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

作品数:201 被引量:934H指数:15
相关作者:于晓峰杨俭英赵尚敏黄海宓林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7篇老年
  • 26篇老年人
  • 23篇脂肪
  • 20篇酒精
  • 20篇酒精性
  • 19篇非酒精性
  • 19篇非酒精性脂肪
  • 19篇肝病
  • 17篇螺杆菌
  • 17篇结肠
  • 17篇肠道
  • 16篇脂肪性
  • 16篇脂肪性肝病
  • 15篇胰腺
  • 15篇幽门螺
  • 15篇幽门螺杆菌
  • 15篇慢性
  • 15篇酒精性脂肪性...
  • 15篇非酒精性脂肪...
  • 14篇肿瘤

机构

  • 195篇复旦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3篇赣榆区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42篇于晓峰
  • 28篇保志军
  • 14篇姚健凤
  • 14篇顾同进
  • 12篇郑松柏
  • 12篇陈洁
  • 11篇胡晓娜
  • 10篇黄一沁
  • 9篇虞阳
  • 9篇童依丽
  • 8篇季大年
  • 8篇张赣生
  • 8篇项平
  • 8篇王一倩
  • 8篇邹健
  • 6篇尹曙明
  • 6篇赵尚敏
  • 5篇白姣姣
  • 5篇肖立
  • 5篇宓林

传媒

  • 58篇老年医学与保...
  • 19篇胃肠病学
  • 15篇国际消化病杂...
  • 9篇中华消化杂志
  • 7篇中华老年多器...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6篇肝脏
  • 5篇家庭用药
  • 4篇实用老年医学
  • 4篇中华胰腺病杂...
  • 4篇中华老年病研...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10篇2022
  • 15篇2021
  • 13篇2020
  • 15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25篇2014
  • 17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2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敲减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对肝细胞脂肪变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对脂肪肝细胞模型中肝细胞脂肪变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游离脂肪酸(FFA;亚油酸和棕榈酸混合物)诱导建立脂肪肝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LCAT1在脂肪肝细胞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构建空载小干扰RNA(siRNA)质粒和ALCAT1 siRNA质粒。以空载siRNA质粒转染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24 h,然后与FFA共培养24 h,设立脂肪肝细胞模型组;以ALCAT1 siRNA质粒转染L-02细胞24 h,然后与FFA共培养24 h,设立ALCAT1干预组;以常规培养基培养的L-0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脂滴沉积、线粒体形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自噬体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TOR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4-羟基壬烯醛(4-HNE)、活性氧和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细胞模型中ALCAT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9.26±0.83比1.02±0.12、0.35±0.02比0.1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2、6.83,P均<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和ALCAT1干预组的脂滴沉积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7.67±3.52和7.67±0.33比4.33±0.33),ALCAT1干预组脂滴沉积量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7.67±0.33比17.67±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7.07、2.82,P均<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线粒体肿胀程度高于空白对照组,而ALCAT1干预组线粒体肿胀程度低于脂肪肝细胞模型组。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的LC3-Ⅱ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0.43±0.01比0.2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P<0.05);脂肪肝细胞模型组的Beclin1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93±0.05
胡晓娜董方元姜鑫纪雪莹陈洁于晓峰保志军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肝细胞脂肪变自噬
长链非编码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调控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的结构类似于m RNA,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但却几乎不能编码蛋白质.lncR NA参与了许多真核细胞的生物活动,可以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在人类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凋亡分化等诸多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异常表达还与许多人类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lnc RNA在结直肠恶性肿瘤中的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姜鹤宇邹健于晓峰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
简易老年综合评估在社区门诊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简易老年综合评估(CGA)在社区医院门诊进行速评的应用效果和给予干预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7年9月30日在上海市1家二级医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评估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9)。评估干预组给予"简易CGA初筛+分次评估+干预"的流程化模式,对照组按普通门诊就诊模式(不评估和常规干预),随访1年,比较2组的综合患病情况、生活能力指标、再次入院和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出现1种或多种功能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者占比96.6%,视力下降占比72.4%,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占比36.2%,认知障碍占比17.2%;1年后随访,评估干预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07±14.11 vs 80.42±12.67,P=0.008),反复住院累计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5 vs 15,P=0.036);2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评分(19.78±3.93 vs 19.08±3.48,P=0.315)、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量表(MCIRS-G)评分(4.38±2.66 vs 4.69±3.01,P=0.549)和存活人数(58 vs 59,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CGA初筛量表便于社区门诊使用,能较好的识别轻度功能受损的老年综合征,配合积极干预可以逆转部分早期受损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陈子洁项丹妮石济顺庞怡刘成成倪勤张书富
关键词:门诊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重灾区,据报道我国现有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2亿,其中约有2千万人将死于与乙肝相关的疾病,故HBV感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有关对本病的防治,
顾同进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慢性HBV感染者原发性肝细胞癌表面抗原携带者
乳果糖与莫沙必利治疗老年患者慢性功能性便秘及伴随症状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评价乳果糖与莫沙必利对老年患者慢性功能性便秘及其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乳果糖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患者40例。乳果糖组予每天口服乳果糖1次,每次15ml,疗程为4周。莫沙必利组予以每天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3次,每次5mg,疗程为4周。分别在干预前后记录2组的Wexner便秘评分、焦虑自测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测量表(SDS)评分。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便秘的疗效及临床症状等改善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结果乳果糖组治疗便秘总有效率为75%(30/40),高于莫沙必利组35%(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果糖组在改善排便频率评分[0(0,1)和1(0,1)分]、排便困难评分[1(1,2)和2(1.25,3)分]、腹痛评分[1(0,2)和2(1,2)分]、排便时间评分[1(1,2)和2(1,2)分]方面优于莫沙必利组(均P<0.05)。乳果糖组中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占比较干预前降低[52.50%(21/40)和25.00%(10/40),P<0.05];莫沙必利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00%(28/40)和52.50%(21/40)]。结论乳果糖可改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便秘相关的焦虑、抑郁评分。
马后莲马建霞郑松柏王珂王军姚健凤
关键词:慢性功能性便秘乳果糖莫沙必利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被引量:3
2011年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反流至食管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胃酸或/和胆汁)过多,或在食管内停留时间过长,腐蚀食管黏膜,致使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根据内镜下表现的不同,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和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后者又称反流性食管炎),据有关资料报告,
顾同进黄海
关键词:老年人十二指肠内容物内镜下表现食管黏膜非糜烂性食管内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十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10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EG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腹痛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EG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胃肠镜检查并多部位活组织检查是EG确诊的必要手段,对疑似病例即使内镜下表现正常的部位也应行活组织检查,以提高对EG的诊断率。糖皮质激素是治疗EG的基础用药,疗效显著。
张嫣王一倩卢晨于晓峰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疑似病例糖皮质激素诊断率
多重基因分析系统评估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用GeXP多重基因分析系统直接检测取自胃活组织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DNA,分析其cagA,vacA和iceA三种毒力基因及其多重组合与消化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华东...
周丽芳保志军缪应新季大年赵付菊张景灏黄一沁赵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AVACAICEA
石杉碱甲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海马及下丘Lamin A/C、prelamin A及FACE1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海马及下丘laminA/C、prelaminA、FACEl的水平变化,并进-步明确石杉碱甲对D-半乳糖诱导的这些蛋白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半乳糖治疗组和D-半乳糖联合石杉碱甲组。D-半乳糖组每天皮下注射D-半乳糖300mg/Kg,共8W;D-半乳糖联合石杉碱甲组每天D-半乳糖300mg/Kg联合石杉碱甲0.1mg/Kg共同皮下注射,共8W。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3组大鼠海马、下丘laminA/C、prelaminA和FACEl的表达。结果海马中,laminA在对照组、D半乳糖+石杉碱甲组、D-半乳糖组中逐渐降低,laminC水平逐渐升高,prelaminA在对照组中最高,D-半乳糖组与D-半乳糖+石杉碱甲组无明显差异;FACEl在D-半乳糖+石杉碱甲组水平最高,对照组中水平最低。下丘中,laminA水平在D-半乳糖+石杉碱甲组最高,D-半乳糖组中最低;D-半乳糖组和D-半乳糖+石杉碱甲组lamin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D-半乳糖组与D-半乳糖+石杉碱甲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elaminA水平在对照组中最低,D-半乳糖+石杉碱甲组中最高;FACE1水平在对照组、D-半乳糖+石杉碱甲组、D-半乳糖组中逐渐升高。结论LaminA降低、laminC及FACE1升高预示着D-半乳糖诱导的海马及下丘衰老。石杉碱甲可以在-定程度上改善部分指标的变化,说明它有-定的延缓海马及下丘衰老的作用。
高占娟阮清伟胡晓娜刘方马海芬董方元保志军
关键词:石杉碱甲衰老海马下丘LAMINS
肠白塞病36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提高对肠白塞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肠白塞病患者36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白塞病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内镜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情况.计数资料间比较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疗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36例肠白塞病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中位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8.2&#177;6.8)年.91.7%(33/36)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迟于白塞病临床表现出现.36例患者均有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眼炎、关节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3.9%(23/36)、58.3%(21/36)、25.0%(9/36)、25.0%(9/36).主要的消化系统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便血,其中腹痛最为常见,发生率为75.0%(27/36).消化道出血、肠穿孔、肠梗阻、内瘘形成是常见的肠白塞病并发症,其发生率分别为36.1%(13/36)、2.8%(1/36)、2.8%(1/36)、2.8%(1/36).存在眼部病变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6例,女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0.111,P<0.05).55.6%(20/36)的患者ESR加快.27.8%(10/36)的患者CRP阳性.9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5例肠壁增厚,1例回盲瓣处见增殖性病灶.病变部位以回盲部最为多见,占36.1%(13/36),镜下表现以溃疡为主,活组织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非特异性急慢性炎性反应、炎性肉芽组织形成.22例患者接受柳氮磺吡啶治疗.24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白塞病复发后,5例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联合免疫抑制剂和TNF拮抗剂治疗,9例联合TNF拮抗剂治疗.所有病例均联用PPI.12例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接受口服沙利度胺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联用免疫抑制剂或TNF拮抗剂者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r=3.984,P<0.05).结论 肠白塞病患者中以青壮年者为多,消化系统症状多出现于白塞病临床症状
李文文项平管剑龙季大年王青青保志军
关键词:肠白塞病内镜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