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大学地质研究所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地磁
  • 6篇古地磁
  • 3篇古地磁研究
  • 3篇古生代
  • 2篇地磁场
  • 2篇地磁学
  • 2篇晚古生代
  • 2篇古地磁学
  • 2篇二叠系
  • 1篇地块
  • 1篇岩浆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系
  • 1篇蛇绿岩
  • 1篇石炭
  • 1篇石炭二叠系
  • 1篇碳纪
  • 1篇中生代
  • 1篇绿岩
  • 1篇华北地块

机构

  • 7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5篇朱日祥
  • 5篇吴汉宁
  • 4篇刘椿
  • 3篇常承法
  • 1篇钟大赉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2篇1993
  • 1篇1991
  • 4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华北地块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古地磁研究新结果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7
1990年
本文对采自华北地块南缘陕西铜川和韩城两条剖面上的晚石炭世至晚三叠世地层的650余块标本(35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经逐步热退磁处理和剩磁稳定性检验,在482块标本中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分量,对其形成时代作了地质学分析后,以特征剩磁分量为基础,计算了华北地块在晚古生代到三叠纪的地磁极位置和纬度值,简单讨论该期内的运动形式.
吴汉宁朱日祥刘椿常承法
关键词:古地磁学地块晚古生代
Matuyama-Brunhes转换期间古地磁场的测定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报道由山东蓬莱铜井玄武岩剖面测定的Matuyama-Brunhes转换期间古地磁场测定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地磁场处于极性转换期间的特征作了分析研究,并对造成虚地磁极(VGP)处于低纬度的机制作了新的探讨。
朱日祥刘椿吴汉宁朱岗昆
鄂尔多斯地块二叠系至三叠系古地磁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是作者对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铜川和韩城两个二叠系至三叠系地层剖面所进行的系统古地磁研究的初步总结.
吴汉宁朱日祥
关键词:古地磁三叠系
岩浆快速冷却记录的地球磁场极性转换过程
1993年
报道在阿拉善地区早白垩世玄武岩内首次发现的在岩浆冷却过程中记录的地球磁场极性转换过程,表明地球磁场极性转换过程可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
吴汉宁朱日祥
关键词:岩浆地磁场
阿拉善及邻区石炭二叠系古地磁学研究及意义被引量:6
1993年
本文对分布于华北块体西部的阿拉善及河西走廊地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学研究。对岩石标本剩磁载体和剩磁稳定性研究以及对所分离出的高温特征分量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特征分量代表了原生剩磁分量,从而得到这一地区在晚古生代的地磁极位置,补充了中国华北块体的APWP,揭示了华北块体西部大陆内部变形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晚古生代华北块体徘徊于赤道附近,并非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同时证明阿拉善及邻区相对于鄂尔多斯地区的旋转导致贺兰山槽区的剪刀型闭合。
吴汉宁周立发赵重远
关键词:古地磁学晚古生代碳纪二叠纪
华北和华南块体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与古纬度的分布变化被引量:23
1991年
本文是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华北和华南块体古地磁研究工作的初步总结分析,和对笔者1990年古地磁极移曲线编制工作的补充和修正。在收集整理关于华北和华南块体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研究成果的基石出上,结合笔者的新成果,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部分数据,经统计分析计算,得到两大块体的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分布变化,据此推导出两大块体的运动形式和北向运动的速率及规模,指出两块体拼合的时限。
吴汉宁常承法刘椿钟大赉
关键词:古地磁古纬度
秦岭地区丹风群蛇绿岩古地磁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对秦岭造山带内丹风群蛇绿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古地磁研究,通过对剩磁分量成因形成时代及变质变形作用对特征分量的影响的讨论,初步确定了丹风群古地磁极位置和古纬度值,并对丹风群的形成演化作了初步探讨。
吴汉宁朱日祥刘椿常承法
关键词:蛇绿岩古地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