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作品数:34 被引量:368H指数:11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政治法律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城市
  • 3篇协商
  • 3篇逻辑
  • 3篇民主
  • 2篇选举
  • 2篇选举民主
  • 2篇选举民主与协...
  • 2篇养老
  • 2篇养老服务
  • 2篇治理技术
  • 2篇社会主义
  • 2篇主义
  • 2篇住房
  • 2篇协商民主
  • 2篇民主治理
  • 2篇公共服务
  • 2篇城市化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方政府债务
  • 1篇短板

机构

  • 31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2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佛罗里达国际...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嘉兴大学

作者

  • 5篇陈杰
  • 1篇姚洋
  • 1篇张宇
  • 1篇田明
  • 1篇葛阳
  • 1篇谢岳
  • 1篇樊博
  • 1篇陈璐
  • 1篇陈亮
  • 1篇孙哲
  • 1篇张红斐

传媒

  • 3篇学术月刊
  • 3篇探索
  • 1篇新视野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小康
  • 1篇中国物业管理
  • 1篇公共行政评论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府部门的大数据能力研究--基于组织层面的视角被引量:38
2017年
开放政府数据成为大数据时代政府改善公共治理的有效手段,自2012年起全国多省市政府开展开放政府数据建设工作。虽然我国政府掌握着社会80%以上的大数据资源,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数据量少、质量不高、再利用程度低等问题,社会需求难以满足。论文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当前中国政府大数据建设的能力还比较低,难以有效促进开放政府数据的建设。因此有必要探讨当前中国政府如何有效构建政府大数据能力进而支撑起开放数据建设。论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借鉴赫尔比希(Natalie Helbig)开放政府建设模型的重要环节,将政府大数据能力分为推进数据共享、数据公开、数据监管、数据再利用等内容的能力,基于创新扩散理论,从组织层面构建政府大数据能力建设分析框架,并以上海市区县级政府为背景加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组织层面,组织支持、组织兼容、公平创新的组织文化对政府大数据能力起正向影响,集权的组织结构起负向影响;权力距离在集权的组织结构与政府大数据能力的关系中起反向调节作用,而信息架构在组织支持与政府大数据能力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樊博陈璐
关键词:权力距离信息架构
从“多元分化”到“一体整合”:基层治理秩序演进的组织化逻辑被引量:6
2022年
基层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各种社会要素组织起来,理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可治理、能稳定的治理秩序。通过重新设计和安排多元社会主体的权能及其关系,组织化的过程最终形成了新的治理秩序。从改革开放至今,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组织化方案经历了从“多元分化”到“一体整合”的重要转型,分别建构了专业化的秩序和协同性的秩序。两种治理秩序面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分别遵循了不同的价值观,使用了不同的组织工具,也具有各自的正当性基础,形成了特殊的权力结构及其互动体系,内涵着特殊的运行逻辑。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及其发展路径,应以社会主体及其关系为中心,从主体结构、互动机制、问题解决以及秩序设计等组织化维度,理解和阐释基层治理的行动者、关系状况和治理效能,从而深入把握基层治理演进的趋向及其挑战。
韩志明刘子扬
关键词:协同性
租购同权过程中住房权与公共服务获取权的可能冲突——为“住”租房还是为“权”租房被引量:46
2019年
租购并举是中央近年来明确下来的中国未来住房市场发展的新方向,力图以此解决住房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租购同权作为推进租购并举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被提出来。然而,在优质公共服务空间非均衡的客观背景下,租购同权虽然有助于快速增加住房租赁需求、壮大租赁市场规模,但也有可能刺激大量中高收入群体为获取稀缺公共资源等进行投机性租赁,加快稀缺公共服务在租金上的资本化,导致租金快速上涨,从而产生低收入群体住房租赁消费被迫降级的挤出效应。究其根源,脱离国情和实际片面强调租购同权,可能会放大住房权与公共服务获取权之间的内生矛盾,导致一部分群体从为"住"租房转向为"权"租房,弱化住房租赁的消费功能,加剧住房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在努力增加公共服务配置空间均衡和推进各项配套性制度改革的同时,还要从真正理解什么是住房权入手,找准住房租赁市场的功能定位,将保障住房权与保障公共服务获取权合理脱钩,防止公共服务获取权被资本化、金融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实现住房市场租购并举,进而保障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陈杰吴义东
关键词:住有所居
从冲突迈向合作:城管与摊贩关系的演进及其反思被引量:18
2018年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城市治理的要求。城管与摊贩的关系是城市治理中最具可见性和戏剧性的剧本,是城市治理无法回避的矛盾性存在,也是透视国家治理的重要窗口。本研究以近年来的文献和访谈资料为基础分析城管与摊贩关系的演进及其内在逻辑。城管与摊贩的冲突主要包括言语冲突、肢体冲突和暴力伤害等类型,冲突的过程及其影响各不一样。这些冲突是转型时期国家治理问题的集中体现,具体是由农业文明转型、城市管理秩序的内在冲突性、城管权力缺乏规范性以及城管队伍低素质和负面形象等方面原因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城管与摊贩的冲突已经有大幅减少的趋势,更出现了大量迈向合作的迹象,这其中包含了低层次的回避接触、中层次的默契互动以及相互融入的合作等。这些合作性关系是治理技术人性化、管理制度规范化、风险规避与相互体谅等因素带来的结果。城管与摊贩从冲突迈向合作的演进趋向,与治理技术和治理能力的优化密不可分,反映了国家治理的进步和成熟。从城管与摊贩关系及其演进考察国家治理,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治理转型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案例和经验。
韩志明孟宪斌
关键词:城管摊贩城管执法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比较——以民意信息处理为中心的技术分析
2019年
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都是处理民意的治理技术。目前对民主政治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民主机制的技术性质及其应用中的问题,也没有深入考察民主机制的信息逻辑,即民主机制是如何处理具体而复杂的民意信息的,民意信息及其处理过程各有什么特点、功能和效果等。
韩志明
关键词:协商民主候选人选举民主信息处理
城市化、基础权力与政治稳定被引量:9
2017年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给人印象深刻,不过,令人费解的问题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都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政治动荡,只有中国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我们由国家基础权力的理论入手,从国家的治理能力、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范围以及国家统治的微观基础这样三个维度,来诠释这个现象,在于,中国的城市化不仅没有削弱国家的能力,相反,城市化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财力。国家财力的提高有助于国家在城市基层社区里有力地推行政策,有助于运用再分配的手段缩小贫富差距。国家基础权力的作用还来自于权力在城市空间的制度性拓展,将新的社会群体与国家之间建立起特定的政治联系。国家基础权力的建设着重于城市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无论是在城市新空间的权力扩张,还是在福利上向底层人口倾斜,抑或通过制度建设向城市弱势群体提供的国家救济,都是基于基层政治稳定的需要而做出的理性决定。国家基础权力在上述三个方面产生的总体效应,确保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没有伴生政治动荡。
谢岳葛阳
关键词:城市化政治稳定
棘手问题治理的复合困境、可行路径与理论反思——基于网络化治理的视角被引量:6
2018年
棘手问题是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引人关注的一类社会问题,随着大量棘手问题的出现,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日益陷入治理效果不彰的境地。基于对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失灵的反思以及棘手问题本质的把握,网络化治理,以反思理性的"复杂人"为逻辑起点,以公共价值的生产为目的,通过价值理念的再构、主体协商的拓展以及介体适应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棘手问题的可治理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化治理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在现实的棘手问题治理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再思考。
陈亮熊竞
关键词:网络化治理公共价值
街道的多元意象及其治理机制——基于街道类型的空间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街道是城市的标配,城市与街道是相互匹配的。街道空间包括了道路、建筑、景观和人及其活动等基本元素,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流动性和陌生化等特点。根据其功能和定位不同,可以将城市街道分为展示性街道、交通性街道、经济性街道和生活性街道四种典型类型,不同类型的街道具有不同的要素和配置,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意象,而街道利用者的行为及其关系也是不一样的。除了整洁、安全和秩序等一般性目标,街道空间的治理目标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街道的利用者、管理者和参与者以及物质设施等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治理机制。通过对不同街道类型、街道空间中的行为倾向及其治理机制的分析,可以为理解街道空间的运行以及治理提供更加细致而深入的启示。
韩志明
关键词:街道街道空间社会意象
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与住房选择分异研究——基于全国25个城市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6
2021年
解决城市中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25个城市流动人口与家庭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迁移行为、家庭化迁移等特征对其住房选择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仅有小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已购房。其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越有可能通过迁居改善住房,并获得城市住房。(2)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购房的直接驱动力,起到决定性作用。(3)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获得住房的机制存在显著的城市差异,非一线城市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流动人口在住房选择上呈现出"向上的流动性",即实现从租房到购房,而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即使具有高收入仍很难获得城市住房。建议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需求纳入考虑,进而促进流动人口落户,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
林赛南卢婷婷田明
关键词:流动人口新型城镇化
历史记忆与居民风险忧患意识——基于非典疫情对新冠疫情防控的长期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中华民族自古的哲学道理,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既体现出宝贵的民族精神,也是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思维方式,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与疫情认知的问卷调查,匹配各地2003年SARS非典疫情确诊病例数据,实证研究了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历史经历与社区防疫表现和风险认知之间的关联,并从多维度对比了不同群体对于此次防疫的心理配合度和行动配合度。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增强居民忧患意识对于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的价值内涵。研究结果表明,SARS疫情经历显著增强了人们的危机意识,提高了人们抗疫的紧迫感、主动性和配合度,也有助于人们对此次疫情进行科学的属性认知和危害评估。但是,对于身体健康程度不佳、生活困难群体等社会相对弱势群体,以及租住群体和农村居民,他们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形成的历史记忆和忧患意识仍然需要不断强化,因而需要更精准的纾困政策和更科学的治理方式提升该类群体的防疫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我国处置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
吴义东陈卓陈杰
关键词:非典疫情历史记忆忧患意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