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

作品数:33 被引量:178H指数:9
相关作者:高路卢淑杰蔡晓静高路肖颖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3篇近视
  • 7篇视力
  • 7篇儿童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屈光
  • 4篇孩子
  • 4篇病变
  • 4篇产儿
  • 3篇早产儿视网膜
  • 3篇早产儿视网膜...
  • 3篇早产儿视网膜...
  • 3篇近视眼
  • 3篇家长
  • 3篇角膜
  • 2篇新生儿

机构

  • 32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浦东新区人民...
  • 2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市医学会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杨晨皓
  • 7篇汪芳润
  • 4篇沈李
  • 4篇尹忠贵
  • 4篇高路
  • 3篇周晓红
  • 2篇陈超
  • 2篇赵培泉
  • 2篇卢淑杰
  • 2篇周行涛
  • 1篇陈冲达
  • 1篇禇仁远
  • 1篇张琦
  • 1篇杨朋千
  • 1篇张勤
  • 1篇焦秦
  • 1篇陈倩
  • 1篇朱艳萍
  • 1篇李明霞
  • 1篇汪琳

传媒

  • 7篇中国眼耳鼻喉...
  • 3篇科学生活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眼科
  • 2篇大众医学
  • 2篇为了孩子(2...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羟氯喹在儿童患者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儿童使用羟氯喹的主要疾病谱,初步评价儿童使用该药物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或出院后随访期间使用羟氯喹的52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药使用疾病谱,对其中持续使用羟氯喹超过3个月且随访超过6个月的患儿进行药物安全性及依从性评价。收集人口学信息、诊断、羟氯喹使用初始剂量、持续使用时间、累积使用剂量、相关不良反应报告,眼科检查项目与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其他病种间持续使用时间和累积使用剂量的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12年共计528例患儿使用羟氯喹,其中男156例、女372例,初次用药年龄为(10.5±3.2)岁。其中风湿性疾病514例(97.4%),肺间质病变5例(0.9%)和其他系统疾病9例(1.7%)。风湿性疾病中前3位依次为SLE(316/514,61.5%),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69/514,13.4%),幼年型皮肌炎(56/514,10.9%)。同期SLE诊断397例,羟氯喹使用比例最高(316/397,79.6%),且逐年增多。肺间质病变包括4例SFTPC基因缺陷相关间质性肺病。528例使用羟氯喹的患儿中397例纳入药物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初始剂量为(4.2±1.0)mg/kg,持续使用时间为29.6(14.9,48.8)个月,最长者127个月,最大累积使用剂量为566.8 g。SLE患儿的持续使用时间(Z=-3.191,P=0.001)和累积使用剂量(Z=-5.355,P=0.001)均显著高于其他病种。所有随访患儿用药前均进行全面眼科检查,354例(89.2%)在本院眼科随访,其中65.5%(232/354)可达到每年1次及以上的定期随访。随访期间1例患儿在用药32.7个月时发生皮肤严重不良反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羟氯喹相关视网膜病发生,5例自行停药。结论羟氯喹主要用于SLE为主的儿童风湿性疾病中。长期使用安全性好,严重不良反应少;用药及眼科随访依从性好。
孙利龚一女陈倩张涛李国民刘海梅杨晨皓钱莉玲李一帆姚文徐虹
关键词:羟氯喹儿童
儿童视力与屈光特点及相关问题讨论(上)被引量:47
2006年
随着现代视光学的发展及人们对视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儿童视光工作日益受到关注。但儿童屈光及视力有其特殊性,相关学科中可供学习与引用的资料不多。长期实践表明,一些认识与方法问题,均有待深入研讨。本文试从临床角度对儿童视力与屈光特点及相关问题作一阐述。
汪芳润尹忠贵杨晨皓
关键词:儿童视力屈光视功能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矫治薄角膜近视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薄角膜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预测性。方法10例(19眼)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LASEK。术前近视等效球镜为-2.875~-11.125D,平均(-6.404±2.311)D;术前角膜厚度466~506μm,平均(491.32±9.67)μm,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最长12个月。结果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一例下降。术后等效球镜平均(-0.053±0.407)D,其中17眼(89.5%)在-0.5D~+0.5D之间,角膜厚度平均(417.47±18.91)μm。1.00D的近视屈光度的改变实际需要切削角膜厚度为11.63μm。结论LASEK对于薄角膜近视治疗安全、有效、稳定、可预测,可作为薄角膜中高度近视的首选术式。
杨晨皓周行涛陈冲达禇仁远汪琳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薄角膜近视
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评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者视网膜功能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评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自然退行者在终止检查时点的视网膜功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ROP自然退行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ROP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以筛查间隔期分3个亚组(A亚组:Ⅲ区1期病变3周检查1次;B亚组:Ⅱ区1期、Ⅲ区2期病变2周检查1次;C亚组:Ⅰ区无ROP、Ⅰ区1期或2期、Ⅰ区退行ROP和Ⅱ区2期或3期病变每周检查1次)。依据中国ROP筛查指南方案至终止检查时点,应用F-ERG对两组早产儿进行视网膜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指标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 3亚组间比较P<0.016 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符合本文病例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分别为119例和160例。依据排除标准,病例组39例(78眼)、对照组37例(74眼)进入本文分析。病例组较对照组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a波、最大混合反应b波、振荡电位峰值、视锥反应b波平均振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反应平均潜伏期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亚组较A亚组各反应平均振幅和平均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亚组较A亚组视杆反应b波、振荡电位峰值和视锥反应b波平均振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潜伏期除最大混合反应a波和视锥反应a波外,余反应均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亚组较B亚组各反应平均振幅和平均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OP自然退行者在终止筛查时点,其视网膜功能发育落后于相同矫正胎龄的未发生ROP的早产儿,ROP病变程度越重、越靠近后级部,对视网膜功能影响越明显。
杨晨皓蔡晓静沈李周晓红陈超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闪光视网膜电图视网膜功能
疫情当下 教你如何在家自测孩子视力
2020年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很多城市通过在线平台开展基础教育,“居家”和“线上”成为主旋律,电视、电脑、平板和手机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这就意味着孩子每天至少有四五个小时面对各种视频终端,再加上缺少户外活动,家长最大的担忧就是小朋友的视力是否会受到影响。可是疫情期间不方便来医院检查,那怎样能尽早发现小朋友的视力异常呢?今天,儿科医生给大家介绍几种在家简易测试视力的方法,并建议至少一个月检查一次。
沈李
关键词:儿科医生医院检查视频终端视力异常户外活动
儿童视力与屈光特点及相关问题讨论(下)被引量:7
2007年
抓小抓早。不要错过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即使年龄偏大,异常程度较重(如屈光明显参差等),矫治亦不应轻易放弃。
汪芳润尹忠贵杨晨皓
关键词:儿童视力屈光视力发育敏感期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治疗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不同治疗方法和时机。方法回顾分析了735例837眼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平均首诊年龄4.5个月。根据首诊年龄依次采用保守治疗、加压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法。随访3~16个月,平均6.4个月,以溢泪症状完全消失作为治愈指标。结果保守治疗法治疗837眼,治愈123眼,治愈率14.7;加压泪道冲洗法治疗714眼,治愈181眼,治愈率25.4;泪道探通法治疗533眼,治愈518眼,治愈率97.2.早期探通(≤6个月龄组)一次成功率为87.7;后期探通(>6个月龄组)一次成功率为56.6.结论泪道探通法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安全有效,最佳干预时机为4~6个月龄。
杨晨皓陈超高路汪芳润沈李
关键词: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先天性
玻璃体切割联合血管瘤切除治疗von Hippel病三例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血管瘤切除治疗von Hippel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瘤的病理特点。方法对于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就诊的3例von Hippel病患者在低压麻醉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血管瘤切除治疗。3例患者中,男...
周晓红赵培泉
文献传递
消旋山莨菪碱对人眼调节和瞳孔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0.5%消旋山莨菪碱对人眼调节及瞳孔大小的影响。方法将44例7~17岁屈光不正患者分为复方托吡卡胺组及消旋山莨菪碱组,采用开放视野自动验光仪测量右眼注视不同距离(6.0、0.5、0.25、0.17m)视标干预前后的调节刺激反应。采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测量消旋山莨菪碱组在0、-2、-4、-6D调节状态下干预前后右眼眼前节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复方托吡卡胺组干预前后调节刺激反应曲线斜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15.281,P=0.000),消旋山莨菪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5,P=0.692)。消旋山莨菪碱组干预前后前房深度均呈递减变化(F值分别为20.17及28.10,P<0.05);晶状体厚度均呈递增变化(F=35.86及26.70,P<0.05);干预前随调节增强瞳孔大小呈递减变化(F=5.60,P<0.05),干预后瞳孔未随调节变化发生改变(F=1.22,P=0.321)。结论 0.5%消旋山莨菪碱有扩瞳作用,调节麻痹作用极弱。
高路周行涛
关键词:消旋山莨菪碱瞳孔直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
儿童睑板腺囊肿与血清维生素水平及饮食习惯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儿童睑板腺囊肿的发病原因与血清维生素水平及饮食习惯相关性研究,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避免不良预后。方法 2016-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就诊的患儿中,随机选择睑板腺囊肿术前患儿共108例为病例组,斜视或倒睫术前患儿共4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抽血检验其血清维生素A、B1、C、D、E的水平,采取独立两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两组儿童高热量食物摄入比例、主食零食摄入偏好、荤素摄入偏好、是否偏食,χ~2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0.64±0.14)μmol/L,对照组为(0.70±0.2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病例组囊肿多发的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较单发的患儿偏低(P=0.006)。病例组的血清维生素B1、C、D、E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高热量食物摄入比例、主食零食摄入偏好、荤素摄入偏好以及是否偏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饮食习惯差异均不是儿童睑板腺囊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维生素A水平与儿童睑板腺囊肿的发病有关,尤其是囊肿多发患儿。
章哲环贾琰杨晨皓
关键词:睑板腺囊肿维生素饮食习惯病因学儿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