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作品数:31 被引量:362H指数:8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诊治
  • 7篇诊治指南
  • 7篇卒中
  • 7篇痴呆
  • 5篇院内卒中
  • 4篇蛋白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缺血性卒中
  • 3篇淀粉样
  • 3篇氨酸
  • 2篇电刺激
  • 2篇淀粉样变
  • 2篇心肌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治疗
  • 2篇神经电
  • 2篇神经电刺激
  • 2篇受体
  • 2篇天冬氨酸

机构

  • 31篇北京协和医学...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7篇北京医院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市精神卫...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武汉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兰州军区乌鲁...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7篇广州市脑科医...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航空工业中心...
  • 1篇赤峰学院

作者

  • 7篇张朝东
  • 7篇王荫华
  • 7篇张振馨
  • 7篇贾建平
  • 7篇蔡晓杰
  • 7篇唐牟尼
  • 7篇李焰生
  • 7篇杨莘
  • 7篇罗本燕
  • 7篇周爱红
  • 7篇肖世富
  • 7篇魏翠柏
  • 7篇章军建
  • 7篇陈晓春
  • 7篇彭丹涛
  • 7篇丁新生
  • 7篇汪凯
  • 7篇徐江涛
  • 7篇张晓君
  • 4篇高山

传媒

  • 9篇中国卒中杂志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国微循环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是一种临床异质性高、以进行性心力衰竭为特征的心肌病,易误诊且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描述该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30例ATTR-CM住院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症状发作至确诊时间、主要表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34,56)岁,其中男性23例(76.7%),29例为突变型,1例为野生型,从症状发作至确诊中位时间为30(21,40)个月。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以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受累为主(87.7%)。14例(46.7%)患者有心脏受累症状,主要表现为晕厥(43.3%)、气短(33.3%)和下肢肿(23.3%)。超声心动图提示,所有患者(100%)均有左心室肥厚,21例(70.0%)合并舒张功能异常,14例(46.7%)合并心包积液,6例(20.0%)左心室射血分数<50%。22例(73.3%)患者心电图结果异常,最常见的表现是假性梗死Q波(46.7%),其次为传导异常(43.3%)和肢体导联低电压(43.3%)。2例突变型ATTR-CM患者分别接受肝脏移植和间断氯苯唑酸治疗,其余患者仅接受对症治疗。5例患者失访,其余25例患者中位随访18(8,42)个月的结果显示,患者确诊ATTR-CM后的中位生存期为30(20,39)个月;13例(52.0%)患者死亡,死因以心力衰竭(7例,53.8%)及心原性猝死(4例,30.8%)为主。结论:ATTR-CM临床异质性高,多以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起病,心脏受累明确但症状不突出,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心室肥厚且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电图异常主要为假性梗死Q波、肢体导联低电压、传导异常;在无有效药物干预下总体预后不佳。
何山田庄关鸿志田然张抒扬
关键词:罕见病系统性淀粉样变性转甲状腺素蛋白遗传性野生型
论“腔隙性脑梗死”被引量:5
2011年
当有人在说“腔隙性脑梗死”的时候,我们能确切地明白他在说什么吗?①他可能在说是因为穿支动脉自身病变引起的、发生在脑深部的、直径〈1.5-2.0cm的、有临床卒中事件的脑梗死;②也可能仅仅在说发生在脑深部的、直径〈1.5-2.0cm的、有临床卒中事件的脑梗死;
高山
关键词:脑梗死小动脉
“论‘腔隙性脑梗死’”后记
2011年
2010年10月4日,我在叩诊锤论坛发了一个帖子,题为:论“腔梗”(叩诊锤论坛网址:http:∥www.rhammer.cn/forum/)。在第1帖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腔梗”?多少人在谈论腔梗,又有多少人为之神伤!我就是其中一个!有关“腔隙性脑梗死”的想法陆陆续续在论坛上写了不少,也和诸多同仁探讨过不少,但仍然是说不清道不明。昨日傍晚有事去医院,
高山
关键词:脑梗死
CISS的诞生和发展被引量:11
2011年
2011年2月15日,“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一文在《Front Neurol》网上正式发表。
高山
关键词:卒中
ALS患者RNS与SFEMG诊断一致性的比较
目的 探讨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a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与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张洁邢岩崔丽英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痴呆分型及诊断标准被引量:128
2011年
痴呆病因多种、表现多样,出于不同的临床或研究目的,对痴呆有多种分类和诊断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如何选择,是摆在临床医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写作组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写了痴呆分型及诊断标准指南,以供参考。本指南中文献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标准参见本杂志刊载系列中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一):痴呆诊断流程》一文(见本刊2011年91卷第9期577—581页)。
贾建平王荫华李焰生陈晓春丁新生张振馨张晓君张朝东杨莘汪凯肖世富周爱红罗本燕唐牟尼徐江涛章军建彭丹涛蔡晓杰魏翠柏
关键词:诊治指南痴呆
优化院内卒中救治体系对院内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与预后的影响: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基于北京协和医院自2021年以来构建的院内卒中救治体系,回顾性分析院内卒中救治体系对院内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3月-2022年1月因非卒中病因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并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收集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新发卒中临床及影像资料、急性期再灌注治疗、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原因、出院时神经功能结局。采用NIHSS评估急性期神经功能障碍程度(NIHSS 0~5分为轻型卒中,NIHSS 6~42分为中重度卒中),采用mRS评估出院时功能结局。根据卒中发病时间和是否采用优化院内卒中救治体系将患者分为原流程组、新流程组(自2021年1月以来采用优化院内卒中救治体系:在全院开展卒中识别与预警培训,组建多学科卒中救治团队,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讨论会及流程演练等)。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出院时功能结局良好(mRS 0~2分)比例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院内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203例,中位年龄为64(52~72)岁,其中男性126例(62.1%)。急性期NIHSS中位数为5(2~10)分,其中中重度卒中100例(49.3%)。接受急性期再灌注治疗者23例(11.3%),其中静脉溶栓2例(1.0%),血管内治疗20例(9.9%),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1例(0.5%)。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原因包括存在禁忌证104例(51.2%)、非时间窗内67例(33.0%)、其他原因(如患者或家属拒绝再灌注治疗等)9例(4.4%)。出院时mRS中位数为3(1~4)分,结局不良103例(50.7%),其中死亡14例(6.9%)。采用原流程、新流程的院内卒中患者分别为145例(71.4%)、58例(28.6%),新流程组接受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高于原流程(27.6%vs.4.8%,P<0.001),尤其是血管内治疗(24.1%vs.4.1%,P<0.001)。logistic回归分�
洪月慧韩广淞吴娟娟沙宇惠付瀚辉周立新朱以诚倪俊
关键词:院内卒中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
护士对院内卒中识别和救治流程的知晓率及教学需求调查分析
2022年
目的调查护士对院内卒中识别和救治的知晓率和教学需求,为针对性地制订培训内容和计划提供借鉴,以提高培训质量。方法2022年4月,采用自制电子调查问卷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职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卒中快速识别知晓率、院内卒中绿色通道知晓率和培训课程需求。比较不同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年限及所在科室等组别的护士对院内卒中快速识别及绿色通道知晓率的差异。结果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85.7%)。卒中快速识别方面:202名(74.8%)护士认为卒中快速识别极为重要,89名(33.0%)护士知晓平衡、眼、面、上肢、语言和时间(balance-eyes-face-arms-speech-time,BEFAST)卒中识别量表,177名(65.6%)护士知晓卒中静脉溶栓治疗,54名(20.0%)护士知晓静脉溶栓最佳时间窗为4.5 h以内。院内卒中绿色通道方面:91名(33.7%)护士报告其所在科室发生过院内卒中,63名(23.3%)护士参与过院内卒中救治。分组比较发现,不同科室的护士对BEFAST卒中识别量表(P<0.001)、卒中静脉溶栓的知晓率(P=0.040),以及报告其所在科室发生过院内卒中者比例(P<0.001)、参与过院内卒中救治者比例(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对院内卒中快速识别和绿色通道流程存在认知不足,未来需加强对所有护士,尤其是院内卒中高发科室和非神经科相关科室护士的多种形式的定期培训,以提高院内卒中早期识别率和救治质量。
周立新侯秀凤陈英嘎多赵玉华次央倪俊彭斌
关键词:院内卒中护士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三):神经心理评估的量表选择被引量:63
2011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日益增多,神经心理评估已经成为神经科临床和科研中的重要工具.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可以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和日常能力减退、精神行为症状三部分,临床和研究中,神经心理评估主要针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
贾建平王荫华张振馨肖世富周爱红汪凯丁新生张晓君张朝东李焰生杨莘陈晓春罗本燕唐牟尼徐江涛章军建彭丹涛蔡晓杰魏翠柏
关键词:神经心理学心理评估诊治指南痴呆量表认知功能障碍
儿童单病程及复发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儿童单病程及复发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抗NMDAR脑炎患儿63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复发(在随访过程中出现≥2次的脑炎表现的病情反复)和无复发(单病程)患儿的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和预后。结果 随访1~8年,其中复发患儿9例(14.3%),男6例,女3例;初发年龄6.9~13.1岁,平均(9.79±1.68)岁;复发的时间为5~63个月,平均(24.89±17.62)个月。2例(22.2%)患儿≥2次复发。复发患儿初次发病症状最常见的依次为言语障碍8例(88.9%),精神行为异常7例(77.8%),癫痫发作6例(66.7%),不自主运动6例(66.7%)。复发时患儿改良Rankin评分为(2.22±1.10)分,低于初次发病时评分[(3.77±1.1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4例(44.4%)患儿初次发作时头颅MRI存在异常。6例(66.7%)患儿初次发病时存在脑脊液白细胞升高。所有复发患儿均未发现肿瘤。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脊液抗NMDAR抗体滴度≥1∶100、转入ICU治疗与儿童抗NMDAR脑炎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入ICU治疗是儿童抗NMDAR脑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例(66.7%)复发患儿进行了脑脊液病原学宏基因检测,未发现病原学证据。结论 抗NMDAR脑炎复发患儿的发病年龄偏大,病情严重患儿容易复发。复发较初次发病症状有所减轻。
张建昭孙静郑萍李冠男任海涛陈倩
关键词:脑炎儿童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复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