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作品数:473 被引量:1,264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书玉刘贺梅殷春渊胡秀明洪德峰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4篇期刊文章
  • 26篇科技成果
  • 12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4篇标准

领域

  • 415篇农业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3篇栽培
  • 100篇玉米
  • 85篇小麦
  • 64篇栽培技术
  • 61篇高产
  • 52篇性状
  • 51篇选育
  • 48篇水稻
  • 30篇杂交
  • 29篇高产栽培
  • 27篇白菜
  • 27篇大白菜
  • 25篇育种
  • 23篇籽粒
  • 22篇基因
  • 22篇高产栽培技术
  • 19篇品种选育
  • 19篇强筋
  • 16篇农艺
  • 15篇玉米新品种

机构

  • 447篇新乡市农业科...
  • 20篇河南省农业科...
  • 20篇河南科技学院
  • 19篇河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安阳市农业科...
  • 5篇郑州大学
  • 5篇辉县市气象局
  • 4篇河南省种子管...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鹤壁市农业科...
  • 2篇河南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新乡学院
  • 2篇辉县市农业局
  • 2篇获嘉县农业局
  • 2篇周口市农业科...

作者

  • 59篇王书玉
  • 54篇刘贺梅
  • 50篇孙建权
  • 44篇胡秀明
  • 43篇王和乐
  • 40篇殷春渊
  • 38篇张学舜
  • 34篇蒋志凯
  • 32篇魏锋
  • 32篇朱红彩
  • 32篇马毅
  • 32篇范永胜
  • 31篇洪德峰
  • 30篇原让花
  • 30篇刘经纬
  • 27篇肖艳
  • 26篇董彦琪
  • 23篇卫晓轶
  • 23篇赵宗武
  • 23篇马俊峰

传媒

  • 84篇种业导刊
  • 41篇河南农业科学
  • 32篇长江蔬菜
  • 27篇山东农业科学
  • 25篇种子科技
  • 16篇安徽农业科学
  • 14篇农业科技通讯
  • 10篇北方园艺
  • 10篇中国种业
  • 9篇蔬菜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浙江农业科学
  • 8篇中国瓜菜
  • 7篇安徽农学通报
  • 7篇食用菌
  • 5篇玉米科学
  • 5篇河南农业
  • 5篇现代农业科技
  • 4篇种子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24篇2024
  • 46篇2023
  • 13篇2022
  • 14篇2021
  • 19篇2020
  • 15篇2019
  • 22篇2018
  • 18篇2017
  • 20篇2016
  • 28篇2015
  • 33篇2014
  • 34篇2013
  • 18篇2012
  • 32篇2011
  • 22篇2010
  • 24篇2009
  • 25篇2008
  • 19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4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稻518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8年
玉稻51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同培育的常规粳稻早熟优质品种,2015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在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示范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抗倒性好、分蘖力较强、籽粒饱满、穗大粒多、米质优、成熟落黄好等特点。该文介绍了玉稻518的特征特性及示范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朱红彩窦士树马海涛张素平屈涛孙玉镯王书玉
关键词:栽培技术
优良食味米胚乳淀粉粒显微结构初步研究
2022年
研究淀粉粒结构与稻米食味的关系,明确不同食味值稻米的淀粉结构差异基础。本试验采用生物显微镜观测技术,对不同灌浆时段的籽粒胚乳进行切片解剖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灌浆时期,籽粒胚乳淀粉结构存在差异,灌浆初期,淀粉粒以小颗粒为主,结构基本上呈圆球形或多边体形,大颗粒零星分布呈不规则多边体形或梭形;灌浆中期,淀粉大颗粒逐渐增多,体积逐渐增大,大小颗粒有明显分层现象;灌浆后期,淀粉颗粒大小基本趋于一致,无明显的分层现象,大多呈多边体形或球形,颗粒以单粒或团状复粒形态存在。高食味值水稻籽粒淀粉颗粒间排列较紧密,淀粉粒多以复粒形态存在;低食味值水稻籽粒淀粉颗粒大小不均,颗粒间空隙较大,淀粉粒多以单粒形态存在。胚乳淀粉粒结构差异可能是不同食味米食味品质差异的物理基础。
殷春渊王书玉刘贺梅孙建权胡秀明王和乐张金霞张倩倩田芳慧马朝阳刘经纬张瑞平李习军张栩
关键词:水稻食味淀粉粒显微结构胚乳
9个黄皮辣椒“三系”杂交组合F_1代优势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以雄性不育系-161A为母本,9个鲜食辣椒恢复系为父本,采用顶交法配制9个杂交组合,针对F_1代10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发现,辣椒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各性状优势差异较大,并且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的优势表现也不同,其中开展度、叶柄长、单株产量等性状的超亲优势较为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高、开展度呈现正相关。因此,在辣椒优势育种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
郭志伟刘贺娟李贞霞陈昊放
关键词:辣椒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性状
平菇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
2023年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鲁欣欣邹明徐鹏亮甄俊琦靳荣线
关键词:平菇集约化发酵料栽培
大葱生理性干尖与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被引量:5
2006年
赵彩霞王春风
关键词:干尖现象灰霉病大葱生理性生长发育过程
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与普通优良品种间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选用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和3个优良普通棉品种为亲本,采用NCI遗传设计对F1的铃重、绒长、衣分、子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F1的Bt基因半合子的状态下,F1各性状与中亲及双亲之间回归关系不显著;亲本中,特大铃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都表现出较大的正值;95-26的铃重、衣分和子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的表现极为突出。衣分的特殊配合力以A2×B3最好,A4×B2次之;铃重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表现较好的组合依次是:A1×B2,A5×B1,A5×B3,绒长的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组合依次是:A4×B2,A3×B3,A2×B2。
马海涛
关键词:转BT基因棉配合力
新稻10号及机插秧技术要点
2013年
介绍了新稻10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提出配套的机插秧种植技术,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优势。
胡秀明王书玉薛应征刘贺梅孙建权王和乐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
不同深耕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植株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以深耕(常规耕作)、秸秆还(不还)田为要素组合5种不同处理,研究其对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灌浆速率(百粒重)、下部茎节、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籽粒在灌浆前期干重快速增长,而后平缓持续增长;秸秆还田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影响较大,对下部茎节的节长和茎粗影响也较大;隔1年深耕+秸秆还田处理在夏玉米的各个测定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处理。可见,深耕和秸秆还田可增加夏玉米籽粒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叶面积指数,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洪德峰陈红唐振海马俊峰卫晓轶马毅魏锋马晓红张学舜
关键词:深耕秸秆还田夏玉米
2012—2017年河南省参试粳稻品种品质特性分析
2024年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稻区粳稻品种的品质特性,培育和改良优质水稻品种。以2012—2017年河南省参试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河南不同稻区不同年份稻米品质之间的差异及其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对近6年河南稻区参试的粳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指标进行变异分析,加工品质的变异系数以出糙率最小1.92%,整精米率最大13.04%;外观品质变异系数以垩白度最大为79.13%。豫南组以粒形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小16.24%,沿黄组以粒长变异系数最小4.13%;蒸煮食味品质两组表现一致。主成分分析发现,豫南组提取4个主成分因子,沿黄组提取5个主成分因子。品质指标聚类分析可把参试品种(系)划分为3个类群,优质群品种可供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夏彦莉王玲燕殷春渊窦士树闫春霞闫政敏
关键词:粳稻
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防治菊花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2023年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及2种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戊菌唑水乳剂)对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防治效果最好,为87.8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00.35 mg/L防效次之,但也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86.00 mg/L防效最差,仅为73.65%。因此,生产上可以采用2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剂114.70 mg/L来防治菊花白粉病。
任帅马飞李梦荷范永胜朱红彩朱坤郭战备
关键词:菊花白粉病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