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作品数:137 被引量:792H指数:15
相关作者:李苏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8篇经济管理
  • 16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政治法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4篇林产
  • 34篇林产品
  • 18篇木质林产品
  • 17篇家具
  • 13篇出口
  • 12篇林业
  • 11篇家具产业
  • 10篇林权
  • 9篇森林资源
  • 9篇木材
  • 9篇产业集聚
  • 8篇
  • 7篇生态
  • 7篇实证
  • 7篇林产品贸易
  • 7篇林权流转
  • 7篇金融
  • 7篇金融危机
  • 6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机构

  • 132篇国家林业局
  • 119篇南京林业大学
  • 32篇金陵科技学院
  • 24篇南京大学
  • 6篇南京森林警察...
  • 4篇江南大学
  • 4篇黄山学院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密西西比州立...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常州工程职业...
  • 1篇山西省商务厅
  • 1篇江西省林业厅

作者

  • 76篇聂影
  • 54篇杨红强
  • 13篇沈文星
  • 13篇曾杰杰
  • 12篇苏世伟
  • 12篇曾华锋
  • 10篇乔永平
  • 9篇季春艺
  • 7篇顾晓燕
  • 6篇张寒
  • 6篇陈积敏
  • 5篇钱静
  • 5篇张旭芳
  • 4篇耿利敏
  • 4篇牛利民
  • 4篇朱文
  • 4篇刘甜
  • 4篇王珊珊
  • 3篇蒋莹
  • 3篇戴明辉

传媒

  • 34篇林业经济
  • 9篇世界林业研究
  • 7篇林业经济问题
  • 5篇资源科学
  • 5篇中国人口·资...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生态经济
  • 4篇第十届中国林...
  • 3篇林业科学
  • 3篇技术经济与管...
  • 3篇对外经贸实务
  • 3篇中国林业经济
  • 2篇生产力研究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国际商务(对...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农林经济管理...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16篇2011
  • 19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融危机下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市场布局优化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选取2003~2006年中国30个主要出口国(地区)的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基于引力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和贸易制度安排对贸易有促进作用,距离是双边贸易的阻碍因素。通过出口市场的贸易潜力测算,提出金融危机下出口市场布局优化的建议。
顾晓燕聂影
关键词:引力模型木质林产品金融危机
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研究进展:文献述评被引量:14
2011年
从国际贸易隐含污染排放转移的视角分析了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趋势,概述了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一般核算方法,总结了国际上研究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现状与进展。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能源综合效率较低,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高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对碳排放责任分担机制进行了梳理,传统的基于领土责任的碳排放核算不仅对发展中国家不利,还会引起"碳泄漏"现象的发生和全球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考虑贸易因素的碳排放核算对未来温室气体减排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季春艺杨红强
关键词: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
林产品绿色采购社会福利效应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结合国外绿色采购的实践状况,分析了绿色采购在林产品贸易中对大小国的社会福利效应,提出绿色采购对小国福利损失的影响大于其对大国的影响,并对绿色采购在中国的实施进行了展望。
管志杰杨红强聂影
关键词:林产品社会福利
林产品贸易对农民林业收入及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运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林产品贸易对农民林业收入及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认为,我国林产品进口和出口贸易对我国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为正,但前者的影响较小,并且二者与我国农村基尼系数均为正相关关系。此外发现,林业贸易有恶化收入分配的作用。
牛利民沈文星
关键词:林产品贸易林业收入
政府对森林资源产权市场的干预被引量:3
2007年
森林资源产权市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因而政府有必要对其进行干预,干预的内容包括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和完善森林资源产权市场规则、森林资源产权市场进出规则及交易规则,培育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中心、提供信息服务、限制垄断势力维护竞争等。通过政府的干预,促进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乔永平曾华锋聂影
关键词:政府干预
林产品生物碳通量的动态生命周期评估被引量:6
2020年
将时间因素和生物碳通量纳入林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通过动态生命周期分析法(Dynamic Life Cycle Assessment,DLCA),确定林产品生产、使用和废弃阶段替代化石能源的净温室气体减排和对森林碳损失的净弥补时间。首先,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和封存的动态生命周期清单,评估刨花板全生命周期的碳动态和碳足迹;其次,根据ISO 14040和PAS 2050标准提供的静态生命周期分析法分别核算包含与不包含碳储计算的碳足迹,量化时间因素和生物碳通量对于碳足迹结果差异的影响程度;最后,对比自然生长状态的森林碳汇情境,评估刨花板使用和废弃阶段替代化石燃料实现净气候减排所需的时间。研究表明:①时间因素和生物碳通量核算对碳足迹结果影响较大(223.34%),忽视时间因素会低估刨花板的减排贡献(18.98%)。②动态生命周期分析法可准确评估生物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问题,但对时间范围非常敏感(75.19%和113.25%)。③生产、使用林产品以及林产品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是实现长期气候减排的有效方式,在100a的时间范围能够弥补因森林砍伐造成的碳损失,从而实现碳中性。
王珊珊张寒聂影杨红强
关键词:碳足迹刨花板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基于全球HWP碳库替代减排的责任分担被引量:3
2015年
从"减排能力原则"的视角,依据全球20个代表性HWP生产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效率提升速率设置4个分析情景,使用GFPM模型模拟并评价2010—2030年全球HWP碳库变动和相应的责任分担。研究表明:1技术效率是提升全球HWP碳库水平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若以既定于样本国平均进步速率提升自身技术效率,可以实现2.9×103Tg C的全球碳库增量。2发达国家HWP碳库替代减排的能力较强,应承担76%~97%的责任,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分担仅需发达国家的11%~31%。3美国、瑞典、芬兰和德国是全球HWP碳库替代减排责任的主要承担国,中国技术效率优势明显,其HWP碳库的减排替代将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分担贡献。
杨红强张小标
关键词: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技术效率
中国原木进口对洲际森林生态足迹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了1995~2007年中国原木进口引起的森林生态足迹转移,特别关注了中国原木进口的森林生态足迹与全球森林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虽然从欧洲原木进口的森林生态足迹输入有明显增长,但中国原木需求更多依赖本国供给,对亚洲、大洋洲及非洲等区域影响较小,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原木进口严重威胁到世界森林资源。
季春艺杨红强聂影
关键词:原木进口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美国木质林产品碳流动的变动周期及减排策略被引量:6
2013年
文章比较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eCC)木质林产品碳核算的评价模型,分别运用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大气流动法对1961~2012年的美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美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存总体呈上升趋势,木质林产品的碳流动与美国爆发的四次经济危机等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就储量变化法核算来看,2012年美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达到2395.34百万吨,对美国国家碳库的正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进一步跟踪美国在减排领域的政策调整,发现其政策效应对应对气候问题具有积极影响,美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及其减排政策对于我国利用林产品提高碳储量、调整减排策略及应对气候谈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旭芳杨红强
关键词:木质林产品减排策略
农作物秸秆资源生态转化方式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分析了我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禀赋,比较了秸秆资源生态转化技术,探讨了国内外秸秆资源生态转化的发展进程与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12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7.50亿t,折合标准煤3.88亿t;我国秸秆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在经济富裕地区、地广人稀的产粮地区和能源产区秸秆资源丰富,生态转化潜力较大;秸秆资源的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是我国生态转化的2种可行方式;农作物秸秆密度较低的资源属性、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现有政策制度设计和监督实施的缺陷,是秸秆规模化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
苏世伟朱文聂影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能源化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