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
- 作品数:146 被引量:1,459H指数:21
- 相关作者:杨松堂凡哲超李荣超刘克翠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青海茫崖地区地下水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及区域水循环研究
- <正>茫崖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是以石油、石棉、盐化工为主导工业的柴达木西部重要工矿区,需水量较大,但因高寒干旱的荒漠化条件,地表几乎没有可供利用水资源,主要依赖地下水。随着国家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投资建设和发展,区...
- 谭红兵饶文波陈建生李廷伟李斌凯
- 文献传递
- 如何加强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引量:2
- 2008年
- 地质工程专业是对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一个专业,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难题,本文首先对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然后探讨了包括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和实践能力,成绩评定向实践能力方面倾斜,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加强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个途径,最后,对如何培养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
- 魏继红吴继敏孙少锐
- 关键词:地质工程
- 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对桩承载性状影响
- 为了对沉渣影响桩的承载特性进行定量研究。根据现场检测试验资料,建立有桩底沉渣的钻孔灌注桩单桩桩土相互作用轴对称弹塑性有限元模型,从桩底沉渣厚度、物理特性以及长径比变化3个方面分析沉渣对桩承载性状影响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
- 吴继敏董志高董平
-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南北向断裂带向阿拉善高原/贝加尔湖输水的同位素证据(摘要)
- 40a以来江河源头的气温上升了0.7-0.8℃,降水量和融雪量都增加了,试验表明水面蒸发量减少了126mm,但近20年来的观测表明,江河源头的径流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0%-22%,江河源头减少的水源到底补给哪里了是...
- 陈建生李孝泽
- 文献传递
- 西藏火山灰质材料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可行性被引量:14
- 2001年
- 分析了西藏羊八井火山灰的物理性能及活性 ,讨论了火山灰的最大掺量 ,掺火山灰试件的强度、干缩和抗冻等试验表明 ,混凝土中掺入 2 0 %的火山灰 ,仍可满足工程要求 .
- 陈青生钱桂凤
- 关键词:混凝土抗冻性火山灰掺合料
- 热源法探测陡河水库左坝肩绕坝渗漏通道被引量:8
- 2006年
- 通过热源法对陡河水库渗漏通道的探测发现,陡河水库左坝肩存在着绕坝渗漏通道。在左坝肩基岩10m高程附近存在低温场异常,通过对水库底部附近温度场分布测量,判定出低温水来自上游右支河水的补给,通过低温区分布确定出绕坝渗漏强渗漏通道的位置,在库水位保持在32m时,根据热源法计算出渗漏通道的渗漏量在3.59×10^5~4.74×10^5m^3/d之间,钻孔发现水库边基岩中的水位比库水位低22m,水位差是造成了水库跌窝事故的主要原因,在11#钻孔中发现了来自河床的细砂,在11#和9#孔中的连通试验证实基岩中的强渗漏通道。
- 陈建生樊哲超董海洲吴庆林孟文琦乔冠军
- 关键词:渗漏通道温度场
- 控制灌溉模式下水稻群体结构试验研究
-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专项子课题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条件下水稻茎蘖动态变化、株高变化以及叶面积变化趋势,建立了两种灌溉条件下茎蘖消长的Logistic模型和叶面积增长模型,并对水稻冠层受光结构进行了...
- 刘凤丽彭世彰徐俊增丁加丽
- 关键词:控制灌溉水稻茎蘖动态
- 文献传递
- 二维裂隙网络溶质运移仿真模拟被引量:1
- 2008年
- 将裂隙岩体渗流视为裂隙网络流,示踪剂质点在裂隙网络中运动。以岩体裂隙网络水流模型为基础,应用仿真模拟技术模拟裂隙网络中的溶质运移规律。提出了裂隙网络中质点的转移概率和运移时间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仿真模拟程序。将已有的实验结果和仿真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解决裂隙网络中溶质运移模拟的有效方法。
- 董志高吴继敏黄勇
- 关键词:裂隙网络溶质运移仿真模拟
- 镇江城市径流颗粒粒径分布及其与污染物的关系被引量:37
- 2008年
- 为了解城市中不同粒径颗粒物对于径流中污染物的影响,2006年3月在镇江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采集了沉积物样品和径流样品,分析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和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道路沉积物主要由粒径〈250μm的颗粒组成;降雨初期主要为〈5μm的颗粒物随径流迁移,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较大颗粒开始随径流迁移,降雨期间随地表径流迁移主要为小于150μm的颗粒物,特别是5-40μm粒径段的颗粒要特别予以关注;同时污染物浓度也由降雨初期的高浓度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明确了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输出形态,并通过分析不同降雨历时污染物与固体悬浮物和颗粒粒径的相关性探明了径流污染物形态输出的原因,从而为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管理以及控制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朱伟边博李磊
- 关键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物形态
- 国内外灌溉预报研究现状与动态分析被引量:10
- 2004年
- 对国内外30年来灌溉预报研究现状与动态作了较系统的评述和分析,提出和探讨了现有方法和模型存在的区域尺度及空间变异性、实时预报及实时预报修正等问题,有助于灌溉预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彭世彰胡玲张利昕
- 关键词:灌溉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