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4
-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2024年
- 在汉江中下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等7个点位开展了4次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51种,包括枝角类16种,桡足类16种,轮虫19种。其中汉江干流汉川段丰度最高为1500.1 ind.·L^(-1),丹江口丰度最低为31.3 ind.·L^(-1);汉江干流生物量汉川段最高为1.80 mg·L^(-1)(2018年7月),丹江口的生物量最低为0.05 mg·L^(-1)(2017年11月)。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总的趋势是沿水流方向均呈升高趋势。与过去监测资料相比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呈急剧增加和种类下降趋势。PCA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等环境因子对2018年1月站点的影响明显,而温度与7月份站位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冗余分析显示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考虑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仅仅受沿江水质污染影响,还可能受其他未调查因子的影响。
- 苗滕周驰张航胡艳欣高健王铭
- 关键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 红枫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分压及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化被引量:6
- 2019年
- 红枫水库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的人工湖泊,具有特殊的水文地质特征。准确估算其CO2排放通量,对了解该水库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于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采用走航式监测对库区(南湖和北湖)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枫水库pCO2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库区秋、冬季表层水体pCO2均超过大气pCO2,表现为CO2的净排放;春、夏季则相反,表现为CO2的净吸收。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春、秋季北湖pCO2要明显高于南湖,特别是秋季更为明显。另外,基于高频的走航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红枫水库全年CO2的排放均值约为613mmol/(m^2·d)。
- 刘涛泽王宝利朱四喜王晓丹杨成梁重山
-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压通量
- 植被修复初期对贵州高原喀斯特湿地湖滨带碳元素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以贵州草海保护区(海拔约为2171.7 m)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不同地貌环境(非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及植被修复地貌)下,保护区内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准确估算保护区内碳组分储量及其固碳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地貌下有机碳(SOC)含量、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与土层深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2)在0—50 cm土层中喀斯特地貌与非喀斯特地貌下土壤团聚体均以>0.2 mm粒级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0.125 mm粒级含量最低。(3)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组分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增强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 吴云杰田鑫张明意王硕
- 关键词:有机碳植被修复
- 产学研背景下《应用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 2022年
- 《应用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已学习过环境化学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根据我校《应用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提升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用生态学》课程逐渐形成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授课模式。
- 吴云杰张明意黄承玲高小叶
- 关键词:环境生态工程产学研教学改革
- 木质纤维素废渣对赤泥的脱碱及改良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赤泥是铝土矿提炼氧化铝后排放的强碱性废渣,数量巨大且环境风险大,如何无害化及土壤化处置是赤泥生态修复与治理的关键。该研究通过掺拌不同比例的木质纤维素酸性废渣,并进行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和覆叶排碱处理,对赤泥的pH、有机质含量及有效水容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掺拌木质纤维素废渣、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降低赤泥pH、增加有机质含量与有效水容量。其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且赤泥与木质纤维素废渣质量比为7∶3时,赤泥pH可由11.08降至8.35,有机质含量由6.13 g/kg增至24.92 g/kg,有效水容量由8.80%增至19.17%,已达到一些耐盐碱植物的生长要求。覆叶排碱措施尽管对赤泥pH、有机质含量及有效水容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减少了可溶盐碱在赤泥表层的析出。故此,掺拌一定量的木质纤维素废渣并辅之以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及松叶覆盖等,是一种有效的"以废治废"的赤泥脱碱及改良方法。
- 廖建雄汤茜周龙武朱四喜黄科朝曾丹娟
- 关键词:赤泥复合微生物菌剂有机质
- 环境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6
- 2019年
- 环境材料学是生态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内容涉及广泛,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针对我校环境材料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以及生态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环境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 宝冬梅文竹罗迎春肖寒杨成曹岩任清伟
- 关键词:生态环境工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