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大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陶少武刘祥朱咸艳刘婷婷张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基因
  • 2篇子机
  • 2篇消化道
  • 2篇内分泌
  • 2篇内分泌细胞
  • 2篇化道
  • 2篇分泌
  • 2篇分泌细胞
  • 2篇分子
  • 1篇性细胞
  • 1篇遗传分化
  • 1篇油菜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濒危
  • 1篇珍稀濒危植物

机构

  • 10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6篇朱国萍
  • 3篇阚显照
  • 3篇张盛周
  • 2篇赵旵军
  • 2篇朱咸艳
  • 2篇刘祥
  • 1篇张小平
  • 1篇潘洪珍
  • 1篇张知彬
  • 1篇龚仁敏
  • 1篇陈洪洪
  • 1篇邵剑文
  • 1篇张中信
  • 1篇张帅
  • 1篇刘婷婷
  • 1篇潘红春
  • 1篇肖治术
  • 1篇黄恩启
  • 1篇王洋
  • 1篇陶少武

传媒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6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虫种子捕食与蒙古栎种子产量和种子大小的关系被引量:18
2008年
为了了解昆虫种子捕食者在栎类种群更新中的作用,于2006年秋季,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东方红林场研究了昆虫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在参园和东山两个种群的种子蛀食情况及其与蒙古栎种子产量和种子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参园和东山两个林分内,蒙古栎种子雨动态非常相似,种子雨成分中完好种子的平均密度仅为3.2±4.1个/m2(参园)和1.7±2.8个/m2(东山),分别仅占种子产量的4.0%和3.2%,而虫蛀种子和败育种子的比例均在38%以上,以虫蛀种子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8.2%和57.7%;(2)柞栎象Curculio arakawai是蛀食蒙古栎种子的主要昆虫种类,在虫蛀种子中所占比例高达96.8%(参园)和97.1%(东山),且象甲蛀食种子中所含虫卵数与种子大小有关,即种子越大,所含象甲的虫卵数就较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2006年蒙古栎成熟种子多遭遇虫蛀,导致完好种子的数量极低,因而可能成为限制蒙古栎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
王学肖治术张知彬潘红春
关键词:蒙古栎种子雨种子大小
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安徽特有濒危物种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6个自然居群的13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RAPD引物,扩增共得到158条带,其中129个多态性位点(PPL)。POPGENE分析显示安徽羽叶报春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PPL=81.65%,He=0.2515,Ho=0.384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5511)与Shannon信息指数(54.48%)基本一致。生境的片段化和基因流障碍可能是导致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的主要原因。针对安徽羽叶报春的居群遗传变异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好自然生境和现有的居群及个体;加强居群间的基因流动;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在尽可能多的居群中采样,以提高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彭艳秋邵剑文张小平张中信朱国萍
关键词:安徽羽叶报春RAPD遗传分化
基因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在nrDNA致同进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基因转换是指同源序列之间非交互性的信息转换。基因转换现象已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中被广泛发现。基因转换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序列的转移、致同进化、抗原的变异、抗抗生素的免疫、缺口的修复等。通过对引起基因转换现象的4种分子重组模型(Holli-day模型、Meselson-Radding模型、DSBR模型和SDSA模型)的介绍,探讨基因转换在nrDNA致同进化过程中的应用。
阚显照王士泉朱国萍
关键词:基因转换同源重组分子机制NRDNA
中国穿山甲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定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中国穿山甲消化道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结果中国穿山甲消化道5-HT细胞在胃幽门部密度最高,食道、胃贲门部和胃体中未见分布。肠道5-HT细胞密度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依次减少,至大肠又显著升高(P<0.01)。5-HT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圆形、椭圆形和锥形,肠上皮中锥形5-HT细胞通过顶部较长的胞突通向肠腔,基部较宽的胞体与固有层相接触。结论中国穿山甲消化道5-HT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同其它动物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中国穿山甲消化道中5-HT细胞的分布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张盛周王洋孙晟
关键词:穿山甲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重组PCR技术的应用及优化被引量:3
2008年
重组PCR是通过DNA重叠序列的衔接作用,使多个DNA分子融合在一起的体外扩增技术。它使基因全序列的拼接、基因融合、基因破坏及启动子交换等DNA操作变得简单易行。如今重组PCR已成为DNA分析的有效利器。本研究通过重组PCR在分子进化、基因敲除及基因敲入、启动子研究和转基因植物转化载体的构建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分析了该技术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引物设计、DNA碱基重叠长度、温度参数等重要反应条件提出了优化方案。
赵旵军朱咸艳刘祥阚显照朱国萍
关键词:重组PCR基因敲除基因敲入
吡啶核苷酸转氢酶的结构及功能被引量:1
2007年
吡啶核苷酸转氢酶(pyridine nucleotide transhydrogenases)是能直接催化NADP(H)与NAD(H)之间氢负离子可逆转移的氧化还原酶,主要调控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中NADH与NADPH之间的动态平衡.膜结合吡啶核苷酸转氢酶(TH)是ATP依赖性跨膜蛋白,由2个亚基构成,每个亚基包含dⅠ、dⅡ和dⅢ三个结构域.在TH结合可变催化机制中,氢负离子的转移总是与质子转移相偶联.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STH)是非能量依赖性的黄素蛋白,以可溶性多聚体形式存在.目前认为,很多因活性氧自由基异常增多而引起的线粒体疾病都与TH的活性有关,包括糖尿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等.TH分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这些线粒体疾病的致病机理以及为其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分子依据.STH作用机理的研究及其在辅酶再生系统中的应用,将会推动代谢工程和工业生物催化过程的进一步发展.
赵旵军黄恩启龚仁敏朱国萍
关键词:分子机理线粒体疾病辅酶再生
中华蟾蜍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形态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对中华蟾蜍消化道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形态进行研究。方法:对中华蟾蜍消化道各段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生长抑素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以胃幽门部密度最高,空肠和胃贲门部其次,回肠和直肠中密度最低。胃泌素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和肠道各段,胃幽门部和空肠密度较高,食道中无分布。胰高血糖素细胞主要分布于胃,以胃幽门部密度最高,肠道只在十二指肠处偶见。胰多肽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见分布。血管活性肠肽细胞主要分布于胃体、胃幽门部、回肠和直肠,以直肠中密度最高。结论:中华蟾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与其摄食习性是相适应的。
张盛周张帅刘婷婷陈洪洪潘洪珍
关键词:中华蟾蜍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皖油离体培养再生植株体系的建立
2008年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皖油14具柄子叶为外植体,进行安徽省地方性油菜品系离体培养再生植株体系的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中,以MS-C7(MS+2mg/L6-BA+0.2mg/L NAA+0.25mg/L2,4-D+7.5mg/L AgNO3)培养基的出愈率最高,且可产生大量绿色芽点;以MS-B3(MS+1.0mg/L6-BA+0.1mg/LNAA+7.5mg/LAgNO3)培养基的芽苗分化率最高,可分化出丛生的不定芽;生根培养基MS+0.1mg/L NAA+7.5mg/L AgNO3的生根率达100%。7.5mg/L的AgNO3可以明显减少愈伤组织的褐化,良好的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玻璃苗的形成。初步建立了皖油14品系的高频再生植株体系。
朱咸艳刘祥朱国萍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皖油14
牛蛙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与定位被引量:12
2008年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胃肠胰系统5种内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定与定位。在消化道中检测到了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胰高血糖素(Glu)细胞。5-HT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和空肠,食道中偶见。SS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较密集,小肠各段少量,直肠和食道偶见。Gas细胞主要分布于小肠各段,胃和直肠中偶见,食道中未检测到。Glu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和直肠,小肠各段偶见,食道中未检测到。在胰腺中检测出了5-HT、SS、Gas、Glu和胰多肽(PP)细胞。SS、Glu和PP细胞数量较多,成簇分布于胰岛中,5-HT和Gas细胞少量,散在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胃腺部和胰腺内分泌细胞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形态不规则,有的可见明显胞突伸向邻近细胞,胃肠道上皮中的内分泌细胞多呈梭形、楔形或锥形,有的可见明显胞突伸向消化腔。与其它两栖动物相比,牛蛙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存在与分布有一些共性,也存在着种间差异。
张盛周薛立辉陶少武
关键词:牛蛙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长苞铁杉nrDNA ITS区假基因化拷贝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NrDNA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在许多分类等级上被广泛地应用于系统发育的分析。以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为实验材料,通过nrDNA ITS区特异拷贝的克隆及假基因化分析,在序列水平上探讨假基因化的特征,进而探讨引起多拷贝基因家族假基因化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假基因化拷贝的序列长度为1 745 bp,比其它拷贝短11 bp-12 bp;GC含量明显偏低,特别是5.8 S区和ITS2区的GC含量分别比其它克隆低6.15%-6.17%和5.75%-6.15%;5.8 S区和ITS2区序列变异大,遗传距离(d)分别为0.0718+0.0221和0.0691+0.0178;在系统发育的分析中出现异常的长枝现象。
阚显照乔才元朱国萍杨福生
关键词:长苞铁杉核RDNA假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