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62 被引量:1,207H指数:18
相关作者:陈亮亮郭芳杨茜董雯史鹏飞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药学院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5篇农业科学
  • 11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玉米
  • 22篇土壤
  • 19篇小麦
  • 19篇胁迫
  • 19篇绿洲
  • 18篇绿洲灌区
  • 16篇油菜
  • 15篇水分
  • 14篇马铃薯
  • 13篇农田
  • 12篇冬油菜
  • 12篇生理特性
  • 12篇秸秆
  • 12篇白菜
  • 12篇白菜型
  • 11篇还田
  • 10篇水分利用
  • 9篇地膜
  • 9篇性状
  • 9篇栽培

机构

  • 160篇甘肃农业大学
  • 11篇甘肃省农业科...
  • 4篇兰州城市学院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甘肃省作物遗...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榆中县农业技...
  • 2篇和田师范专科...
  • 2篇南京市六合区...
  • 2篇甘肃中天药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程宏波
  • 7篇柴强
  • 6篇牛俊义
  • 6篇赵财
  • 5篇方子森
  • 5篇胡发龙
  • 4篇冯福学
  • 4篇王汉宁
  • 4篇王蒂
  • 3篇李辉
  • 3篇毕阳
  • 3篇李永才
  • 3篇殷文
  • 3篇李葆春
  • 3篇黄高宝
  • 3篇秦舒浩
  • 3篇郭凤霞
  • 3篇崔红艳
  • 2篇胡芳弟
  • 2篇朱静

传媒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3篇甘肃农业大学...
  • 13篇分子植物育种
  • 7篇玉米科学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7篇核农学报
  • 6篇农业科技与信...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中国野生植物...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草业学报
  • 4篇作物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蔬菜
  • 2篇种子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6篇2024
  • 20篇2023
  • 19篇2022
  • 25篇2021
  • 24篇2020
  • 16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3篇2011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遮荫补灌提高陇东旱塬区小麦对干热风的抗逆适应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灌浆期模拟干热风胁迫,并结合遮荫补灌措施,研究干热风对小麦叶片失绿黄化特性、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风胁迫使灌浆期叶片叶绿素降解转化能力显著增强,叶片失绿黄化程度加重、渗透调节功能失衡,产量下降。遮荫或补灌均能提高小麦旗叶持绿面积、叶绿素质量分数和产量,降低叶片黄化指数、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遮荫灌水在缓解干热风对小麦抗逆伤害方面具有加性效应。因此,遮荫补灌可有效提高小麦在干热风胁迫下的抗逆适应。
王勇马廷蕊赵刚党翼李尚忠张建军唐小明王磊
关键词:小麦陇东旱塬遮荫干热风
干旱绿洲灌区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对绿肥还田利用方式的响应被引量:18
2020年
针对干旱绿洲灌区小麦与玉米长期连作、麦后休闲期长、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麦后复种绿肥对轮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石羊河流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麦后复种绿肥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全量翻压、地表覆盖免耕、地上部收获后根茬翻压、地上部收获后免耕和不复种绿肥并采用传统翻耕)对后茬玉米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复种绿肥相比,绿肥全量翻压和地表覆盖免耕还田处理下玉米播前0~3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显著增加11.7%、10.0%,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14.3%、16.2%;抽雄吐丝期,0~3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含量增加17.0%、13.7%,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8.7%、10.7%,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绿肥全量翻压和地表覆盖免耕还田处理的玉米地上部植株吸氮量和籽粒吸氮量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明显增加,其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平均提高20.1%、25.8%和17.3%、22.2%,且该条件下玉米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绿肥根茬还田处理。因此,在干旱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全量翻压或地表覆盖免耕在提高土壤氮素含量的同时,实现了玉米氮素的高效利用。
吕汉强于爱忠王玉珑苏向向吕奕彤柴强
关键词:绿肥还田方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
种植密度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子粒灌浆特征、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密度水平(4.5×10^(4)、5.25×10^(4)、6.0×10^(4)、6.75×10^(4)株/hm^(2))对旱地春玉米形态指标、灌浆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株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营养物质向子粒转运的效率降低。不同处理下产量受有效穗数的影响较大,随着密度增大,群体有效穗比例由77.00%降低至69.00%;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共同影响百粒重,密度较低时,子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所用天数提前,有助于子粒灌浆过程提前完成;随着密度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均表现为增大趋势,百粒重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本试验中种植密度为4.5×10^(4)株/hm2左右时,可以较好地协调玉米群体和个体生长关系之间的矛盾,实现子粒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目标。
刘耀权李玲玲谢军红王进斌岳凯周永杰谢丽华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干物质
螯合铁肥对艾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螯合铁肥对艾生长动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艾生长的螯合铁肥浓度。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不同浓度螯合铁肥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测定艾生长指标及品质产量。结果:艾生物量、产量、铁、镁、锌、挥发油、桉油精、龙脑含量均以喷施600倍液螯合铁肥效果最佳,叶产总量达1 752.8 kg/hm^(2),较CK高16.85%,第一茬艾叶挥发油、桉油精、龙脑含量分别为0.74%、0.075%、0.058%,第二茬艾叶分别为0.68%、0.072%、0.054%。结论螯合铁肥低浓度喷施可不同程度促进艾生长,提高艾产量及品质,以600倍液喷施效果最佳。
张迎芳李欣苗李艳王霞厚建霞晋小军刘孜瀚
关键词:螯合铁肥
不同杀菌剂对当归主要病害防效、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寻不同杀菌剂对当归主要病害防效、产量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对当归主要病害最佳的防效药剂。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选用3种高效低毒杀菌剂,分别设置4个不同浓度对当归生长期叶面喷施,观察测定当归生长、病害发生情况及产量品质。结果:各药剂处理对当归褐斑病及麻口病防控效果不同,其中0.34 g/L 70%恶霉灵、1.86 g/L 50%氯溴异氰尿酸和7.92 g/L 80%代森锰锌防效较好,3次喷施后,对当归褐斑病最终防效分别为16.81%、20.20%、20.20%,对麻口病最终防效分别为69.37%、76.35%、66.14%,同时能显著降低当归抽薹率,分别为15.28%、13.33%、15.56%。各药剂处理对当归生长均无药害发生,其中7.92 g/L 80%代森锰锌可显著提高当归药材产量,达8738.85 kg/hm^(2),较对照(CK)增产188.84%;1.86 g/L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显著提升药材质量,阿魏酸、藁本内酯含量分别为0.1363%、1.1549%,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49.12%、43.00%。结论:0.34 g/L 70%恶霉灵、1.86 g/L 50%氯溴异氰尿酸和7.92 g/L 80%代森锰锌能有效防治当归褐斑病、麻口病,且使用安全、增产增效作用显著,但褐斑病最终防效均不足25%,故生产上不推荐使用,可作为生产上防控当归麻口病的推荐药剂。
王霞杨少杰晋小军
关键词:当归杀菌剂
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早晚与抗寒性的关系
2023年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强抗寒的陇油7号与弱抗寒的陇油99两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对低温胁迫下(5叶期5℃~19℃、7叶期-8℃~0℃、7叶期-14℃~-4℃)表型、细胞活性、活性氧代谢及活性氧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冬前低温胁迫后,强抗寒的陇油7号较早进入枯叶期,而弱抗寒的陇油99的枯叶期较晚;低温胁迫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叶片中细胞死亡数目逐渐增加,且陇油7号叶片中细胞死亡数目显著多于陇油99;未受低温胁迫前,陇油99叶片中H_(2)O_(2)和O_(2)^(⋅-)含量显著高于陇油7号,而SOD、P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陇油7号,随陇油7号叶片开始黄化,其叶片中H_(2)O_(2)和O_(2)^(⋅-)-含量均迅速升高,叶片中H_(2)O_(2)和O_(2)^(⋅-)含量显著高于陇油99,而SOD、P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陇油99。qRTPCR分析表明,枯叶期早,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低,NADPH氧化酶基因表达量高;枯叶期晚,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高,NADPH氧化酶基因表达量低。结合上述结果推测: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早晚与活性氧(H_(2)O_(2)和O_(2)^(⋅-))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高低有关,该结果为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枯叶的调控机理及枯叶期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曾瑞马骊武军艳杨刚张娜徐佳朱明川马敏陶肖蕾李学才刘丽君孙万仓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细胞死亡活性氧代谢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改革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运行体系,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基地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成绩考核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高玉红牛俊义方子森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
花期玉米(Zea mays)穗三叶叶形结构的遗传效应及配合力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剖析玉米叶形结构的遗传规律,进而拓宽优良株型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12份不同叶形结构玉米自交系组配的32份F1杂交种为试材,在2个生态环境下,花期采用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对其穗三叶叶长、叶宽、叶夹角、叶向值及叶面积进行遗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穗三叶叶长、叶宽及叶向值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调控,其次是显性效应,同时还兼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或母体×环境互作效应等遗传体系的调控,育种改良中宜在早代对其进行选择;叶夹角主要受基因的母体效应调控,其次是加性效应,另外还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及母体×环境互作效应影响,育种中宜选择叶夹角较小的材料作为母本进行改良;叶面积只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及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调控,其应从较晚世代中进行遗传选择。(2)除父本叶长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外,父本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母本全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间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且这5个叶形相关性状的全部特殊配合力间差异极显著。(3)从相应自交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发现,‘锋1999马’和‘锋1913硬’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有利于组配出叶片大小适中及株型紧凑的优良耐密高产F1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三叶5个叶形结构的遗传效应不尽相同,相应亲本5个叶形结构的一般配合和特殊配合力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玉米叶形结构遗传改良上应按照相应性状的遗传特征选择对应改良策略进行改良,并根据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亲本有目的地组配杂交组合,提高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效率。本研究为进一步剖析玉米叶形结构的遗传机理及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提供参考。
赵小强姬祥卓彭云玲
关键词:玉米株型育种配合力
盐生草基因Unigene7547片段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讨盐生草耐盐机理,挖掘耐盐基因,本研究以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为材料,根据盐生草转录组测序结果,利用RT-PCR与SMARTer RACE技术克隆耐盐基因Unigene7547的cDNA全长,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相关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克隆到Unigene7547基因的cDNA全长,该基因全长1 306 bp,开放阅读框为1 218 bp,编码40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5.16 kD,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Unigene7547基因编码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呈酸性,无信号肽及跨膜区,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内。发现Unigene7547中含有Thr、Ser、Tyr等磷酸化位点,主要以Thr、Ser磷酸化位点为主,可能影响细胞生理活动修饰调控等方面。Unigene7547基因蛋白二级结构中随机卷曲为37.78%、延伸链为28.89%、α螺旋为23.46%、β-转角为9.88%。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盐生草耐盐机理与培育耐盐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周振国孟亚雄宋展树李葆春李葆春司二静汪军成王化俊
关键词:盐生草转录组生物信息学亲水性亚细胞定位
三种药用甘草产种特性及适宜采种期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比较三种药用栽培甘草采种田的种子产量、品质及适宜采收期。方法:测定甘肃酒泉3种药用栽培甘草种子的株产果穗数、荚果数、出种量、发芽率、发芽势、含水量等产量与品质指标,结合方差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影响其种子产种特性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各自的适宜采收期。结果:3种药用甘草中,甘草种子株产量最高,达35.24 g;其次为光果甘草,种子株产量为33.69 g;胀果甘草种子株产量最低。三种药用甘草种子发育进程中的质量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果穗数、荚果数、发芽率、发芽势为影响三种药用甘草种子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建议甘草种子于7月底至8月中旬采收、光果甘草种子于8月上旬至8月底采收、胀果甘草种子于8月下旬至9月初采收。结论:3种药用甘草产种特性及适宜采种期有所不同,应依据其产种特性及适宜采种期采收高产优质、整齐均一、成熟度良好的甘草种子。
王雪邱黛玉袁菲菲包芳杜弢
关键词:甘草灰色关联度分析采收期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