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

作品数:134 被引量:376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纾宜毕颖文吴韵芳李诗敏李霞萍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9篇肿瘤
  • 42篇细胞
  • 36篇病理
  • 29篇临床病理
  • 22篇鼻腔
  • 18篇淋巴
  • 18篇免疫
  • 17篇鼻窦
  • 16篇预后
  • 14篇头颈
  • 14篇头颈部
  • 14篇组织化学
  • 14篇免疫组织
  • 14篇免疫组织化学
  • 14篇鼻腔鼻窦
  • 14篇病理分析
  • 14篇病理学
  • 13篇肉瘤
  • 13篇临床病理分析
  • 13篇临床病理学

机构

  • 134篇复旦大学
  • 13篇复旦大学附属...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泰安市中心医...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上海市浦东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和泓生物技术...

作者

  • 57篇王纾宜
  • 19篇李诗敏
  • 16篇朱莉
  • 12篇周梁
  • 8篇王胜资
  • 8篇林岚
  • 7篇毕颖文
  • 6篇陈荣家
  • 5篇朱嘉兴
  • 4篇朱雄增
  • 4篇陶磊
  • 4篇魏春生
  • 4篇钱江
  • 4篇陈东
  • 3篇李华伟
  • 3篇王德辉
  • 3篇吴海涛
  • 3篇吴韵芳
  • 3篇迟放鲁
  • 3篇邹丽芬

传媒

  • 24篇中国眼耳鼻喉...
  • 13篇复旦学报(医...
  • 13篇中华耳鼻咽喉...
  • 12篇中华病理学杂...
  • 7篇临床耳鼻咽喉...
  • 6篇中华眼科杂志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5篇临床耳鼻咽喉...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眼科学报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国际病理科学...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2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0篇2007
  • 12篇2006
  • 6篇2005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肿瘤的发生机理,正确评价各种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从裸鼠移植瘤模型到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发展,其原理、实验方法和特点,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
毕颖文陈荣家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转基因小鼠模型移植瘤模型
眼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眼表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眼表SCC患者22例,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患者均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眼表SCC切除手术。结果切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均证实为眼表SCC。肿瘤发生于颞侧14例(63.6%),发生于鼻侧5例(22.7%),环绕角膜生长2例(9.1%),位于角膜表面1例(4.5%)。其中累及角膜缘19例(86.4%),环绕角膜缘2例(9.1%),仅累及结膜2例(9.1%),累及半月皱襞1例(4.5%),累及巩膜13例(59.1%),侵犯至眼内2例(9.1%)。肿瘤的外观表现:结节状7例(31.8%)、菜花状5例(22.7%)、草莓状5例(22.7%)、乳头状4例(18.2%)、角结膜缘弥漫性增厚1例(4.5%)。多数肿瘤基底宽阔,厚度中等。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4例(18.2%)。4例患者(18.2%)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中2例(9.1%)侵犯至眼内,行眼球摘除手术。结论睑裂部角膜缘是眼表SCC的好发部位,其中颞侧较为常见。临床表现多样,可侵犯眼内,少数患者伴有局部淋巴结增大。早期诊断和手术完整切除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张锐钱江郭洁毕颖文袁一飞
关键词:眼表鳞状细胞癌
鼻咽癌淋巴管和微血管同期检测与预后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微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在鼻咽癌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对鼻咽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106例鼻咽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微血管和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CD34和D2-40同期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通过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肿瘤周边及中心区域微血管和淋巴管分布状况,跟踪随访36~45个月,分析其与鼻咽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06例鼻咽癌患者组织标本中,微血管和淋巴管染色均呈阳性表达,瘤周微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均大于瘤内。单因素分析显示瘤内微血管密度、瘤内和瘤周淋巴管密度与鼻咽癌复发转移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以及瘤周微血管密度与之不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内微血管密度和瘤周淋巴管密度是鼻咽癌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瘤内微血管密度高表达与鼻咽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微血管和淋巴管密度高表达是评估鼻咽癌预后不良的指标。瘤内和瘤周微血管、淋巴管在肿瘤复发转移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瘤内微血管和癌周淋巴管应成为鼻咽癌治疗的靶点。
李骥王胜资王纾宜邹丽芬阎小军
关键词:鼻咽肿瘤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预后
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31例喉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T细胞淋巴瘤5例(16.1%),B细胞淋巴瘤10例(32.3%),NK/T细胞淋巴瘤11例(35.5%),混合型和未定型淋巴瘤5例(16.1%)。病变位于声门上区27例(87.1%),声门区1例(3.2%),声门及声门下3例(9.7%)。结论:喉NHL临床罕见,好发于声门上区,确诊有赖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化疗和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陈乐张明李采周梁朱嘉兴王纾宜
关键词:喉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鼻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鼻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其瘤组织常侵犯鼻腔、上呼吸道和消化道,以往称之为中线致死性肉芽肿、血管中心性淋巴瘤等。其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肿瘤表面有大量坏死组织,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并伴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所以病理诊断常遇到极大的困难。鼻NK/T细胞淋巴瘤的进展较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小于50%。对于局限性病灶患者,放射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而对于播散性病灶患者,通常使用化学疗法。本文将对鼻NK/T细胞淋巴瘤近年来在病理学、病因学、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
邢岳王纾宜陈东
关键词:鼻腔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因学
神经酰胺在喉组织癌前病变向喉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诱导凋亡的第二信使神经酰胺(ceramide)在喉组织癌前病变向喉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991-2001年间声带白斑的病例178例,找出相应的石蜡块,其中转化为喉癌的3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这31例的喉正常黏膜标本(取自喉癌旁的正常组织)、癌前病变时的标本和喉癌组织标本中DNA倍体情况及神经酰胺的表达情况(400倍视野下染色阳性细胞计数×100)。结果31例喉正常黏膜标本均为DNA二倍体; 31个声带白斑标本中3个为DNA二倍体, 28个为DNA异倍体; 31个喉癌标本均为DNA异倍体。31例患者的喉正常黏膜、声带白斑、喉癌标本中神经酰胺的表达依次减少,分别为每400倍视野下阳性表达细胞数( x±s,以下同) ( 400±30 )个、( 180±20 )个、( 10±10 )个,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二倍体细胞内神经酰胺的阳性表达数(400±20)个,明显高于异倍体细胞内(150±10)个,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喉组织癌前病变向喉癌转化过程中,神经酰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示诱导凋亡的第二信使神经酰胺逐渐减少可能是喉组织癌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袁雅生迟放鲁王舒宜
关键词:神经酰胺癌前病变喉组织喉癌流式细胞仪技术癌组织标本
喉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喉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喉神经内分泌癌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典型类癌1例,不典型类癌15例,神经内分泌型小细胞癌9例,混合性神经内分泌型小细胞癌1例。12例行全喉切除术、2例行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环舌骨固定术、4例行喉水平部分切除术、5例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口CO_2激光喉显微手术、2例单纯接受放/化疗。结果: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9%和69.2%。结论:喉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不典型类癌最常见,病变以声门上区多见,各病理亚型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差别较大,确诊需全面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陈乐张明李采陶磊王纾宜周梁
关键词:喉肿瘤神经内分泌癌外科手术预后
双眼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1例
2018年
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半年,加重1个月转诊于我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轻度眼红、眼痛,未予重视;1个月前,患者双眼视物模糊逐渐加重,右眼视物不见,伴右眼红、痛,无头痛、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当地医院查体记录:视力为右眼无光感、左眼0.5。右眼球结膜充血(+),角膜透明,房水闪辉(+),瞳孔区虹膜后粘连,晶状体混浊,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窥不清;
张婷毕颖文江睿徐格致
关键词: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双眼晶状体混浊眼球结膜充血虹膜后粘连房水闪辉
维甲酸诱导分化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裸鼠移植瘤成瘤过程中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用腋部皮下注射SO-RB50细胞的方法对裸小鼠造模,定期观察肿瘤体积及重量、病理、电镜超微结构,增殖活性,检测各组肿瘤中CycinD1、CDK4、ICAM的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结束时给药组平均瘤重(2.750±0.302)g,于对照组的(7.150±1.228)g(P=0.008)及维甲酸缺乏组的(11.483±2.721)g(P=0.003)。镜检给药组肿瘤细胞大片出血坏死,对照组与原移植瘤的病理表现相同,维甲酸缺乏组核浆比大,核染色较对照组深。电镜示给药组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空泡化,核糖体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细胞同原移植瘤一致。维甲酸缺乏组游离核糖体较对照组多,溶酶体少见。给药组与对照组CyclinD1(P=0.012)、CDK4(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AM-1(P=0.071)未见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维甲酸缺乏组与对照组,CyclinD1(P=0.017)、CDK4(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AM-1(P=0.083)未见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维甲酸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生长,维甲酸缺乏可促进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生长,诱导分化作用的实现与调节CyclinD1和CDK4的表达水平有关。
王艳高解春董岿然陈莲王舒宜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CDK4
头颈部错构瘤的诊治(附13例报告)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提高对头颈部错构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3例头颈部错构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3例,其中8例CT检查结果分别提示血管性肿瘤、脂肪肿瘤或骨化斑块等。本组误诊率为76.9%。病理表现为瘤样增生,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以脂肪为主和以脉管为主和以软骨为主的良性错构瘤。结论:目前用CT、MRI、B超等有助于临床诊断头颈部错构瘤,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临床上需与血管来源、神经来源、脂肪来源的其它良性肿瘤相鉴别。本病手术彻底切除效果满意。
周蔚吴海涛王纾宜李采陈琦
关键词:错构瘤头颈部肿瘤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