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
- 作品数:67 被引量:526H指数:12
- 相关作者:谢志岿张万坤吴裕得潘柄涛黄新辉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新时期中国工会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价值的巨大变化,使得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特别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工会如何改革不足,发挥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战略任务。
- 黄新辉
- 关键词:基层民主
- 公共物品供给行为:模式与启示被引量:17
- 1999年
- 一公共物品(PublicGods)是指那些可供全体居民或部分居民消费(享有)或受益,但不需要或不能够让这些居民(受益者)按市场方式分担其费用或成本的产品。一般而言,公共物品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对于任一给定的公共物品的产...
- 汪永成马敬仁
- 关键词:公共物品供给准公共物品政府供给私人产品价格政策
- 环境冲突与地方政府的协商民主制度化:基于省际听证文件数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环境信访数量也迅速增长,中国社会进入环境冲突的高发期。以听证文件作为协商民主制度化的代理指标,发现环境来访对听证文件数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每百万人口增加10人次来访,听证文件就会增加约0.4件,但是环境信件数对听证文件数的影响不显著。相比大气污染信访,水污染信访对听证文件数的影响更为明显,每百万人口增加1件水污染信件会使地方政府多制定约0.1件听证文件,水污染来访的影响也远远大于大气污染来访。信访机制有利于政府决策部门及时掌握社会冲突信息,进行社会风险预警,有效地推动政府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以应对社会冲突。
- 吴进进
- 关键词:环境冲突环境信访地方政府
- 何谓基层?——对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基本概念的拓展被引量:25
- 2020年
-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然而,何谓基层?当前学界和实践界对基层内涵的理解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对基层认识不清就会影响资源配置和基层治理效果。通过分析现有从地理空间理解基层的局限,“基层”有了新的定义,基层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治理问题,而是一个开放性社会中多元主体的一体化问题。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不是向社区空间下移,而是向能承担得起多元主体一体化功能的“基层单元”下移。这个单元不以街道或社区地理空间来界定,而是在人的“聚合意义”上界定,它可能落在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的地理空间,也可能是超越地理空间的组织化单元格,是开放性、跨空间、跨组织的。
- 马卫红喻君瑶
- 关键词:社会认知开放性跨组织
- 行业公共品研究:概念、类型和供给机制被引量:1
- 2021年
- 提供行业公共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有关行业公共品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包括行业公共品与一般意义上公共品的区别,行业公共品的类型划分以及供给机制,学界仍然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对深圳市安防产业的调研考察,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和回应并提出,行业公共品是面向某一特定行业提供的,行业内所有企业均能从中获益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功能视角来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行业管束型与行业助推型两类公共品。作为行业治理的两大主体,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通过三种机制供给行业公共品:政府权威供给、协会自主供给以及政会协同供给。其中,依据政府与行业协会协作过程中主导权的差异,政会协同供给又可以细化为“政府提供、协会协助”“政府购买,协会提供”以及“协会提供、政府资助”三种具体方式。
- 罗文恩罗文恩
- 关键词:行业协会
- 新加坡政府管理方式最新动态
- 2016年
- 当前,新加坡的社会生态已经进入新常态,希望更多的民主、平等、自由、幸福。新加坡政府面对新常态,适时而变,其经济管理从强调各取所值到注重积极分享;政府管理方式从发号施令到与民协商;社会管理从强大政府到做大社会,并取得国家治理的预期效果。
- 吕元礼陈飞帆
- 社会冲突中的“政治化”现象分析——以业主维权为例被引量:9
- 2016年
- 近年来,我国社会冲突中常见"政治化"现象,通常被认为这是政府主动采取的理性应对方式。文章基于对业主维权的分析指出,"政治化"现象不一定是政府主动行为的结果,很可能是冲突博弈过程中各方使用"政治化策略"所致。文章随后指出"政治化"现象的持续可能带来不良社会后果,进而建议政府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区分政治性和非政治性议题,消解"政治化策略"的适用情境。
- 马卫红桂勇
- 关键词:业主维权利益分化
- 生态环境因素与小区业主集体抗争——对上海15个小区的实证考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现有大多数研究认为,组织和人际网络是业主集体抗争发生的关键。本文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上海市15个小区的业主集体抗争案例。研究发现,在业主集体抗争中,除现有研究已经揭示的组织和社会网络的动员方式外,生态因素也有助于抗争的发生。研究表明,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导致社区内业主集体抗争的真正发生:一个是社区内存在符合传统理论的组织和网络,即通过有效运作的正式组织和居民社会网络将小区居民动员起来,参与到抗争中;另一个是依赖一些社区生态环境,如当小区存在一定规模的公共空间、居民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将认识或不认识的居民聚集在一起,便于运动开始时的居民互动,促使业主抗争的发生。同时,该研究也初步证明,生态因素作为动员手段,不仅存在于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中,也存在于像业主维权这样的地方性集体抗争中。
- 王瑾马卫红
- 关键词:生态环境
- 维护房屋财产权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权”
- 2008年
- 伴随商品房小区的发展,在社区内形成了一个以房屋为主的私有财产权利体系。与传统的行政管理体系相比,当前的社区内共存着财产权利体系和行政权力体系。当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体系交互处理社区事务时,私权与公权之间的冲突日渐凸显。平衡好私权与公权的关系是目前社区治理的关键所在。
- 马卫红桂勇
- 关键词:财产权利私权公权
- 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下多元主体边界如何界定
- 2019年
- 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之间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社会经历着多元化、多组织的深刻转型。然而,城市还不是'有机'的城市,城市建成后怎么管理,在现代社会流动性增大、组织多元化、行动主体分化趋势更加突显的情况下,城市如何形成既保持活力又稳定有序的良性秩序,仍是实践上和理论上正在探索的问题。其中,如何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落到实处,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延续,城市成为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原有的社会调节机制遭遇解体,农村群体在城市不能再依赖乡土中国的规则行事,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既脆弱又短暂,社会转型和变化使得人们渴望自由,但又逃避自由,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
- 马卫红
- 关键词: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