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30 被引量:126H指数:4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贵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电子电信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篇信号
  • 6篇信号处理
  • 6篇语音
  • 6篇波束
  • 4篇多址
  • 3篇多波束
  • 3篇多通道
  • 3篇语音增强
  • 3篇拓扑
  • 3篇拓扑结构
  • 3篇网络
  • 3篇接入
  • 3篇多址接入
  • 3篇NOMA
  • 2篇导航
  • 2篇多播
  • 2篇多波束天线
  • 2篇说话人
  • 2篇天线
  • 2篇吞吐

机构

  • 30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贵阳学院
  • 1篇东华大学

作者

  • 15篇杨震
  • 5篇王婷婷
  • 4篇赵来定
  • 2篇冯友宏
  • 2篇张牧
  • 1篇王攀
  • 1篇叶蕾
  • 1篇谢继东
  • 1篇李君
  • 1篇张顺颐
  • 1篇陈雪红
  • 1篇孙雁飞
  • 1篇刘伟彦
  • 1篇王浩云
  • 1篇蒋锐

传媒

  • 10篇南京邮电大学...
  • 5篇信号处理
  • 2篇通信学报
  • 2篇数据采集与处...
  • 2篇计算机科学
  • 1篇无线电工程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微电子学
  • 1篇现代雷达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光通信研究
  • 1篇信息技术与网...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速率多播最大吞吐量问题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该文研究了利用network coding的多速率多播最大吞吐量问题。与以往研究重点集中在单速率多播中的network coding研究工作不同,该文考虑了链路的异构性问题并采用多速率多播来解决该问题。文中形式化地描述了多速率多播最大可得吞吐量问题,并证明了在分层独立和层速率固定条件下,利用network coding的多速率多播最大吞吐量问题是NP-hard类问题,同时给出了最大吞吐量的上界。该文同时还研究了分层相关和层速率可变情况下的最大吞吐量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满足公平性的近似算法。
张牧张顺颐刘伟彦
关键词:多播吞吐量NETWORKCODING
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上行链路NOMA用户配对方案
2022年
针对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中的用户配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上行链路NOMA用户配对方案,与现有的NOMA用户配对方案不同,本方案根据用户信道增益采取预分组,避免了信道增益差距巨大的用户配对,同时避免信道增益差距微小的用户配对,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考虑信道增益过小的用户在现实场景中无法通信,设置一个信道增益门限值作为能否通信的判决条件,分组后采用信道增益差值作为偏好度进行组间两两配对。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的传统NOMA配对方案和经典的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网络,本文所提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遍历和速率;在信道增益门限值发生变化时,本文所提方案依然优于其他方案。
曹可为杨震
关键词:上行链路
P2P业务流量识别、分析和控制研究被引量:59
2006年
P2P业务流量在对Internet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因资源过度占用而引起的网络拥塞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妨碍了正常的网络业务的开展。该文通过对P2P业务的有效识别、控制和管理技术的研究,设计出网络业务流量综合识别系统和网络业务流量识别和策略控制系统原型。
李君王攀孙雁飞王浩云
关键词:P2P流量控制
基于多波束/TDOA技术的双星干扰源定位
2024年
单星多波束干扰源定位方法需要在3个以上的同频波束都能接收到干扰源信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定位。由于同频波束的数量有限以及干扰源位置的随机性,往往会出现能接收到干扰源信号的同频波束少于3个,或接收增益过低影响定位精度的情况。【目的】针对只有两个可用波束的定位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干扰源的定位精度,提出了通过邻星与主星建立基于多波束天线与到达时间差(TDOA)技术的双星联合定位模型。【方法】通过建立双星联合定位模型,并联立出定位方程组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同时,基于定位几何稀疏精度因子(GDOP)对定位模型的接收增益误差、波束指向误差、到达时间差误差以及位置预测误差4个方面进行了定位误差分析,并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对比。【结果】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多波束天线与TDOA技术的双星联合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的单星多波束定位方法。【结论】基于多波束天线与TDOA技术的双星联合定位方法利用了TDOA对定位精度影响较小的优势,使其代替部分波束参与到卫星定位中,不仅减少了对定位波束数量的需求,而且减少了测量增益的误差与波束指向的误差,大大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并提升了可靠性,较单星多波束定位更具优势。
葛明昊赵来定张更新
关键词:干扰源定位多波束天线
惯性测量单元姿态融合的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惯性测量单元背景噪声和器件漂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下降法、互补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的融合算法。首先,利用加速度计和磁力计的数据通过几何计算得出姿态角。其次,利用梯度下降法,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数据进行基于四元数法的数据融合,得出姿态角。接着,利用互补滤波法将姿态数据再次结合。最后,利用卡尔曼算法对结合后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通过动态实验表明,经过此融合算法的惯性测量单元与传统算法相比,数据输出更加准确,连续性提高,并拥有很好的平稳特性。
谢敏赵来定王召文
关键词:惯性测量单元梯度下降法卡尔曼滤波
渐进式神经网络多维说话人信息识别技术被引量:3
2019年
提出了一种识别多维语音信息的方法,用来同时识别说话人身份、性别和情感信息,选择身份特征参数I-vector向量表示语句特征。首先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设计了一个性别相关的多维语音识别基线系统,然后在基线系统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基于渐进式神经网络技术(Progressive Neural Network,ProgNets)的多维说话人信息识别方法。在性别相关的基础上,将辅助语音识别模型知识迁移学习到主语音识别模型中,进而增强语音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线系统识别结果比非同时识别的单维语音识别DBN模型的平均识别率提升了4.73%,而基于ProgNets系统的多维系统识别精度比基线系统高1.8%。
陈海霞徐珑婷杨震
基于毫米波高铁车地通信的自适应多波束成形方法被引量:2
2020年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高铁车地通信的自适应多波束成形方法。在该方法中,基站利用毫米波同时发射多个具有不同宽度的波束进行信号传输,从而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多波束传输方法也可以降低系统的通信中断概率。但是,多个波束同时传输信号会引发波束间干扰的问题。为了减弱其影响,采用一种自适应波束激活算法来实时调整激活波束的数量,使系统在当前时刻保持最佳的吞吐量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高铁车地通信系统的吞吐量,同时还可以获得较低的通信中断概率。
蒋锐尹惠徐友云
关键词:毫米波
基于自旋图结构权重分配的图信号突变点检测技术被引量:1
2020年
对于不规则的、复杂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新兴的图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研究突破。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号突变点检测场景中,图信号处理技术也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在图信号突变点检测系统的基础上,文中着眼于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问题,首先研究了已有的不同图拉普拉斯矩阵和图的边权重定义方式,发现较采用组合拉普拉斯矩阵和维度倒数定义权重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性能提升;进而研究并新定义了一种自旋图结构并讨论了最佳的权值分配方案,通过实验证明了新方案能够显著减小检测系统的延迟,进一步提高突变点位置检测精度;最后与经典的DSP方法进行比较,并研究了图信号多次突变检测的情况,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方案的优越性。
方海超杨震
关键词:突变点检测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星载多波束天线干扰源定位被引量:3
2020年
基于多波束天线的频分复用原理,介绍了一种利用星载多波束天线实现干扰源定位的方法。根据多波束天线方向图的函数表达式建立了定位方程组。在定位过程中,重点分析了增益误差和波束指向误差对最终定位精度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定位方程组的非线性特性,提出用一种基于网格搜索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仿真实验。最后,在解算速度和解算准确度这两个方面将该算法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阮岑谢继东谢继东
关键词:干扰源定位多波束天线
基于观测星位优选的异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被引量:2
2020年
目前对于视场受限的干扰源进行定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文中在单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星位优选的异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首先构建异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的定位模型并推导出定位方程,接着推导出几何稀释精度因子计算公式并构建观测星位优选模型,最后根据定位过程,以最小定位误差为目标,获取最优观测星位。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视场受限的定位场景下利用该技术进行干扰源定位可用性好,且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百米级。
纪惠屈德新张更新
关键词:多普勒频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