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 作品数:52 被引量:152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宏健李勇杰杨莉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贵州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天麻对APP/PS1痴呆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衰老相关蛋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天麻(RG)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衰老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30只C57正常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给药组;30只APP/PS1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给药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给药组灌胃给予1.5 g/(kg·d)的RG,各组小鼠6月龄时进行水迷宫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内Aβ聚集;Western印迹测定脑组织中衰老相关蛋白p53、p2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8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脑组织内Aβ斑块聚集明显增多,p21、IL-6、IL-8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药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升高,脑组织内Aβ斑块聚集明显减少,p21、IL-6、IL-8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RG可能通过调控衰老相关蛋白及IL-6、IL-8表达延缓衰老进程,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进程。
- 高玉梅王晓玲胡晓霞李若淳江沂齐晓岚周莉
- 关键词:天麻衰老
- LINC0015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检测LINC00152在胰腺癌多个细胞系及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INC00152在6株人胰腺癌细胞系和1株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同时检测在100例胰腺癌组织及相其配对的相邻的非癌组织中LINC0015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LINC00152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qRT-PCR显示,相对于人胰腺正常细胞系(HPDE),LINC00152的表达水平在6株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MIA PaCa-2,Panc03.27,AsPC-1,SW1990,CFPAC-1)中明显地升高(均P <0.01);在人胰腺癌临床组织样本中,癌组织的LINC0015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01),胰腺癌中LINC00152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均P <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者肿瘤的直径大小无关(均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LINC00152低表达的患者,高表达患者的预后差(P <0.05)。结论 LINC00152的表达量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异常增高,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是一个胰腺癌诊断以及治疗的有效靶点。
- 雷珊曾智锐薛燕兰金芝孙远梅陈腾祥
- 关键词:胰腺肿瘤淋巴转移长链非编码RNA预后
- 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皮肤鳞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21年
- 目的探讨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ST)对皮肤鳞癌A431和Colo-16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20μmol·L-1的ST与紫杉醇处理皮肤成纤维细胞,CCK-8比较两者细胞毒性;以0、5、10和20μmol·L-1的ST处理A431和Colo-16细胞,CCK-8、克隆平板、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应用分子对接技术明确ST与AKT蛋白的结合;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KT、p-AKT(S473)、β-catenin、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PCNA的表达;以DMSO、ST以及ST联合AKT激动剂SC79处理A431和Colo-16细胞,采用CCK-8、克隆平板、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结果同浓度的ST毒性比紫杉醇小;ST抑制A431和Colo-16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ST可与AKT稳定结合;ST减少A431和Colo-16细胞中p-AKT(S473)、β-catenin、N-cadherin、Vimentin和PCNA的表达以及增加E-cadherin的表达;SC79可减轻ST的抑制作用。结论ST通过AKT/β-catenin通路抑制皮肤鳞癌A431和Colo-16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 苏羽屾曾智锐荣冬芸王叶李丹袁乡石唐姗姗曹煜
- 关键词:皮肤鳞癌芥子碱硫氰酸盐增殖迁移
- 芥子碱硫氰酸盐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究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25、50和100μmol·L^-1)的芥子碱硫氰酸盐对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挖掘蛋白靶点并验证芥子碱硫氰酸盐与蛋白靶点PTGS1和PTGS2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芥子碱硫氰酸盐对SMMC-7721细胞中PTGS1、PTGS2、Bcl-2、Bax、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芥子碱硫氰酸盐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P<0.05);芥子碱硫氰酸盐有27个蛋白靶点,蛋白靶点富集在氮代谢等4个通路上;其中,PTGS1和PTGS2富集在多个信号通路中,且其活性口袋能与芥子碱硫氰酸盐稳定结合;芥子碱硫氰酸盐明显减少肝癌细胞SMMC-7721中PTGS1、PTGS2、Bcl-2、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P<0.05),增加Bax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芥子碱硫氰酸盐靶向PTGS1和PTGS2,从而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迁移和侵袭。
- 陈腾祥王婧雅曾智锐雷珊薛燕孙远梅杨宇石兰金芝
- 关键词:肝癌芥子碱硫氰酸盐增殖迁移
- MPST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9年
- 为构建MPST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稳定表达外源MPST基因的SH-SY5Y细胞株,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出MPST目的基因,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 EB-GFP (T2A) PURO上,将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和慢病毒包装质粒系统(pLP/VSVG, pLP1, p LP2)共转染293T细胞,用获得重组的慢病毒液感染SH-SY5Y细胞,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MPST基因的(SH-MPST)细胞株。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以及ELISA等方法对筛出来的SH-MPST中的MPST的表达及功能进行鉴定。与空转染组(SH-PEB)相比,SH-MPST细胞中MPST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细胞内MPST酶活性、酶含量及细胞释放硫化氢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以上研究表明,MPST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并获得稳定表达外源MPST基因的SH-SY5Y细胞株,这将为MPST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范海琼孙达权柳香香王念徐国强潘际刚
- 关键词:慢病毒过表达SH-SY5Y细胞硫化氢
- 松油烯-4-醇抑制神经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并促进其凋亡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Terpinen-4-ol;T4O)对神经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2和4μmol·L^(-1))的T4O处理U87和U251细胞后,采用CCK-8、克隆平板、流式细胞术、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挖掘T4O的靶点及分析靶点与神经胶质瘤进展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PTPN1、PTPN2、Bcl-2、Bax、pro-caspase-3、cleaved caspase-3、MMP-2与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T4O显著抑制U87和U25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与侵袭,并促进凋亡(P均<0.05);T4O有37个作用靶点,其中,靶点PTPN1和PTPN2的表达量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T4O明显减少U87和U251细胞中PTPN1、PTPN2、Bcl-2、MMP-2与MMP-9的表达以及增加Bax与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均<0.05)。结论T4O抑制神经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PTPN1和PTPN2的表达量相关。
- 詹琪曾智锐任长城凌园果曾茜刘孟涛徐卡娅出良钊刘健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松油烯-4-醇凋亡
- M1巨噬细胞培养液经ERK/Notch1通路对MCF-7细胞EMT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M1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换(EMT)的影响、及EMK/Notch1通路在其中的介导作用。方法将MCF-7细胞分为RPMI-1640组(RPMI-1640纯培养基)、M1-CM组(M1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M1-CM+DAPT组(M1-CM联合50μmol/L DAPT)及M1-CM+U0126组(M1-CM联合10μmol/L U0126),采用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Transwell)检测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CF-7细胞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RPMI-1640组相比,M1-CM组MCF-7细胞迁移率及侵袭率均增加(P<0.05)、上皮标志物E-cad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间质标志物FN及Vim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M1-CM组相比,M1-CM+U0126组及M1-CM+DAPT组MCF-7细胞迁移率及侵袭率均降低、E-cad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FN及Vim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M1-CM组比较,M1-CM+U0126组Notch信号通路Notch1蛋白、其靶基因Hes1蛋白表达均被显著抑制(P<0.05),M1-CM+DAPT组ERK磷酸化未被抑制(P>0.05)。结论M1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MCF-7细胞EMT,该效应可能与ERK/Notch1信号通路活动有关。
- 詹云惠金爱王旭东
-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雷公藤甲素对人结肠癌细胞EKR1/2、Akt、p53及AMPKα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p)对人结肠癌细胞EKR1/2、Akt、p53及AMPKα等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用40 nmol/L Tp刺激24 h,分别于刺激0、24 h时对细胞进行拍照,观察细胞形态,应用Path Scan分别检测细胞内信号通路分子ERK1/2的Thr202/Tyr204位点、Akt的Thr308和Ser473位点,AMPKα的Thr172位点及p53的Ser1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p53蛋白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SW620和HCT116细胞中的磷酸化水平。结果:40 nmol/L Tp刺激24 h后,人大肠癌SW480细胞变大、形态不规整、触角变长,细胞表型发生改变;Path Scan结果表明,Tp刺激24 h时,SW480细胞ERK1/2的Thr202/Tyr204位点、Akt的Thr308和Ser473位点及p53的Ser15位点磷酸化水平增高,AMPKα的Thr172磷酸化水平降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Tp刺激24 h时,人结肠癌SW480、SW620和HCT116细胞中p5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上调。结论:Tp可能是通过ERK1/2、Akt、p53和AMPKα信号通路影响结肠癌细胞表型改变。
- 郭曼岚漆敏刘蔚雯勾梦壮孙密欣刘亚伟陈腾祥
-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P53ERK1/2SW480细胞
- 亚砷酸钠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及硫化氢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 2)对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硫化氢(H 2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H-SY5Y细胞按24 h、48 h各分为对照组、NaAsO 2(20μmol/L)组、NaAsO 2(40μmol/L)组、NaHS(400μmol/L)组、NaHS+NaAsO 2(20μmol/L)组及NaHS+NaAsO 2(40μmol/L)组,采用Hoechst33342/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改变。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比较,20和40μmol/L NaAsO 2暴露24 h或48 h均剂量依赖性增加细胞凋亡率,20或40μmol/L NaAsO 2仅暴露48 h增加的凋亡率可被NaHS所拮抗(P<0.05),而20或40μmol/L NaAsO 2暴露24 h对凋亡的增长却不被NaHS所拮抗(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0、40μmol/L NaAsO 2预处理24或48 h均诱导SH-SY5Y细胞发生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效应(P<0.05),20或40μmol/L NaAsO 2仅作用48 h所诱导的凋亡可被NaHS所逆转(P<0.05),而20或40μmol/L NaAsO 2暴露24 h对凋亡的增长却不被NaHS所拮抗(P>0.05);Western blot提示,20或40μmol/L NaAsO 2暴露24 h能够剂量依赖性增加cleaved Caspase-12蛋白表达、且该作用被NaHS所拮抗(P<0.05),NaAsO 2可以降低Caspase-12蛋白表达、但不被NaHS所逆转(P>0.05)。结论:外源性H 2S能抑制NaAsO 2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与降低激活的Caspase-12蛋白表达有关。
- 潘际刚吴昌学齐晓岚范海琼李成朱卫
- 关键词:硫化氢细胞凋亡亚砷酸钠细胞形态
- 外源性硫化氢对氟诱导损伤SH-SY5Y细胞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 2S)对氟诱导损伤SH-SY5Y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离体培养的SH-SY5Y细胞,分为Control组(不处理)、NaF组(NaF孵育48 h诱导损伤)、NaHS组(NaHS孵育48 h)、NaF联合NaHS组(NaHS预处理30 min后加2 mmol/L NaF孵育48 h);采用台盼蓝拒染法观察各组SH-SY5Y细胞存活率,采用光镜、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各组SH-SY5Y细胞超微结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结果:Control组和NaF联合NaHS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高于Na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组细胞器结构模糊不清、线粒体空泡变性增多,NaF联合NaHS组则形态结构明显得到改善;NaF组细胞ROS水平分别高于Control组和NaF联合Na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外源性H 2S参与对氟所致神经损伤的保护,可能涉及抗氧化应激机制。
- 潘际刚潘际刚吴昌学齐晓岚朱卫刘宇官志忠
- 关键词:硫化氢氟中毒神经损伤活性氧SH-SY5Y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