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

作品数:243 被引量:1,504H指数:17
相关作者:孙荣跃唐平殷士蒙潘颂华吴威岚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法医学系苏州大学医学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0篇医药卫生
  • 5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1篇成像
  • 47篇磁共振
  • 31篇磁共振成像
  • 30篇影像
  • 29篇动脉
  • 28篇X线
  • 27篇肿瘤
  • 26篇体层摄影
  • 25篇老年
  • 24篇腺癌
  • 23篇X线计算
  • 23篇X线计算机
  • 21篇体层摄影术
  • 19篇血管
  • 17篇冠状
  • 17篇冠状动脉
  • 16篇影像学
  • 11篇加权成像
  • 10篇乳腺
  • 8篇前列腺

机构

  • 231篇复旦大学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西门子(深圳...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上海市老年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66篇滑炎卿
  • 37篇嵇鸣
  • 36篇毛定飚
  • 30篇叶春涛
  • 22篇李铭
  • 20篇齐琳
  • 18篇高丰
  • 17篇张国桢
  • 16篇葛虓俊
  • 12篇任庆国
  • 11篇苗华栋
  • 11篇陆芳
  • 10篇唐平
  • 10篇吴昊
  • 10篇林光武
  • 9篇杨艳丽
  • 9篇孙奕波
  • 7篇殷士蒙
  • 7篇宋恬
  • 7篇臧雪如

传媒

  • 28篇老年医学与保...
  • 26篇中国医学计算...
  • 21篇放射学实践
  • 18篇上海医学影像
  • 17篇临床放射学杂...
  • 12篇医学影像学杂...
  • 9篇国际医学放射...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复旦学报(医...
  • 6篇中华临床医师...
  • 5篇法医学杂志
  • 5篇中华解剖与临...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多器...
  • 3篇肿瘤影像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武警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4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11篇2018
  • 16篇2017
  • 12篇2016
  • 16篇2015
  • 20篇2014
  • 34篇2013
  • 17篇2012
  • 13篇2011
  • 12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2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碘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进展
2023年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管腔狭窄与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以及心外膜血管或微循环功能改变的心脏病^([1])。在美国,平均每40 s就有一人因为冠状动脉斑块脱落形成继发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严重时可危及生命^([2])。
王坤李骋(综述)金倞李铭(审校)
关键词:微循环功能冠状动脉斑块碘对比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管腔狭窄ARTERY
心脏转移癌的CT诊断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脏转移癌的CT表现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42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心脏转移癌的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心包增厚、心包积液、心肌及心腔内有无肿块等。结果 42例患者中累及心包者36例(85.7%)、累及心肌者7例(16.7%)、累及心腔者12例(28.6%)。结论心脏转移癌在CT表现上多为心包积液、心包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心肌及心腔内肿瘤等。CT对心脏转移癌的诊断有帮助,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毛新波陈涛毛定飚
关键词:心脏转移癌
基于256层CT的老年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自由呼吸和屏气后扫描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受检者106例,随机将受检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53)行自由呼吸下(Coronary CTAngiography,CCTA),对照组(n=53)行屏气后CCTA。同时将75次/分作为快心率组和慢心率组的指标进行分组。记录各组的BMI、心率、图像CT值平均数、噪声(SD),根据公式计算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评价,记录冠状动脉分支的病变情况,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主动脉弓根部及冠状动脉近端的图像的信噪比分别为(17.78±3.08)、(29.89±5.68)、(18.12±3.17)、(28.98±4.92),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4.40±2.71)、(24.28±4.90)、(14.47±2.88),(22.94±4.0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客观图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受检者自由呼吸状态和屏气后的冠状动脉图像主客观分析,可根据受检者配合情况,选择自由呼吸状态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提高受检者的图像质量。
张禹生姜安琪汤欢齐琳孙英丽李骋
关键词:老年图像质量运动伪影
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5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行CT灌注成像,其中良性组33例,恶性组12例,测量良恶性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E),比较良恶性结节灌注参数和TDC形态的差别。结果:良性组BF、BV、PS、TTP、PE值分别为(1.476±0.684)ml.min-1.ml-1、(0.302±0.153)ml/ml、(2.069±1.102)ml.min-1.ml-1、(28.033±8.015)s、(82.313±30.468)Hu,恶性组BF、BV、PS、TTP、PE值分别为(1.302±0.834)ml.min-1.ml-1、(0.275±0.242)ml/ml、(1.485±1.112)ml.min-1.ml-1、(28.833±12.550)s、(86.056±70.453)Hu,良恶性结节CT灌注参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灌注成像TDC可见4种类型,分别为速升平台(Ⅰ)型、缓升平台(Ⅱ)型、缓升缓降(Ⅲ)型和低平(Ⅳ)型,甲状腺癌以Ⅱ型多见,良性组以Ⅲ型多见,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P=0.022)。1例淋巴瘤表现为Ⅳ型。结论:TDC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CT灌注参数不能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
李若坤强金伟廖治河刘伟袁海滨李新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灌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急性冠脉综合征粥样硬化斑块的MSCT特征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以及随后的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在斑块破裂之前检测出易损斑块,则对ACS患者的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MSCT)不仅能够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
毛定飚滑炎卿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分析易损斑块
文献传递
肺部感染与非感染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9年
近30余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了现代医学影像学这门富有生命力的新学科。在医学影像学所包含的不同设备中,大多数既有专用性也具通用性,共同辅助了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常规X线摄片迄今已经进展为计算机辅助X线摄片(CR)和数字化X线摄片(DR),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图像质量有巨大改善,诊断效能发生了质的飞跃,是肺部疾病检查的基本手段。计算机断层摄影(CT)开启了常规放射诊断学的革命性进展,尤其在肺部疾病的无创伤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迄今尚无出其右者。
滑炎卿
关键词:CT鉴别诊断肺部感染感染性病变现代医学影像学X线摄片无创伤性诊断
食管巨大平滑肌瘤1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性,38岁,黑便3天入院,既往史无明显吞咽困难或体重下降。查体:中度贫血貌,腹部触诊剑突下饱满感。实验室检查:Hb72g/L,RBC2.26×1012/L,大便隐血(+++)。胸片示:心影后方及胃泡处高密度影(图1)。CT示:食管下段至胃底贲门部巨大肿块,大小约7.8cm×5.9cm×13.9cm,CT值44Hu,密度均匀,其内可见一斑片状钙化,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图2、3、4)。
刘伟嵇鸣叶春涛卢峰
关键词:食管下段巨大平滑肌瘤高密度影体重下降吞咽困难腹部触诊
早期肺腺癌的CT诊断和综合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早期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2011版国际肺腺癌分类共识肯定了CT筛查发现和诊断早期肺腺癌的价值。CT诊断主要依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病灶的大小、形状、结构(密度、空泡)、边界(是否清晰)、边缘(分叶、毛刺、胸膜凹陷)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早期肺癌可根据疾病分期和患者情况采取微创、开胸、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CT可准确随访和评价治疗效果。本文收集和分析了近期文献,对此进行综述。
高丰葛虓俊滑炎卿
关键词:肺腺癌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弥散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疾病评估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TI)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T)技术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疾病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脑梗死老年患者45例,患者治疗前均进行DTI和DTT成像,根据皮质脊髓束(CST)与脑梗部位的相对位置(相邻、穿过、部分穿过),将所有患者预测分为瘫痪组、部分恢复组及恢复组;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根据患者评分情况,将所有患者预测分为瘫痪组、部分恢复组及恢复组。将不同方法的分组预测情况分别与患者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关系。结果NIHSS预测分组:恢复组9例中有4例恢复,占44.44%;部分恢复组15例中有6例部分恢复,占40.00%;瘫痪组21例中有10例瘫痪,占47.62%;3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ST与脑梗部位的位置预测分组:恢复组13例中有12例恢复,占92.31%;部分恢复组17例中有15例部分恢复,占88.24%;瘫痪组14例中有13例瘫痪,占92.86%;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方法在各组间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IHSS评分预测患者疾病评估相比,通过DTI和DTT成像评估患者疾病准确性更高,因此DTI联合DTT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疾病评估更具有临床价值。
王臣董影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弥散成像NIHSS评分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分析,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1例病人,共栓塞出血动脉34支,其中右支气管动脉18支,左支气管动脉13支,肋间动脉3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栓塞后,19例病人出血明显减少:2例术后第2天又有大咯血,治疗失败。治疗有效率90.5%(19/21)。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急性大咯血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
孙荣跃倪志华殷士蒙宋恬沈岚陆蓉杨皓吴勘华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放射学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