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作品数:519 被引量:6,256H指数:42
相关作者:倪宏刚刘晔周彦吕李莉李燕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6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1篇经济管理
  • 139篇建筑科学
  • 10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3篇农业科学
  • 30篇历史地理
  • 26篇天文地球
  • 21篇社会学
  • 20篇生物学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政治法律
  • 6篇水利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25篇城市
  • 43篇生态
  • 30篇生态系统
  • 24篇景观
  • 21篇土壤
  • 20篇城市化
  • 19篇生态系统服务
  • 18篇土地利用
  • 14篇网络
  • 13篇植物
  • 12篇都市
  • 12篇城市群
  • 11篇影响因素
  • 11篇人口
  • 11篇生态安全
  • 8篇源地
  • 8篇垃圾
  • 7篇农村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机构

  • 479篇北京大学
  • 16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国城市规划...
  • 7篇深圳市规划国...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5篇深圳大学
  • 5篇中央财经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内蒙古师范大...
  • 4篇国土资源
  • 3篇内蒙古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58篇彭建
  • 40篇曾辉
  • 35篇吴健生
  • 27篇陈可石
  • 25篇李贵才
  • 24篇刘焱序
  • 16篇王仰麟
  • 16篇韩西丽
  • 13篇马学广
  • 10篇黄秀兰
  • 10篇阴劼
  • 9篇仝德
  • 9篇朱惠斌
  • 8篇吕斌
  • 7篇赵鹏军
  • 7篇刘晔
  • 7篇贺灿飞
  • 7篇李双成
  • 7篇沈泽昊
  • 6篇林雄斌

传媒

  • 39篇北京大学学报...
  • 31篇生态学报
  • 26篇地理研究
  • 25篇地理科学进展
  • 19篇现代城市研究
  • 13篇经济地理
  • 12篇规划师
  • 12篇国际城市规划
  • 11篇生态经济
  • 11篇地理科学
  • 10篇生态学杂志
  • 10篇城市规划
  • 10篇特区经济
  • 9篇地理学报
  • 9篇城市建筑
  • 9篇生态环境学报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生物多样性
  • 7篇地域研究与开...
  • 7篇人文地理

年份

  • 1篇2024
  • 24篇2023
  • 30篇2022
  • 39篇2021
  • 41篇2020
  • 30篇2019
  • 27篇2018
  • 51篇2017
  • 44篇2016
  • 27篇2015
  • 36篇2014
  • 35篇2013
  • 43篇2012
  • 26篇2011
  • 20篇2010
  • 5篇2009
5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优化
2023年
基于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发展脉络和各地实践案例的解析,归纳出两种模式:一是以农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为主的建设用地调整与腾挪为主的建利益平衡机制,推动建设用地提质增效。结合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和建设用地增存并举的趋势,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模式,即“空间优化+产权调整+利益统筹”的新模式,将空间规划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利益测算与平衡方案同步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统筹安排各类整治用地,统一开展土地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等土地制度集成创新,多途径达成各利益主体诉求,形成有助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土地利用新机制。
龚华仝德仝德潘向向
城中村空间形态演化特征及原因分析——以深圳特区为例
城中村是我国特殊城乡二元体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所催生的一种特有的城市景观和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对城中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负面效应以及如何改造等方面,描述性研究较多,而对于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存在的现...
仝德邓金杰
文献传递
CLUE-S模型应用进展与改进研究被引量:63
2012年
土地利用变化是景观生态学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CLUE-S模型可以全面考虑自然和人文因子,通过迭代方法综合空间分析和非空间分析,较好地模拟小尺度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空间性、竞争效率性等特点,已经在国内外多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本文概括了CLUE-S模型在LUCC、环境效应和政策效应3方面的应用,从驱动因子选择、土地需求计算探讨了CLUE-S模型的改进和修正,总结出CLUE-S模型当前发展方向是提高预测精度和扩展模型应用,并指出与其他模型的耦合、模型的均衡假设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效应是CLUE-S模型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吴健生冯喆高阳黄秀兰刘洪萌黄力
关键词:CLUE-S模型模型修正
增温和刈割对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评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增温等全球变化的响应对于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至关重要。利用红外线辐射加热器(Infrared heater)装置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设置增温和刈割野外控制实验。通过测定2018年生长季(5-9月)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探究增温和刈割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单独增温使土壤呼吸显著增加31.65%(P<0.05),异养呼吸显著增加27.12%(P<0.05),土壤自养呼吸没有显著改变(P>0.05);单独刈割对土壤呼吸和自养呼吸没有显著影响(P>0.05),单独刈割刺激异养呼吸增加32.54%(P<0.05);(2)增温和刈割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对自养呼吸的影响是显著的(P<0.05),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的季节效应显著(P<0.05);(3)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均成显著指数关系,与土壤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处理影响它们的响应敏感性。本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碳排放与气候变暖存在正反馈。
蒙程牛书丽常文静全权曾辉
关键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增温刈割
城市新区教育设施可达性评价与空间优化——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被引量:16
2021年
城市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教育设施供给不足和不均衡的问题,可达性与空间优化方法能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从供需关系出发,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和改进的p-中位模型,探讨城市新区教育设施的可达性评价与空间优化,提出优化迫切度概念,分析得到教育设施优化区位和规模。结果表明:坪山区各层级教育设施可达性均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优化迫切度结果能够为设施配置的重点区域及优先次序提供依据;优化后各层级教育设施分布比较均衡,与人口分布较为契合;优化结果反映出相关规划标准存在不适用性,应注重规划标准差异化的研究。将城市教育设施空间布局评价和区位优化相结合,能为深圳市坪山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蔡爱玲陶卓霖王钧李贵才
关键词:教育设施城市新区
国家级新区零售商业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2010和2019年重庆两江新区零售商业类POI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探讨国家级新区零售商业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两江新区零售网点呈“多点式”增长和“圈层式”扩散,总体上表现为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空间分布模式;2)综合零售、食品类等零售网点的分布受空间区位的影响较小,呈现“大分散、大集聚”的演变特征;商场类、纺织服装类、文体类、医药类和家电类等零售网点偏好成熟商圈布局,呈现“小分散、大集聚”的演变特征;汽车类、家具类等零售网点在外围组团扩张显著,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演变特征;3)国家战略下的机会窗口开启、外部需求与规模效应的驱动、业态演进的路径依赖性与历史偶然性、行业内在的区位选择偏好以及“企业型政府”建构的制度厚实等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着零售商业的空间演变。
黄圣义晁恒李贵才
关键词:零售商业两江新区国家级新区
分散型村落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被引量:27
2013年
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从空间结构入手探讨了"分散型村落"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概念及其空间布局分散、村落格局完整、主题载体连接、片区特色鲜明和整体价值突出的五大特点,并阐述了这些特点对遗产地带来的不利于统一管理与统筹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在分析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和借鉴其他类似"分散型村落"遗产地保护利用经验,针对分散型村落遗产的独立性、差异性和不可分割性,提出了该类遗产整体保护、统筹规划、区域联动、统一形象、各显特色、纽带连接等保护和发展的对策,达到在保护村落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使遗产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众多村落遗产及历史村镇如何在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既要严格保护珍贵的遗产资源,又要有效发展当地社会经济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陈耀华杨柳颜思琦
关键词:分散型村落世界遗产开平碉楼
深圳市户外游戏场地空间特征对儿童游戏行为和综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国内外大多数儿童户外游戏场地都未能成功吸引并促进孩子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的发展。城市公园中的游戏场地的空间特征及其对儿童行为和综合发展的影响仍然未知。根据Sara Smilansky关于功能性游戏、构建性游戏、想象性游戏、规则性游戏4个游戏形式的有关理论,文章选取深圳市8个当代儿童游戏场地,采用行为注记法对2 604名1~12岁儿童的游戏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在不同户外游戏场地空间特征类型上的差异。根据研究结论,重点从规划布局、空间设计和安全维护3个方面提出设计建议,以期提高户外儿童游戏场地对儿童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丁恺昕韩西丽
关键词:游戏形式儿童发展
中国鸟类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4年
基于中国鸟类分布数据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海拔、气温、降水等环境和地理因子数据,探讨中国鸟类及其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鸟类物种丰富度存在着一定的随纬度增高物种丰富度降低的趋势,物种丰富度高值地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江下游、武夷山、西双版纳、天山西部、喜马拉雅山东南麓至横断山脉等若干地区,而在青藏高原大部、长江以南部分地区等出现低值,但线性回归显示,纬度梯度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物种丰富度的Spearman相关性系数较高的环境因子有EVI、年均温、年平均降水等多种,说明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存在复杂的共同作用机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环境因子可以分为能量、海拔变幅、气温稳定性、距最近大型水体的距离等4种主要因子。
刘澈郑成洋张腾曾发旭王逸然
关键词:鸟类环境因子
美国城市体力活动导则与健康促进规划被引量:16
2017年
创建宜居、健康和多样化的建成环境是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重要支撑。西方研究普遍指出了低密度和快速蔓延的发展路径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然而国内城乡规划领域尚缺乏建成环境及其变化对居民体力活动和健康影响的系统研究,也缺乏相应的体力活动导则和建成环境规划策略。在建成环境、体力活动与公众健康作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美国联邦政府和纽约市政府促进体力活动和健康的建成环境规划理念与建议导则。随着我国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增长,这些经验对促进居民体力活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林雄斌杨家文
关键词:建成环境公众健康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