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 作品数:111 被引量:294H指数:10
- 相关作者:陈盛祖邹作伟王奕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固有空间分辨力和线性稳定性检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伽玛照相机、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SPECT)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523-2019)中两种SPECT固有空间分辨力和线性稳定性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为医疗机构进行SPECT稳定性检测提供参考。方法:按照WS523-2019提供的两种方法,使用RGRMS型SPECT质量控制通用模体套装中的平行狭缝(Slit)铅栅模体和SPECT随机附带的四象限铅栅模体,分别对6个机型的SPECT进行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的检测。对Slit铅栅模体的数据利用RGRMS型SPECT质量控制通用模体套装所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四象限铅栅模体数据采用目测法进行处理。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SPECT固有空间分辨力和线性稳定性。结果:①固有空间分辨力,四象限铅栅法5台SPECT所得结果达到标准要求值(≤5.4 mm);Slit铅栅法模体处理结果6台SPECT所得结果均达到标准要求值(≤5.4 mm);②固有空间线性,四象限铅栅模体法4台SPECT合格,2台设备线源图像明显弯曲且不合格,Slit铅栅法模体结果与四象限铅栅法相同;③四象限铅栅缝宽度会影响固有空间分辨力的检测结果。结论:Slit铅栅测试法检测数据精确,但需额外购买模体;四象限铅栅随机附带,方便快捷,用于稳定性固有空间分辨力和线性的检测,能够保障临床图像质量。建议四象限铅栅方法测量固有空间分辨力时合格值放宽5%,两种方法结果能保证一致。
- 洪浩耿建华郑容巴建涛郭宁杨芳杜昊燃陈盛祖
-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 2021年
-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骨痛、稳定或缩小骨转移灶,显著改善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影响^(131)I治疗DTC骨转移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骨转移灶是否摄碘、^(131)I累积剂量、年龄、病理类型、是否合并骨外器官转移、^(131)I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发现骨转移癌时间、是否存在临床骨相关事件及骨转移灶大小及数量。本文对^(131)I治疗DTC骨转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王燕郑容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肿瘤转移碘放射性同位素
- 正电子发射乳腺成像设备技术及性能评价
- 2021年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诊断乳腺肿瘤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分辨率有限,全身PET在诊断及评估乳腺癌方面具有诸多不足。为克服上述问题,正电子发射乳腺成像(PEM)技术得以开发,以更好地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等。随着PEM技术的不断发展,使PEM探测器外形得以改善,但由于PEM的性能评价缺乏统一标准,每台设备的评价方法不同,通过调研总结其存在的问题,综述PEM设备技术、性能评价及其进展。
- 刘嘉宁耿建华陈英茂
- 关键词:性能评价
- BSREM重建算法中β值对PET图像质量和定量分析的影响
- 目的:评估PET中BSREM重建算法β值对图像质量和热灶定量分析的影响,探讨模体图像重建合适的β值及其对不同直径热灶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方法:NEMA图像质量模体进行采集并用BSREM算法重建图像。评估本底变异系数(coe...
- 陈炜耿建华卢洪辉张廷杰刘明罗小毛梁颖
- 关键词:PET/CT图像质量
- 文献传递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患者临床与胸部CT特点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和胸部CT特点及炎症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38例CI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随访观察炎症转归情况。结果38例CIP患者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药至发生CIP的中位时间为72.5 d,22例患者于用药后3个月内发生CIP。24例肺癌患者中位CIP发生时间为54.5 d,早于非肺癌患者(119.0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34例(89.5%)患者发生CIP时伴有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咳嗽(29例)、呼吸困难(27例)。CIP胸部CT炎症分布表现为不对称分布31例,对称分布7例。24例肺癌患者中,16例炎症主要分布在肺癌原发灶同侧,8例呈全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影(37例)和实变(30例)为常见的影像表现。CIP分类以机化性肺炎型最多见(15例)。在30例随访时间>1个月的患者中,17例CIP完全吸收(完全吸收组),13例部分吸收或稳定(未完全吸收组)。完全吸收组中位CIP发生时间为55 d,短于未完全吸收组(128 d,P=0.022)。与未完全吸收组相比,完全吸收组实变较少(P=0.010),CIP分类均为过敏性肺炎型(P=0.004)。结论CIP多在ICIs用药后3个月内出现,临床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特点对预测炎症转归有重要意义。
- 张倩赵世俊王书航陶秀丽吴宁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治疗转归
- ~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对行锝-99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为保证患者周围公众人员辐射安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109例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在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的不同时间,在距患者不同距离处测量剂量率,分析剂量率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结果:在肾动态显像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0.5 h、1 h、2 h、3 h、6 h和7 h时,从距患者4 m到0.5 m处的剂量率分别为:0.76~8.86μSv/h、0.68~7.27μSv/h、0.57~4.52μSv/h、0.56~3.90μSv/h、0.23~2.07μSv/h和0.21~1.05μSv/h,注射后24 h时,距患者各距离处的剂量率均为本底。结论: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会随时间和距离快速降低;当注射放射性药物24 h以后,患者周围的剂量率降为本底。
- 邹作伟耿建华郑容
- 关键词:肾动态显像剂量率
- 疗前FDG PET—CT代谢参数与食管癌放疗预后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基于FDGPET—CT显像所采集的影像获取食管癌原发灶代谢参数——SUVmax、MTV、TLG及PTL对判断食管癌放疗或放疗联合治疗患者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06—2012年在本院行PET—CT放疗定位的Ⅰ~Ⅳ期食管癌患者55例入组,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TNM分期、SUVmax、MTV、TLG、PTL、治疗手段与预后的关系。利用ROC寻找SUVmax、MTV、TLG及PTL最佳界值,将其分为高、低值组。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全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19.1个月(95%凹为8.1~30.1),1、2、3、4年OS率分别为59%、45%、35%、26%。SUVmax、MTV、TLG、PT低值组(SUVmax〈11.4、MTV〈8.27cm^3、TLG〈35.21、PTL〈5.8cm)有更好的预后(P=0.002、0.021、0.044、0.000)。结论疗前SUVmax、MTV、TLG、PTL对判断食管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放疗前可根据这些参数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从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来改善预后。
- 谢彦婷郑容吴宁张雯杰梁颖刘瑛李小萌梁萌肖泽芬周宗玫冯勤付王绿化李晔雄
- 关键词:氟代脱氧葡萄糖
- CT稳定性检测技术方案与实施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CT设备稳定性检测规范中各检测项目评价标准及检测周期的合理性,探索适合自身医院CT设备的稳定性检测方案,为完善CT设备稳定性检测规范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家标准"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和"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采用Catphan600模体、随机水模、DCT10笔形电离室、Barracuda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头部剂量模体以及体部剂量模体等,对医院在用的5台CT设备和1台PET-CT设备进行10个月批次的诊断床定位精度、定位光精度、扫描架倾斜精度、重建层厚偏差、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CT值(水)、均匀性、噪声、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CT值线性及图像间一致性项目检测。分析各检测项目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各检测项目与设备档次、使用年限、工作负荷(扫描人次、曝光剂量和曝光时间)的相关性,制定不同CT设备各检测项目的检测周期及评价标准方案,拟定适合自身医院CT设备的稳定性检测方案,并为完善国家检测规范提供参考。结果:5台CT设备和1台PET-CT设备除偶然测量误差、主观测量失误和维修不及时外,各检测项目在10个月的检测批次中均符合评价标准,与设备档次及工作负荷无明显相关性,而使用年限较长设备的稳定性稍差。结论:在定期开机校准的前提下,医院CT设备的稳定性检测结果均能够满足现有检测规范的要求,并结合检测数据和临床应用对CT设备稳定性检测的检测项目、检测周期、评价标准及检测要求提出修改参考。
- 伍健耿建华宋俊峰王奕斌于卫军赵心明
- 关键词:CT设备
- 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的图像质量与受检者有效剂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图像质量与受检者有效剂量(ED)的关系,探讨最优釆集方案。方法使用美国GE Discovery ST-16型和Discovery Elite型PET/CT设备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CT采集条件相同:管电压120kV,螺距1.375,转速0.8 s,噪声指数8~30,间隔为2,自动管电流低限30 mA,高限200-350 mA,间隔50 mA。计算腹部主要器官噪声、信噪比(SNR)及优良指数(FOM),分析图像质量与ED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各器官图像噪声随ED增加而降低,但ST-16型ED增至15 mSv、Elite型增至12 mSv后,图像噪声降低幅度减小,变化趋势平缓。各器官图像SNR随ED增加而升高;肝脏FOM随ED增加而降低,其他器官FOM随ED增加变化不明显。相同ED(5~20 mSv)时,Elite型扫描图像指标均优于ST-16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0.133-4.701,均P>0.05):ED为5 mSv时,ST-16型肝脏图像噪声较Elite型高岀12.0%(28.9与25.8), Elite型肝脏图像SNR及FOM较ST-16型分别高出13.9%(4.1与3.6)及66.7%(0.50与0.30)。结论2种机型所致ED在5-20 mSv间,在一定范围内增加ED,图像质量随之提高。
- 吴一田耿建华杜召猛毕高畅齐雍鹤张朝坤郑容吴宁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腹部
- 首次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在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中的价值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前,在停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的DTC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ps-Tg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比值(ps-Tg/TSH比值)在预测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中行甲状腺全切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261例DTC患者,根据癌有无转移,将其分为转移(M1)组(157例)和未转移(M0)组(104例)。两组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4 d测定血清ps-Tg、ps-Tg/TSH比值水平,131I治疗后5~7 d行131I全身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比较两组间的ps-Tg、ps-Tg/TSH比值水平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临界值点(DCP)评估ps-Tg、ps-Tg/TSH比值对预测转移的价值。结果:M0组的ps-Tg和ps-Tg/TSH比值中位数M及五分位数间距(P5-P95)分别为2.83 ng/ml(0.119.35 ng/ml)和0.03 ng/μIU(0.000.10 ng/μIU);M1组分别为45.36 ng/ml(2.85153.05 ng/ml)和0.46 ng/μIU(0.029.17 ng/μIU),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310,U=1511;P<0.05)。ps-Tg和ps-Tg/TSH比值预测淋巴结远处转移的AUC分别为0.92和0.91,最佳DCP分别为11.15 ng/ml和0.12 ng/μIU;ps-Tg和ps-Tg/TSH比值预测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99.0%和82.0%、97.0%。ps-Tg、ps-Tg/TSH比值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7和0.66,最佳DCP分别为2.70 ng/ml和0.03 ng/μIU,灵敏度为98.0%和89.8%,特异度为87.8%和76.4%。预测远处转移的AUC分别为0.94和0.94,最佳DCP为15.38 ng/ml和0.16 ng/μIU,灵敏度为90.90%和90.90%,特异度为88.30%和87.40%。结论: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前ps-Tg、ps-Tg/TSH比值对术后转移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彭庆郑容耿建华魏正茂樊容杨柯王丽郑怿青林琳
- 关键词:甲状腺球蛋白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放射性同位素术后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