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作品数:14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朱从波田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宝天曼
  • 8篇保护区
  • 7篇自然保护
  • 7篇自然保护区
  • 7篇宝天曼自然保...
  • 4篇物种
  • 3篇样地
  • 3篇植物
  • 3篇区系
  • 2篇野菜
  • 2篇幼苗
  • 2篇幼苗库
  • 2篇郁闭
  • 2篇郁闭度
  • 2篇珍稀
  • 2篇珍稀植物
  • 2篇锐齿栎
  • 2篇山野菜
  • 2篇区系成分
  • 2篇群落

机构

  • 14篇国家林业局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南农业职业...

作者

  • 14篇朱学灵
  • 6篇刘晓静
  • 4篇叶永忠
  • 3篇袁志良
  • 3篇庄静静
  • 3篇田野
  • 3篇朱从波
  • 2篇吴明作
  • 2篇崔向慧
  • 2篇姚松
  • 1篇冯建灿
  • 1篇梅世秀
  • 1篇姚忠臣
  • 1篇殷卫抗
  • 1篇张志铭
  • 1篇沙迎迎
  • 1篇陈光清
  • 1篇陈涛
  • 1篇黄萍
  • 1篇郭建荣

传媒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锐齿栎林下紫花碎米荠的生长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紫花碎米荠是伏牛山区重要的山野菜之一。通过人工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郁闭度锐齿栎林下种植密度对紫花碎米荠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碎米荠株高、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个体根生物量均随郁闭度增加而增加,随种植密度增大而下降;群体生物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种植密度先增加后下降,最大值出现在高密度的D5(即株行距15 cm×15 cm种植)处理;根冠比在不同郁闭度下差异不明显,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就宝天曼地区而言,锐齿栎-紫花碎米荠林菜复合种植模式应在郁闭度较大锐齿栎林下以高密度推广种植。
刘晓静朱学灵田野姚松朱从波
关键词:锐齿栎宝天曼种植密度郁闭度
郁闭度和种植密度对宝天曼天然锐齿栎林下苦荬菜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野外控制试验的方法,开展不同郁闭度天然锐齿栎林下苦荬菜密度梯度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锐齿栎-苦荬菜的林菜复合经营体系中,锐齿栎林分郁闭度和苦荬菜种植密度对苦荬菜地径的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苦荬菜的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苦荬菜株高和单株生物量随着林分郁闭度和种植密度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但苦荬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郁闭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宝天曼地区,适宜在中低郁闭度锐齿栎林下推广种植苦荬菜.
刘晓静朱学灵姚松田野朱从波
关键词:苦荬菜郁闭度种植密度宝天曼
林火干扰对栎类群落幼苗天然更新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地表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类幼苗库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火后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内有木本幼苗25科37属49种,随着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增多,灌木幼苗数量减少,但栎类幼苗始终占据优势;林下幼苗库的密度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步变小,栎类幼苗密度则呈现出从高到低再升高然后变低的趋势,栎类幼苗密度在火后1年最高,平均达到(2.30±2.9)株/(10 m2);栎类幼苗密度变化出现2个过程,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与恢复15年幼苗密度之间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恢复阶段的栎类幼苗库与对照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幼苗库不同恢复阶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H′)之间有极显著差异。随演替时间的增加,乔木实生苗比例逐渐增加,乔木根蘖苗的比例不断减少。林火干扰对栎类Ⅰ、Ⅱ和Ⅲ的幼苗高度分配和苗木转化率有显著影响,但火烧干扰对Ⅳ级以上幼苗的高度分布和转化率影响不显著。
朱学灵刘晓静朱从波陈涛
关键词:幼苗库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对宝天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普遍调查,发现该区山野菜种类为189种,隶属161属66科,并对山野菜水平分布、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从海拔600~1830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海拔600~1000m山野菜种类最多,海拔1600~1800m山野菜数量最少。山野菜随海拔梯度的分布与宝天曼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有所不同,呈中间高度膨胀而峰值偏向低海拔的特点;相邻海拔段的山野菜植物种类相似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系数越小。影响宝天曼保护区山野菜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海拔高度、群落温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以及人为因素。
朱学灵姚忠臣
关键词:山野菜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区系成分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短柄枹林1公顷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深入了解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树种的多样性,参照巴拿马巴罗克罗拉多岛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9年在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块面积为1hm2的短柄枹林永久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详细的定位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被监测的树木个体数为2 481个,隶属于27科47属71种;短柄枹林样地共分为4个基本层次,乔木Ⅰ层主要有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乔木Ⅱ层主要由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Chinensis)、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组成,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等,草本层主要由细叶薹草(Carex duriu-sata subsp.stenophylloides)等组成;样地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25个属,占总属数的50.98%,兼具热带成分,共10个属,占总属数的21.28%;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在群落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从径级结构来看,栓皮栎的更新较差;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可以看出,样地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为主,但优势种短柄枹和栓皮栎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
沙迎迎袁志良朱学灵庄静静殷卫抗郭建荣叶永忠
关键词:物种组成植物区系径级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林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林群落幼苗库动态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地表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库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地表火干扰后栎林群落内有木本幼苗25科37属49种,随着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增多,灌木幼苗数量减少,但栎类幼苗始终占据优势;林下幼苗库的密度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步变小,栎类幼苗密度则呈现出从高到低再升高然后变低的趋势,栎类幼苗密度在火后1年最高,平均达到(2.30±2.9)株.(10 m2)-1;林下幼苗库恢复1年与恢复10年之间、恢复15年和对照林的密度差异显著,但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的幼苗库与对照林的幼苗密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栎类幼苗密度变化出现2个过程,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与恢复15年幼苗密度之间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恢复阶段的栎类幼苗库与对照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幼苗库不同恢复阶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H')之间有极显著差异;相邻恢复阶段共有的幼苗物种较多,相似系数较大,以每2种不同恢复阶段的栎林群落进行比较,其共有物种数量为4 17种。随演替时间的增加,乔木实生苗比例逐渐增加,乔木根蘖苗的比例不断减少,到植被恢复后5年,栎类群落林下没有发现根蘖苗生存,而林下灌木幼苗也在恢复10年的群落内消失。林火干扰对栎类Ⅰ、Ⅱ和Ⅲ级的幼苗高度分配和苗木转化率有显著影响,但火烧干扰对Ⅳ级以上幼苗的高度分布和转化率影响不显著。
朱学灵崔向慧刘晓静
关键词:幼苗库
旅游活动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陕西紫茎林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旅游活动对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紫茎林干扰状态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干扰状态下其林地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K含量和酶活性下降,而全P含量增加;在其干扰区林下植物种类增加,植物区系组成趋于丰富,生活型改变;Shannon-W e iner指数增大。
朱学灵吴明作
关键词:旅游活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群落
宝天曼固定样地林窗特征及与林窗边缘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深入理解宝天曼保护区内林窗的形成特征及其形成与林窗边缘木的关系,对核心区内25 hm2固定监测样地的林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分别为36个和46个,CG的平均面积为18.2 m2,以<15 m2的数量比最大,而31~45 m2的面积比最大,分别为53%和29%;EG的平均面积为133.6 m2,以101~150 m2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48%和42%;林窗形成木主要以锐齿槲栎(Quercusaliena)为主,其次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和葛罗槭(Acer grosseri),各占林窗形成木的65.5%,21.8%和3.6%;倒树、枯树或平地是林窗形成的主要原因,各占形成林窗的8.9%,55.6%,5.5%;林窗边缘木主要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为主,胸径范围为20~50 cm.
庄静静刘晓静叶永忠朱学灵
关键词:林窗林隙
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论述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我国生物圈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开发标准。根据宝天曼生物圈保护区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在功能分区、开发程序、设施建设、机构设置、社区参与和可持续管理等方面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并把公众教育设施和环保设施的建设作为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特征。
朱学灵陈光清崔向慧
关键词: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宝天曼
地表火对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时间序列代替空间序列的方法,对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地表火影响在不同时间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保育、积累营养物质、负离子提供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7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地表火干扰造成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价值在时间序列上依次为1年是24.95万元.hm-2,5年是11.68万元.hm-2,10年是4.91万元.hm-2,15年是0.68万元.hm-2;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排序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病虫害防治>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生物保育,其中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两项的损失占总损失量的70%左右,这表明地表火主要影响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
刘晓静朱学灵田野朱从波
关键词:宝天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