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作品数:2,495 被引量:7,367H指数:29
相关作者:谢立科高健生亢泽峰庄曾渊唐由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69篇期刊文章
  • 574篇会议论文
  • 62篇专利
  • 19篇科技成果
  • 17篇标准

领域

  • 2,292篇医药卫生
  • 19篇文化科学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政治法律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生物学
  • 7篇机械工程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文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29篇网膜
  • 423篇视网膜
  • 423篇中医
  • 250篇病变
  • 207篇黄斑
  • 188篇糖尿
  • 187篇糖尿病
  • 180篇血管
  • 180篇细胞
  • 164篇眼科
  • 146篇视网膜病
  • 146篇视网膜病变
  • 146篇中药
  • 139篇膜炎
  • 130篇视神经
  • 130篇中医药
  • 124篇疗效
  • 121篇青光
  • 120篇青光眼
  • 110篇近视

机构

  • 2,44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9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98篇中国中医科学...
  • 81篇中国中医科学...
  • 76篇北京中医药大...
  • 72篇中国中医科学...
  • 50篇首都医科大学
  • 49篇北京中医药大...
  • 38篇广州中医药大...
  • 38篇中日友好医院
  • 30篇山东中医药大...
  • 27篇天津中医药大...
  • 2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2篇青海大学
  • 2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1篇空军总医院
  • 18篇北京世纪坛医...
  • 17篇长春中医药大...

作者

  • 209篇谢立科
  • 191篇亢泽峰
  • 179篇高健生
  • 169篇庄曾渊
  • 167篇接传红
  • 137篇唐由之
  • 129篇宋剑涛
  • 128篇梁丽娜
  • 113篇张丽霞
  • 111篇郝晓凤
  • 96篇王影
  • 82篇严京
  • 82篇杨薇
  • 81篇冯俊
  • 72篇吴正正
  • 70篇杨永升
  • 67篇张明明
  • 65篇朱瑜琪
  • 61篇张红
  • 61篇秦虹

传媒

  • 607篇中国中医眼科...
  • 49篇国际眼科杂志
  • 48篇中华中医药杂...
  • 44篇中国中医基础...
  • 41篇眼科新进展
  • 40篇中医杂志
  • 33篇健康世界
  • 29篇世界中西医结...
  • 28篇北京中医药
  • 27篇中国医药导报
  • 2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1篇中医药管理杂...
  • 20篇世界中医药
  • 20篇世界中医药学...
  • 18篇中国实验方剂...
  • 18篇临床眼科杂志
  • 18篇国际中医中药...
  • 17篇世界睡眠医学...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16篇2024
  • 215篇2023
  • 181篇2022
  • 188篇2021
  • 129篇2020
  • 105篇2019
  • 133篇2018
  • 177篇2017
  • 153篇2016
  • 118篇2015
  • 168篇2014
  • 134篇2013
  • 81篇2012
  • 150篇2011
  • 121篇2010
  • 114篇2009
  • 75篇2008
  • 94篇2007
  • 84篇2006
  • 2篇2005
2,4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聚类分析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 方法:以199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药汤剂联合西医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
吴建军李欣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药治疗配伍规律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OSAHS与眼病的临床研究
谢立科郝晓凤侯乐祁怡馨
麻黄在眼科的应用
2015年
本文阐述了麻黄的功效,总结了麻黄在眼科的应用,意在唤醒眼科医生对麻黄这一眼病良药的重视。
盛倩罗旭昇杨薇郝进刘绍燕周尚昆魏春秀王婷
关键词:麻黄眼科
电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多中心临床观察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观察电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三盲对照设计,对3个中心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予电梅花针治疗,每次10分钟,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5天。对照组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每晚睡前1次,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5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等变化。结果 3个中心共获得病例355例(705眼)。治疗组(178例,354眼)总有效率83.9%,对照组(177例,351眼)总有效率3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晶状体前后径、睫状体厚度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较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梅花针治疗可以纠正调节痉挛所造成的屈光不正,可以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力。
张守康邓晓辉张丽霞赵晓军窦惠芳王志强
关键词:近视电梅花针
SMILE和Trans-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全激光表层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中低度近视后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低度近视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和Trans-PRK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裸眼视力(NE)、等效球镜度(SE)、眩光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检查,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其变化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NE较术前均明显提高,术后各时间点N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SI值和MTF cut-off值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MILE和Trans-PRK治疗均能有效改变患者NE情况,且拥有较好的术后视觉质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
张月强
关键词:SMILE中低度近视视觉质量
现存中医眼科古籍书目信息的计量分析与思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对现存中医眼科专著文献书目进行统计与分析,揭示古代中医眼科文献的存世状况与发展演变规律。方法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的所有眼科书目信息,从文献的成书时间、版本年代、版本类型、存世古籍版本数、收录于丛书情况、现代影印与整理出版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59种中医眼科文献,成书于1911年(含1911年)前的古代文献159种,成书于民国时期文献100种;版本年为明代8种、清代82种、民国104种、年代不详65种;版本类型主要为抄本、刻本、铅印本、石印本等;眼科孤本文献共计162种,占全部总量的62.55%;有42种眼科文献被影印或整理校点出版,占全部总量的16.22%。结论中医眼科专著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医眼科的理论与诊疗技术水平发展情况,现存古代眼科文献及其中蕴含的中医眼科理论与知识精华,亟待抢救整理与发掘利用。
佟琳刘兵邓景鹏刘大军杨永升胡雪原亢泽峰霍蕊莉
关键词:中医古籍文献计量学
中医传统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中医传统疗法除了中药内服外,包括如针刺、灸、外敷等。这些治疗方法在我国已经近2000 年的历史,在很多眼科疾病中这些治疗方法应用亦十分有效。总结临床常用中医传统疗法在眼科中的应用。
王影柏梅魏彬彬王军杰赵子德梁俊
关键词:中医传统疗法眼科视神经病变甲状腺相关眼病
衍射型双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功能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衍射型双焦点(ZEISS AT LISE 809M)和单焦点(ZEISS 603P)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觉质量和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7 年2 月行白内障超声乳...
冯骅王慧娟秦虹钟瑞生
不同中医内治法对实验性家兔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干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中医内治法对庆大霉素致家兔视网膜尤其是血管损伤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探讨庆大霉素对视网膜毒性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尤其是视网膜血管炎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方法:将SOOug庆...
张志芳李庆生潘琳
关键词:中医内治法视网膜血管病变免疫组织化学炎症反应
文献传递
空腹血糖受损中医证型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索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中医证型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空腹血糖受损和预防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92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年龄、性别、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素分泌指数(HOMA-β)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论:IFG中医证型以肝胃郁热证最为多见,其次为气滞痰凝证、气虚痰湿证和阴虚气滞证。IFG中医证型与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定相关性,胰岛β细胞功能可以作为临床中医辨证参考。
孙睦
关键词:糖尿病
共2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