引量:1
2019年
微网中使用下垂控制可实现逆变器在并联时负载功率得到合理地分配,而传统下垂控制不能合理分配无功功率且存在环流影响系统电能质量的缺陷,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通过引入虚拟阻抗,本文采用自适应的控制策略对下垂控制进行修正,在模拟分流线路阻抗一致的前提下引用合理获取的下垂参数,达到控制目的。该策略不仅提高了无功功率分配的精度,而且有效减小了系统间的环流,提升了电能质量。仿真并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陶泉霖曹以龙江友华
关键词:并联逆变器虚拟阻抗自适应控制功率分配
不对称样本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变压器故障诊断被引量:8
2019年
为解决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因样本不对称导致诊断准确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向上采样策略和SVM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K-近邻算法提取少数类样本数据中的边界数据集并生成新的少数类随机样本,在此基础上向少数类样本中添加人工生成的随机新样本使得两类样本数量达到基本均衡。对比均衡样本和不对称样本下的SVM分类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SVM分类平面的偏移程度,进一步提高了SVM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刘晨斐崔昊杨李鑫束江李亚
关键词:故障诊断支持向量机
基于OPC技术的高压开关柜无源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设计被引量:13
2017年
现有高压开关柜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存在安装维护复杂、传感器供电不可靠、接口开放性差等不足。针对该问题,基于面向过程控制的OLE技术(OPC),设计一种新的温度监测系统。利用无源无线的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息,通过ZigBee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实现高压开关柜温度在线监测与集中显示,同时采用OPC服务器软件架构屏蔽设备的底层私有协议,便于与其他测控平台实现无缝集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克服协议私有、接口不开放的弊端,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赵勤学杨俊杰楼志斌
关键词:高压开关柜温度在线监测无源无线声表面波ZIGBEE技术
SVD算法下多谐波源系统解耦策略仿真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针对谐波耦合对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多谐波源的耦合导纳模型,然后结合模型分析多谐波源系统的耦合因子。其次,针对谐波源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提出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的解耦方法,实现耦合因子矩阵的解耦,使得谐波源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弱。再将提出的解耦策略应用在谐波责任区分方面,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责任区分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解耦理论的科学性。最后,采用IEEE13节点系统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与分析,计算得到多谐波源系统的耦合因子以及解耦前后谐波责任的大小对比结果,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
江友华常建唐忠
关键词:多谐波源解耦奇异值分解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