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作品数:4,932 被引量:10,877H指数:49
相关作者:梁金强于彦江陆敬安张莉姚永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98篇期刊文章
  • 1,194篇专利
  • 835篇会议论文
  • 151篇科技成果
  • 25篇标准

领域

  • 3,044篇天文地球
  • 34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5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3篇经济管理
  • 94篇环境科学与工...
  • 93篇文化科学
  • 57篇生物学
  • 57篇理学
  • 49篇电子电信
  • 46篇建筑科学
  • 38篇机械工程
  • 27篇矿业工程
  • 24篇农业科学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化学工程
  • 19篇电气工程
  • 1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16篇水合物
  • 720篇天然气水合物
  • 720篇气水合物
  • 706篇气水
  • 461篇盆地
  • 432篇海底
  • 376篇地质
  • 375篇海域
  • 301篇南海北部
  • 296篇油气
  • 283篇沉积物
  • 273篇勘探
  • 205篇地震
  • 168篇地球化
  • 168篇地球化学
  • 155篇地层
  • 155篇深海
  • 147篇海洋地质
  • 127篇海盆
  • 114篇神狐海域

机构

  • 4,903篇广州海洋地质...
  • 451篇中国科学院
  • 272篇国土资源部
  • 22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27篇南方海洋科学...
  • 140篇中国地质科学...
  • 13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9篇中山大学
  • 105篇同济大学
  • 94篇浙江大学
  • 87篇中国科学院大...
  • 85篇青岛海洋地质...
  • 85篇中国地质调查...
  • 6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9篇吉林大学
  • 53篇南京大学
  • 50篇中国海洋大学
  • 47篇国家海洋局第...
  • 40篇中国石油
  • 36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11篇梁金强
  • 166篇于彦江
  • 165篇吴能友
  • 135篇陆敬安
  • 132篇姚永坚
  • 120篇王嘹亮
  • 120篇沙志彬
  • 117篇李学杰
  • 114篇徐行
  • 113篇陆红锋
  • 107篇张莉
  • 99篇陈芳
  • 98篇邱燕
  • 97篇张光学
  • 95篇梁前勇
  • 91篇张宝金
  • 91篇姚伯初
  • 90篇杨胜雄
  • 80篇文鹏飞
  • 80篇王宏斌

传媒

  • 228篇海洋地质
  • 207篇海洋地质与第...
  • 190篇南海地质研究
  • 94篇海洋地质前沿
  • 63篇地球物理学报
  • 61篇现代地质
  • 57篇地球物理学进...
  • 56篇中国地质
  • 52篇热带海洋学报
  • 49篇地学前缘
  • 41篇海洋地质动态
  • 40篇物探与化探
  • 38篇地球科学(中...
  • 38篇2013年全...
  • 36篇海洋学报
  • 33篇海洋技术
  • 31篇地质学报
  • 31篇海洋测绘
  • 31篇地质学刊
  • 3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25篇2024
  • 312篇2023
  • 331篇2022
  • 348篇2021
  • 335篇2020
  • 350篇2019
  • 232篇2018
  • 195篇2017
  • 144篇2016
  • 234篇2015
  • 220篇2014
  • 275篇2013
  • 191篇2012
  • 136篇2011
  • 190篇2010
  • 138篇2009
  • 160篇2008
  • 113篇2007
  • 159篇2006
  • 170篇2005
4,9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太平洋海盆CC区沉积物因子分析揭示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演化信息被引量:5
2004年
对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协会DY851和DY853航次获得的东太平洋晚新生代沉积物(包括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16个沉积物柱状岩芯)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和数理统计分析,揭示了东太平洋海盆CC区晚新生代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演化的一些特征。认为洋底扩张、沉积区离东太平洋洋脊的距离、海底的地热强度及地热活动频率影响了研究区CCD的深度和CCD波动的频率及幅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
匡耀求黄永样钟和贤
关键词:海洋矿产资源沉积环境东太平洋海盆
关岛阿普拉港简介
2018年
0引言关岛(Guam)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是美国“未合并的领土”,也是美国在太平洋的重要军事基地。由于我国船舶极少在此地进行装卸货和补给作业,因此鲜见关岛港口的详细描述。
孙雁鸣
关键词: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军事基地补给
无人值守的小容量锂电池充放电单元设计被引量:1
2016年
实时采集电池的电压和放电电量,可以了解电池的放电曲线和容量,通过反复的充放电测试,可以评价电池的好坏。无人值守的小容量锂电池充放电单元以STM32F103为主控,整合其内部A/D,利用采样电阻实现了锂电池电压和放电电量的采集,通过三极管和二极管控制电路,实现了全自动的多次充放电状态切换。最后利用上位机脚本处理数据,实现了测试数据的保存与可视化。
李显成王猛邓明金胜罗贤虎
关键词:地球物理仪器锂电池
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地震调查导航动态定位精度分析
2008年
如何在空间上描述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外部展布形态及精细刻画其内部结构是井位优选的首要目标。单源单缆准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提高了水合物矿体的三维成像质量,其重要研究途径就是通过对导航动态定位精度分析,控制误差产生的因素,达到提高动态定位精度的目的。通过对罗盘及电缆等要素的分析与研究,建立了“大圆圆弧”数学模型,优化了采集参数并在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调查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伍忠良郝小柱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对黄海中、古生界地质构造及油气远景的新认识被引量:61
2002年
在我国近海陆架上,黄海海域虽经20多年的勘探,但迄今尚未发现油气田.近两年来新一轮大调查所获多道地震资料显示,北黄海在印支-燕山运动形成的隆起背景上,分布着4个中、新生代坳陷,最大沉积厚度8000m,其中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厚6000m,是坳陷中主要的生储油层;局部构造类型主要为断块、断背斜、潜山及反转背斜等,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潜力.南黄海是下扬子后加里东台地的主体,于中部隆起区及其两侧,广泛分布着厚度大于5000m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海相地层;中生代以来,在中部隆起区南侧发育了黄南断陷盆地,可与苏北盆地对比;在中部隆起区北侧形成了黄北前陆盆地.黄北前陆盆地面积约4万km2,古生界及中、新生界沉积总厚可达15000m,拥有海相及陆相多层系、多类型的成藏系统,局部构造类型多,晚期成藏条件好,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潜力,是本区最有远景的战略勘探区.应加强对中部隆起区的研究,以期在断块及非构造圈闭油气田方面有所发现.
冯志强姚永坚曾祥辉王群王嘹亮陈强易海金华锋
关键词:中生界古生界地质构造油气远景
一种用于深海监测潜标供电的海洋能转化装置及转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洋监测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深海监测潜标供电的海洋能转化装置及转化方法。包括潜标,潜标包括:潜标本体;基体,两基体对称固定设置在潜标本体的底部表面,基体的内侧面设有转化单元;深海供电机构,包括导流板、阻流体和摆...
尉建功吴刚贺会策李文静谢志远刘晶晶
一种用于测定水中甲烷亨利常数的多工位恒温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定水中甲烷亨利常数的多工位恒温装置,包括保温箱体、设置在所述保温箱体内部的感应控温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保温箱体内部形成有保温腔室,所述感应控温机构设置在所述保温腔室内,所述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保温箱体...
万芃刘广虎李斌潘东阳韦成府李瑞铿
文献传递
南海西部深部动力学特征与天然气聚集区带
<正>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115°E以西的南海西部海域则是中国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新生代期间,南海发生大陆张裂、分离,南海西部长期处在一个转换拉张的构造背景,沿红河断裂带、南海西缘断裂带、卢帕尔断裂...
万玲姚伯初李学杰
文献传递
东沙群岛西南海区海底地震测线OBS2015-1揭示的深部地壳结构被引量:3
2017年
为深入理解南海北部多道地震测线D80显示的深反射信息,沿此测线布置OBS(15台)地震测线(OBS2015-1),测线长300km,方向NNW—SSE,从水深800m陆坡延伸至3760m深海平原。文章利用Obstool软件进行预处理(位置校正和时间校正等)、震相识别,利用FAST tomography软件进行速度层析成像。速度结果表明,新生代沉积层速度1.6~3.5km·s-1,厚度约2km;中生界速度3.5~5.5km·s-1,平均厚度约3km。在洋陆过渡带处,沉积基底受新生代岩浆活动影响,有较大起伏。在上陆坡处,上地壳存在向上凸起约5km的高速异常,在多道地震剖面中表现为杂乱反射的背斜构造,上覆晚新生代地层也同步形变,推测可能是新生代晚期岩浆侵入造成。地壳厚度由陆坡的23~20km减薄至洋盆的8km。地壳下部存在7.0~7.6km·s-1的高速层,高速层由陆坡的5km左右逐渐递减至海盆的2km左右,因上陆坡和洋陆过渡带晚新生代岩浆活动活跃,作者认为地壳下部高速层是由海底扩张停止后岩浆侵入形成。
李亚清阎贫王彦林钟广见
关键词:速度层析成像高速层
大洋钻孔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及其对南海科学深钻的指导意义
2020年
本文基于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技术手段,对在南海中央海盆实施的三口大洋钻探的钻孔1148、U1431和U1433的数据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利用过钻孔的地震剖面划分对比地震反射界面,并依此解释中央海盆的沉积层序,同时确定其地质年代属性。本研究成果对南海下一步的科学深钻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邱燕杜文波黄文凯陆敬安(审稿)钟广见(审稿)
共49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