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作品数:58 被引量:92H指数:5
相关作者:田志辉刘杰王晓洋韩欣欣李文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15篇蛋白
  • 9篇基因
  • 6篇蛋白质
  • 6篇增殖
  • 6篇分子
  • 6篇白质
  • 5篇蛋白质组
  • 5篇蛋白质组学
  • 5篇液相
  • 5篇液相色谱
  • 5篇质谱
  • 5篇色谱
  • 5篇腺癌
  • 5篇相色谱
  • 5篇癌细胞
  • 4篇液相色谱-质...
  • 4篇生物学
  • 4篇转录
  • 4篇细胞增殖

机构

  • 58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香港大学深圳...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中西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市肿瘤防...

作者

  • 4篇李海东
  • 3篇常光明
  • 2篇张纬
  • 2篇于林
  • 2篇王菲
  • 2篇李文娟
  • 2篇韩欣欣
  • 2篇田志辉
  • 2篇张姗姗
  • 2篇刘杰
  • 1篇李东华
  • 1篇刘文天
  • 1篇耿鑫
  • 1篇邓为民
  • 1篇马振毅
  • 1篇崔乃强
  • 1篇赵荣兰
  • 1篇张锴
  • 1篇孙蓓
  • 1篇张淑坤

传媒

  • 19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生物化学...
  • 4篇基础医学教育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遗传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21届全国...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10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3
  • 2篇2000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LH1R217C/BRAFV600E突变型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FPTC)永生化细胞系,为研究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NMTC)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取FPTC患者的肿瘤标本,采用消化法分离原代细胞。使用改良的DMEM/F12培养基,添加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氢化可的松等进行培养。在原代细胞早期分2种方式导入外源基因SV40T/TERT用于诱导永生化。利用RT-PCR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钠/碘共同转运体(NIS)等基因的表达,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PO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蛋白的表达。提取该患者外周血DNA,进行突变基因的检测。提取细胞基因组PCR扩增后测序,进行突变基因的检测。结果分离的FPTC原代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多角形贴壁生长;细胞生长6个月,转染SV40T组(标记为FPTC-S)传代至p26,FPTC细胞传代至p23,转染SV40T+h TERT组(标记为FPTC-ST)传代至p19,细胞增殖能力较好;FPTC-S与FPTC-ST细胞均能够在基因水平稳定表达TPO、TG与TSHR;患者外周血中存在MLH1 R217C胚系突变;原代细胞存在BRAF V600E突变;原代细胞及永生化的细胞系中均存在MLH1 R217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FPTC永生化细胞系,且该细胞系中存在MLH1 R217C及BRAF V600E突变,该细胞系将为研究以上突变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研究模型。
郝伟静于洋王青松赵丽叶艳董莉李健森孟祥睿运新伟高明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永生化细胞系MLH1BRAF
超级增强子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超级增强子是由多个相邻近的普通增强子组成的、驱动调控细胞身份基因表达的一个大簇,该区域富集高密度的转录因子、辅因子及增强子相关表观修饰。超级增强子所驱动的异常转录基因对维持肿瘤细胞特性至关重要。肿瘤细胞通过组装自身超级增强子,显著促进多种癌基因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抑制超级增强子的活性,则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本文对目前报道的肿瘤细胞中超级增强子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调控,以及靶向超级增强子药物研发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研发新的针对超级增强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吴志强米泽云
关键词:增强子转录癌症
组蛋白赖氨酸修饰相关蛋白的鉴定研究
2017年
组蛋白翻译后修饰(Histon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HPTMs)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组蛋白赖氨酸修饰在调控酶的作用下动态变化,一方面改变了组蛋白与DNA的作用关系,一方面招募结合蛋白(readers),进而调控基因转录。这些组蛋白赖氨酸修饰相关蛋白蕴含着重要的生物学信息,它们的鉴定是理解其功能,解析表观遗传机制的关键。本文就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评述了组蛋白赖氨酸修饰相关蛋白的分析方法和应用研究。
毕文静张锴
关键词:组蛋白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组学质谱
PHF20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PHF20相互作用蛋白,初步揭示PHF20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免疫亲和纯化联合银染质谱的方法检测PHF20的相互作用蛋白。免疫共沉淀方法对质谱的结果进行验证。在干扰PHF20及对照乳腺癌细胞系中,用EdU和转移小室的实验检测PHF20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质谱结果显示,PHF20可以结合KDM4A和PRC2等复合物,免疫共沉淀验证了PHF20与各个复合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可信性。EdU和转移小室实验表明,干扰PHF20后与对照细胞相比,其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结论:PHF20在体内与多种表观遗传调控相关的复合物相互作用,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能力。
孙干成侯永强高杰邱熔芳
关键词:恶性肿瘤
敲低Tudor-S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患者长期预后却受血管再狭窄的制约,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表型转化是导致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构建敲低Tudor-SN稳定株,检测Tudor-SN基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为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和血管再狭窄发病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通过制备敲低Tudor-S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感染A7R5细胞,加入嘌呤霉素药物筛选出低表达Tudor-SN基因的稳定株;使用Western blot检测Tudor-SN敲低效果;在表型实验中,将A7R5细胞分为pLKO-Vector对照组和sh-Tudor-SN实验组,利用CCK-8实验、免疫荧光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A7R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变化;使用PDGF诱导pLKO-Vector对照组和sh-Tudor-SN实验组细胞表型转化,检测Tudor-SN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敲低Tudor-SN的shRNAs的重组慢病毒稳定株;表型实验结果显示,敲低Tudor-SN后,实验组从第3天起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迁移面积(1.6、1.7μm^(2))与对照组(2.7μm^(2))相比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能力增加(P<0.05);给予PDGF刺激,Tudor-SN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udor-SN蛋白表达有所增加(P<0.05)。结论敲低Tudor-SN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降低,凋亡水平增加,并且敲低Tudor-SN降低了PDGF诱导的VSMC表型转化,表明Tudor-SN蛋白参与并促进了VSMC表型转化。
刘明霞马锦征苏超杨洁魏民新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细胞迁移
生理病理状态下心肌代谢方式转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心肌功能障碍往往与代谢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代谢的研究为心肌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线索。本文总结了生理、病理进程中心肌代谢方式的差异、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以及针对疾病进程中重要靶点的药物,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马锦征苏超杨洁魏民新
关键词:代谢心脏缺血性心肌病心肌肥大糖尿病心脏病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病理特点及机制研究
2022年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在临床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小血管病,是由软脑膜、大脑皮质小动脉中外层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而引起的颅内血管局部淀粉样变性。部分CAA患者大脑皮质或软脑膜Aβ沉积相应的血管或周围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即CAA相关炎症(CAARI)[1]。其是CAA的罕见亚型。
徐艺园吴嵘耿鑫王菲
关键词:脑淀粉样血管病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痴呆甲泼尼龙
NCOR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核受体辅助抑制因子2(NCOR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NCOR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在细胞水平上,利用shRNA敲低结肠癌细胞系RKO和SW480细胞中NCOR2的表达,通过MTT、EdU、克隆形成及细胞凋亡实验探究敲低NCOR2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利用TCGA数据库基因表达数据,根据NCOR2的中位表达量将肿瘤组织分成NCOR2 mRNA高、低表达组,筛选两组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从高表达组下调基因中提取癌症相关的基因并分析其与NCOR2表达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NCOR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01),并且其高表达与结肠癌预后不良有关(P<0.05);细胞水平实验证明,干扰NCOR2表达后,RKO和SW480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且细胞凋亡水平增加。利用TCGA数据库发现,与低表达组相比,NCOR2高表达组共有176个上调基因,67个下调基因,并且基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COR2与NRIF3(r=-0.57,P<0.001)和CHAC2(r=-0.52,P<0.001)表达呈负相关。在细胞水平上,RT-qPCR实验同样证明,NCOR2敲低后导致NRIF3和CHAC2的mRNA表达升高(tNRIF3=-15.99、tCHAC2=-10.349,均P<0.05)。结论:NCOR2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为结肠癌诊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冯圣鋆武燕洁宣成昊兰蓓
关键词:结肠癌预后分析
CRL4B复合物抑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2021年
目的探讨CRL4B复合物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胰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shCUL4B组(转染CUL4B慢病毒)、shDDB1组[转染DNA损伤结合蛋白1(DDB1)慢病毒]和shCUL4B+siSFRP1组[转染CUL4B慢病毒+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siRNA]。对敲低CUL4B和DDB1的胰腺癌细胞系进行RNA测序(RNA-seq),寻找CRL4B复合物调控的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靶基因mRNA的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PCR实验鉴定CRL4B复合物直接调控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GEO、TCGA和GTEx数据库中胰腺癌相关肿瘤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的测序数据,分析CUL4B、DDB1和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相关性。结果RNA-seq结果显示,CRL4B复合物调控的靶基因涉及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信号通路。qRT-PCR检测结果显示,shCUL4B和shDDB1组待验证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IP-PCR实验结果显示,CRL4B复合物直接结合在NME1和SFRP1靶基因启动子区,敲低CUL4B的表达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2A第119位赖氨酸单泛素化富集减少。对照组PANC-1细胞增殖率为(32.10±3.58)%,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3.95±1.66)%和(22.38±0.77)%,均P<0.05];对照组AsPC-1细胞增殖率为(35.47±7.80)%,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9.60±3.58)%和(30.09±0.81)%,均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对照组PANC-1细胞迁移率为(53.18±3.70)%,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7.46±2.62)%和(44.99±9.18)%,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上皮标志物α-catenin和γ-catenin的表达分别为(1.00±0.03和1.01±0.11),低于shCUL4B组(分别为1.44±0.01和1.21±0.06,均P<0.05),对照组细胞间充质标志物
陈旸冷帅王艳
关键词:胰腺肿瘤
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固醇携带蛋白2mRNA的表达被引量:5
2003年
胆汁胆固醇高分泌,生成致石性胆汁,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固醇携带蛋白2(SCP2)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3.2×103的可溶性碱性蛋白,肝脏含量最高,存在于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内质网和胞质中.
张淑坤崔乃强李东华汤新之
关键词:胆囊胆固醇结石MRNA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