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院

作品数:20 被引量:250H指数:7
相关作者:于江华李德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工资
  • 3篇出口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银行
  • 2篇制造业
  • 2篇生产率
  • 2篇企业
  • 2篇全要素生产率
  • 2篇绩效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就业
  • 1篇动态面板
  • 1篇动态面板数据
  • 1篇动态性
  • 1篇学生就业
  • 1篇演化博弈
  • 1篇业绩
  • 1篇银行服务
  • 1篇银行资产
  • 1篇银行资产负债

机构

  • 20篇南京大学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财经学院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对外经贸...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2篇沈坤荣
  • 2篇赵曙东
  • 2篇项松林
  • 1篇魏浩
  • 1篇马野青
  • 1篇周茜
  • 1篇曲兆鹏
  • 1篇沈永建
  • 1篇邱扬
  • 1篇李德清
  • 1篇王林
  • 1篇周亚虹
  • 1篇范言慧
  • 1篇刘建森
  • 1篇王洪涛
  • 1篇陈冬华
  • 1篇丁宋涛
  • 1篇秦伟平
  • 1篇范从来
  • 1篇李杨

传媒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现代管理科学
  • 2篇中国经贸
  • 1篇世界经济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经济研究
  • 1篇财贸经济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经贸实践
  • 1篇高校招生(高...
  • 1篇嘉应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管理信息...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致富时代(下...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我国目前面临着怎样利用专利政策带到产业技术创新的内生驱动力,支持产业竞争力的增强与经济价值提升的问题,以政策链配置的角度指出专利政策融入到产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概念,静态分析产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向下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道路的构造,利用专利政策融入产业经济发展道路优化配置,增强专利政策对于产业经济发展的增效和增值意义。
亢一萍
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企业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新产品开发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分析了企业内部存在的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论证了环境动态性对这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以374家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企业同时采用这两种创新将会产生更好的新产品开发绩效,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探索式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
王林沈坤荣吴琼秦伟平
关键词: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环境动态性新产品开发绩效
“价值链嵌入”还是“融合演进”?——来自国际生产网络中非股权制度安排的思考被引量:2
2019年
当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对外开放水平再次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当今国际生产网络形式下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正面临着区域经济合作体制的制度设计的缺失。'一带一路'倡议为重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带来了契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处于'新常态'阶段,其内部主要特征之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又面临着引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诉求。相对于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自身所处的阶段来说,中国在构建世界新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必须抓住第二波全球化红利。本文研究认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融入国际生产网络并随之演化共生,而并非单纯地'嵌入'全球分工体系。同时基于网络演化博弈的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是伴随着国际生产网络的融合演进,而非传统意义的'进口替代'或是'出口导向'战略。
丁宋涛马野青马野青
关键词:融合演进演化博弈
服务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和异质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服务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其影响和作用机制包括: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和效率提升效应、优势叠加和集聚效应等。通过运用OECD-WTO增加值贸易面板数据,并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和分工地位双视角,经实证检验发现,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能显著增加一国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利益,而且能显著提升该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同服务行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就不同类型国家而言,不同服务行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还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上述发现可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繁华姜悦黄嘉雯
关键词: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
资金占用影响工资增长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分析了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对职工工资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年至2008年样本公司被大股东占用的非经营资金高达52900亿元,而同期上市公司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仅为14500亿元,被占用资金...
陈冬华范从来沈永建梁上坤
关键词:职工工资工资增长上市公司
职工激励、工资刚性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27
2010年
本文运用经验研究的方法,以556家国有非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数涵盖职工约50余万人,研究职工激励,发现职工工资存在分布结构的不均匀现象,少数高工资职工拉高了职工工资的平均数;职工工资存在向下的刚性和向上的刚性;工资刚性的存在影响了其对职工的激励效率;在工资具有弹性的样本中,工资增长与业绩增长显著正相关,工资增长对职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在工资具有刚性的样本中,工资增长率与业绩增长率没有显著相关性,工资增长对职工激励作用减弱;相对于向下的弹性,向上的弹性对企业业绩的提高产生更积极的影响;相对于向上的刚性,向下的刚性对企业业绩的提高产生更消极的影响。
陈冬华范从来沈永建周亚虹
关键词:工资刚性企业绩效
广东省生产资源结构性错配和扭曲程度测算
2021年
采用简化的HK模型据测算部门资源结构性错配程度和要素扭曲度,为资源优化配置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依据,测算结果表明:第一,从要素的角度看,资源错配和要素扭曲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劳动力是造成总错配的主要原因。第二,从区域的角度看,珠三角的资源配置效率显著高于广东省其他地区,其他地区存在较严重的资源错配,主要体现为相对过度投入。第三,从制造业行业看,制造业大部分细分行业的劳动力错配程度相对严重,但重化工等行业的资本错配比较严重。第四,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具有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第五,不同的企业规模具有各自的资源配置优势。由测算结果得到政策启示:改善资源配置要从劳动力要素市场、企业现代治理结构、区域协调发展、行业公平竞争等渠道多管齐下,从而提升整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
丘海斌
关键词:资源错配全要素生产率
新时代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经济体系被引量:26
2018年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推进现代化。中国新时代推进的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性。新时代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的现代化的领域涉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时代这"四化"有新的内容,为实现新时代现代化所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最为关键的是三个:一是创新体系,二是供给体系,三是制度体系。
洪银兴
关键词:经济体系
基于TOC约束的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本文根据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结合TOC约束理论和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特点,分析工程机械行业计划管理的特点和现状,重点对TOC约束下的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能力平衡、生产排程、配送管理等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和方案。
张启亮刘建森
关键词:工程机械
19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波动原因与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体现技术进步增长的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沿用传统的Solow模型方法,着重分析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特征和趋势。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波动状态,且有下行趋势,表明传统的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制造业发展的规模扩张模式正在快速弱化,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内涵增长动能尚未实现转换接续,迫切需要实施有效举措,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向由高水平、高效益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的内在原因包括: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不断减缓的重要原因,有效供给不足和产业深陷低端困局是外在不利影响因素,内生动力不足和技术成果尚未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资源错配和机制不健全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更为深层次体制因素。在对策方面,建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动力,把投入产出作为衡量要素投入质效的主要标准,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手段,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保障。
李震沈坤荣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