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作品数:176 被引量:338H指数:11
- 相关作者:刘义华范永红周光凡王旭祎张致力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师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肉质色不同萝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从600对SSR引物中筛选86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检测了来自我国不同地区37个肉质不同颜色萝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86对引物共扩增到976个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出2~17个条带,平均为10.7个,其中多态性条带892个,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1.39%;共检测出753个基因型,每对引物检测2~20个基因型,平均8.7个,其中有效基因型443.99,有效基因型比例为58.96%;Shannon多态性指数变幅为0.44~2.77,平均1.76。当相似系数为0.81时,可将供试萝卜分成3类,第I类包括6份白色肉质萝卜,第II类包括3份红色肉质萝卜和6份白色肉质萝卜,第III类包括22份红色肉质萝卜。各红色肉质萝卜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有97%大于0.80,而各白色肉质萝卜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有91%大于0.80。红色肉质萝卜遗传多样性略低于白色肉质萝卜,红色肉质萝卜与白色肉质萝卜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83,说明不同肉色的萝卜间亲缘关系较密切,在分类上红色肉质萝卜可能是白色萝卜的一个变种。
- 方平陈发波姚启伦吕发生
- 关键词:萝卜SSR标记
- 高产广适杂交水稻B优811选育与应用
- 该项目利用生态育种原理,将恢复力强、优质、耐高温的遗传资源杂交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在高温胁迫下以结实率为主要指标选择耐热强恢复系,在高温胁迫下以产量、结实率、米质为主要指标筛选高产、耐热、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在该区首次育...
- 关键词:
- 关键词:杂交水稻生态育种高产栽培
- 茎瘤芥新品种涪杂2号的选育被引量:11
- 2008年
- 涪杂2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54-5A为母本,以自交系920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产量优势明显,耐先期抽薹,株型紧凑,瘤茎形状美观,皮薄筋少,加工品质好。特别是能在8月下旬〔比正常播期提早15d(天)〕播种,翌年1月上中旬〔比正常收获提早45d(天)〕收获。适宜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m2产量2500~3000kg,高产可达3500kg以上。
- 范永红周光凡林合清刘义华王彬陈材林王旭祎
- 关键词:茎瘤芥一代杂种胞质雄性不育系
- 茶园耕作技术的分类和方法
- 2003年
- 刘正礼
- 关键词:茶园耕作技术浅耕深耕幼龄茶园衰老茶园
- 茎瘤芥(榨菜)根肿病及发病影响因素初探
- 用采自涪陵江北办事处的茎瘤芥(榨菜)病根的肿瘤经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检查,鉴定其病原为十字花科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并将该病确定为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品种、播栽...
- 王旭礣彭洪江高明泉韩海波肖崇刚
- 关键词:发病影响因素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茎瘤芥不同品种在涪陵高海拔地区适应性鉴定被引量:4
- 2006年
- 张召荣胡代文高明泉张红李娟肖莉
- 关键词:茎瘤芥蔬菜生产基地先期抽薹现象
-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青菜头(茎瘤芥)保鲜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以青菜头(茎瘤芥)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采用不同复合保鲜剂、保鲜袋的预处理方式对冷藏条件下青菜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选择:ClO2100ppm+Ntm0.01%+Na-DHA0.02%,浸没10min,效果最佳;保鲜袋MA袋,装量为15kg在-0.5-+0.5℃条件下冷藏,保鲜期可达3个月。
- 康建平董代文陈蓉周泽林王拥军任元元
- 关键词:复合保鲜剂
- 茎瘤芥(榨菜)研究进展及其对产业化发展的贡献
- 茎瘤芥(榨菜),俗称青菜头。系世界三大名腌菜(涪陵榨菜、欧州酸菜、日本酱菜)之一"涪陵榨菜"的原料作物。1898年重庆涪陵邱寿安仿大头菜用其"瘤茎"(青菜头)进行加工,因用榨压除水,故名"榨菜"。至20世纪20年代在该地...
- 周光凡范永红刘义华林合清王彬陈材林王旭祎
- 文献传递
- 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与应用
- 该项目建立了3000亩的优质稻制种基地,用于宜香9303、中优9801的制种。研究出一套“宜香9303”、“中优9801”高产制种技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将为稻瘟病区水稻高产稳产发挥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高产栽培技术
- 杂交茎瘤芥涪杂一号制种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涪杂一号是用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18-3A与自交系92154杂交培育的新品种,虽产量高,品质好,但制种产量一直很低,严重制约该品种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播栽期父母本相差天行比5,1∶3,密度12000株/667m,母本现蕾和2抽薹时喷施300mg·kg-1多效唑液,能够使制种产量达20~25kg/667m。
- 张红刘义华范永红胡代文彭福英
- 关键词:选育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