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作品数:288 被引量:1,364H指数:21
相关作者:郑桂森姜媛栾英波王继明卫万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7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5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 1篇专利

领域

  • 183篇天文地球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7篇经济管理
  • 16篇建筑科学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水利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生物学
  • 4篇矿业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2篇地质
  • 30篇地下水
  • 24篇北京平原
  • 21篇城市地质
  • 20篇勘查
  • 17篇平原区
  • 17篇浅层地温能
  • 17篇北京平原区
  • 15篇热泵
  • 14篇城市
  • 13篇第四纪
  • 12篇地层
  • 12篇地质工作
  • 11篇地质灾害
  • 10篇污染
  • 9篇矿产
  • 8篇地面沉降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7篇地质勘查

机构

  • 282篇北京市地质矿...
  • 46篇北京市水文地...
  • 46篇北京市地质调...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3篇北京市地质研...
  • 1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中国地质调查...
  • 9篇北京市地热研...
  • 8篇北京大学
  • 8篇北京市地质工...
  • 8篇北京市地质勘...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7篇北京市地质工...
  • 6篇国土资源部
  • 6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5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34篇郑桂森
  • 31篇栾英波
  • 27篇卫万顺
  • 17篇蔡向民
  • 15篇郭高轩
  • 15篇于湲
  • 14篇李宁波
  • 14篇李宇
  • 13篇吕金波
  • 12篇王继明
  • 12篇郭萌
  • 12篇杨俊伟
  • 11篇姜媛
  • 9篇冉伟彦
  • 8篇孙永华
  • 8篇李小龙
  • 8篇贾三满
  • 8篇杨庆
  • 8篇孙小华
  • 8篇徐吉祥

传媒

  • 101篇城市地质
  • 15篇中国地质
  • 15篇北京地质
  • 8篇地质通报
  • 7篇现代地质
  • 5篇中国国土资源...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中国矿业
  • 4篇中国地质矿产...
  • 4篇中国科技成果
  • 3篇南水北调与水...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矿床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技术经济...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勘察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20
  • 18篇2019
  • 20篇2018
  • 20篇2017
  • 13篇2016
  • 19篇2015
  • 12篇2014
  • 15篇2013
  • 12篇2012
  • 20篇2011
  • 19篇2010
  • 17篇2009
  • 25篇2008
  • 10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2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电测深资料进行岩性(地层)划分被引量:5
1990年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基础。物探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区域地质调查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第四系或沙漠复盖区。我队在第四系覆盖的北京平原区进行了1/5万电测深区域调查工作,并以电测深资料为主,完成了编制基岩地质图等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刘则制张秉书
关键词:岩性地层划分区域地质调查
地勘局在体制改革中应着重加强三种功能
1997年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地质勘查单位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大体经历过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将单纯的创收手段发展成为单位的经济支柱;二是从小型分散的经营活动过渡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集中经营;
侯景岩张建国
北京山前平原区第四系三维结构调查方法研究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建筑物地基处理、垃圾安全处置等工作,越来越与地质工作紧密相关,特别是许多在第四纪沉积物基础上建设的大都市,都面临着地震、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水资源紧缺、建设空间...
蔡向民郭高轩栾英波梁亚南庄建鸿
文献传递
公路沥青面层集料生产中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被引量:1
2005年
传统的公路集料生产其质量不能满足现行公路沥青面层集料的质量要求。机 制砂石将成为公路面层集料的主体。目前的机制集料生产企业多为小型企业,质 量不稳定。根据集料生产工艺中的诸环节,提出质量控制的措施。
王德利马延明杨尚平
关键词:沥青面层生产工艺
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近年来,我国城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并出现了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等巨型城市(区),借助其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人口聚集效应,巨型城市(区)最有可能减轻城市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总体效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城市建的设异常活跃、规模不断加大、人口迅速增加,引发与城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有关的地质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是建设在地质体之上的,这就注定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支撑,城市地质信息对于快速发展的巨型城市(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大型空间数据库、GIS、三维可视化、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综合化、立体化、快速反应型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成为保障城市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安全,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减灾防灾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巨型城市(区)对地质信息和地质保障服务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巨型城市(区)地质安全保障系统总体框架,涉及巨型城市(区)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地质安全保障服务基础平台、地质安全保障服务应用系统等部分,并进行了北京市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建设。
屈红刚潘懋刘学清于春林
北京野鸭湖湿地区域蒸散发遥感反演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蒸散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湿地的水热平衡,宏观掌握湿地区域的蒸散发量对于进一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大气———土壤、植被界面能量转化等过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遥感技术基础上,基于地表平衡原理的SEBAL模型,对北京野鸭湖湿地区域蒸散发情况进行模型构建,利用1998年和2004年Landsat TM/ETM卫星数据获取相关地面特征参数及该地区的日蒸散发量,并结合水资源和植被盖度分析研究野鸭湖湿地区域日蒸散发量的动态变化情况。
王颖刘连刚郑桂森程素珍郑卫江
关键词:遥感反演SEBAL模型TM影像
北京平谷盆地地下水库建库条件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在供水中占主导地位。利用业已形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建立地下水库实施水资源人工调蓄,将汛期不可利用的地表雨洪水、河水和水库弃水,通过人工干预引渗补给到地下水库中,对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率和优化水资源配置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平谷是北京市重要的战略性后备水源地,本文以平谷盆地为例,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地下储水空间、调蓄水源、补给方式、输汇水条件和入渗能力,以及取水条件等方面对平谷地下水库建库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人工回灌补源工程方案,为平谷地下水库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李志萍谢振华杨艳崔瑜路明许苗娟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水资源管理地下水库
北京平原区水源热泵适宜性区划评价方法的研究
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水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本文通过分析影响v水源热泵系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水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区划方法研究。并以北京平原区水源热泵系统区划为例,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评价方...
王新娟谢振华崔瑜路明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水源热泵系统地埋管
文献传递
基于地下水污染预警信息系统的污染防治研究
下水水质现状、地下水污染趋势、含水层固有脆弱性、污染源荷载风险、地下水污染危害性五个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组件开发技术,与地下水污染预警模型相结合,采用VB.NET+ArcGIS和Eng...
杨庆姜媛张伟红赵勇胜林健陈忠荣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预警信息系统
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综述被引量:43
2013年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保证和必要推动力,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能源紧缺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作为清洁可再生的浅层地温能资源逐渐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到2010年已有43个国家开发利用这种资源。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起步阶段步入快速发展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浅层地温能的服务面积已近2×108m2,成为建筑节能的主力军。本文对国内外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概括,特别是热泵技术,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发展动态,对开展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栾英波郑桂森卫万顺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浅层地温能热泵技术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