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研究所

作品数:52 被引量:248H指数:9
相关作者:张祥满季瀛豪黄俊陆秀芳李玮淼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动脉
  • 24篇主动脉
  • 20篇腔内
  • 16篇腔内治疗
  • 15篇主动脉夹层
  • 15篇夹层
  • 14篇血管
  • 10篇外科
  • 9篇主动脉瘤
  • 6篇手术
  • 6篇腹主动脉
  • 6篇腹主动脉瘤
  • 5篇术后
  • 4篇动脉闭塞
  • 4篇动脉狭窄
  • 4篇动脉硬化
  • 4篇适应证
  • 4篇闭塞症
  • 4篇超声
  • 3篇动脉夹层动脉...

机构

  • 52篇复旦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厦门中山医院

作者

  • 42篇符伟国
  • 32篇王玉琦
  • 21篇郭大乔
  • 19篇蒋俊豪
  • 18篇史振宇
  • 17篇杨珏
  • 17篇陈斌
  • 12篇董智慧
  • 11篇王利新
  • 10篇竺挺
  • 8篇徐欣
  • 6篇唐骁
  • 6篇石赟
  • 4篇陈福真
  • 4篇赵洋
  • 4篇岳嘉宁
  • 3篇叶建荣
  • 2篇范隆华
  • 1篇卢伟锋
  • 1篇张京

传媒

  • 11篇中华外科杂志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上海医学
  • 4篇外科理论与实...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2010CI...
  • 1篇第六届全国管...
  • 1篇第一届北京全...
  • 1篇全国血管性疾...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entall术后再发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被引量:2
2006年
赵洋王玉琦符伟国徐欣杨珏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BENTALL术术后再发彩色超声检查
球囊导管取栓术被引量:2
2003年
符伟国张文夺
关键词: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
颈动脉狭窄性疾病手术适应证和干预措施的选择被引量:1
2009年
脑卒中是目前我国人群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病变和出血性病变的比例为4:1。颈动脉狭窄与脑缺血性疾病特别是脑卒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约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外段颈动脉的狭窄性病变引起的。如果不加以治疗,〉70%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2年卒中发生率可高达26%。颈动脉狭窄导致卒中的原因主要是斑块或血栓脱落形成栓子,造成颅内动脉栓塞,
王玉琦王利新符伟国
关键词:动脉狭窄性疾病手术适应证干预措施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脑缺血性疾病颅外段颈动脉
股静脉—股动脉转流在降主动脉重建术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评价股静脉—股动脉转流在降主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中的作用。方法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6月间 ,在股静脉—股动脉转流下行降主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 12例为转流组 ;1994年 6月至 1999年 8月 15例降主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为非转流组 ,比较两组在术后发生截瘫、内脏缺血、输血量和凝血功能异常等方面的差别。资料统计采用t检验或 χ2 检验。结果 阻断时间超过 6 0min者中 ,转流组的截瘫发生低于非转流组 (P <0 0 5 )。转流组术后发生黄疸低于非转流组 (P <0 0 5 ) ,两组在术后肾功能异常上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转流组输血量较非转流组明显减少 (P <0 0 1)。转流组术后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非转流组 (P <0 0 5 )。结论 股静脉—股动脉转流在预防降主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后的截瘫发生、保护内脏功能、减少输血量和避免凝血功能异常等方面优于单纯阻断降主动脉 ,是一简便、安全的转流方式。
蒋俊豪陈福真符伟国郭大乔杨珏
关键词:降主动脉人工血管心肺转流术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选择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464例进行分析。男性391例,女性73例;年龄26~88岁,平均56.6岁。分析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急性组(n=298)和慢性组(n=166)的腔内治疗效果。结果夹层破裂组中反复或持续性胸背痛和胸腔渗出的发生率(83.3%和94.4%)高于非破裂组(10.4%和14.1%,P〈0.01)。破裂组降主动脉平均最大径(49.4mm)大于非破裂组(35.1mm,P〈0.01)。合并内脏和下肢动脉缺血的病例在腔内修复术后症状体征和相关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急性组近端假腔消失率51.7%高于慢性组的19.5%,而远端假腔开放率59.2%低于慢性组的79.3%(P〈0.01)。24例壁间血肿或假腔完全血栓形成病例中有4例出现夹层复发。结论近端假腔持续开放的急性夹层应行腔内修复术,而壁间血肿或假腔完全血栓化的急性病例可暂予密切随访。对于有反复或持续性胸背痛、胸腔渗出和降主动脉直径〉4.5cm等破裂先兆的病例或短时间内无法好转的主动脉分支血管缺血者,应立即行腔内修复术。
蒋俊豪季瀛豪郭大乔陈斌杨珏董智慧石赟王玉琦符伟国
关键词:主动脉瘤假体和植入物适应证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兔后肢缺血中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磁共振体内示踪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兔后肢缺血中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标记磁共振成像(MRI)体内示踪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4只,分成A、B两组,各7只。制作后肢缺血模型。A组移植SPION与5-溴脱氧尿嘧啶(BrdU)共标记的自体BMSC;B组作为对照。术后MRI示踪,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鉴定显示BMSC CD34和CD45阴性,CD44阳性。B组中1只死亡。A组毛细血管密度198.9±2.3,B组80.5±5.1,A组毛细血管/肌纤维比值0.84±0.03,B组0.35±0.0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电镜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含SPION;对应部位组织切片血管壁细胞普鲁士兰铁染色、BrdU和CD34染色均阳性;MRI显示术后即时A组注射部位圆形低信号影,术后1~3周向周围扩散,部位与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致。B组仅能见到普鲁士兰阳性颗粒游离于组织间隙,并非位于血管内皮细胞;MRI低信号影局限于注射局部,无扩散。结论自体BMSC移植治疗兔后肢缺血中SPION标记MRI体内示踪可行、有效。
董智慧符伟国胡美玉王玉琦
关键词:后肢缺血
肾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腔内治疗
本文介绍了自1978年Gruntzig等首次报道一例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以来,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已逐渐成为大多数医疗机构治疗肾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主要术式.在缺乏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推荐一种...
符伟国吴元兵王玉琦
关键词:肾动脉闭塞腔内治疗动脉硬化
文献传递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判别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供血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判别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供血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DSA)后经股动脉导入超声探头行IVUS检查。观察真假腔的超声结构 ,判别夹层范围内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 ,将IVUS对内脏动脉的检出率与CT和DSA作对照。根据IVUS显像中夹层内膜片与内脏动脉开口的关系判别内脏动脉有无缺血以及缺血的原因 ,并与常规诊断方法相比较。结果 通过IVUS可发现真腔外侧壁显示三层超声结构 ,而假腔外侧壁仅显示一层超声结构 ,假腔外侧壁和内膜片相接处形成一个特征性的锐角 ,假腔内可发现有血栓 ,根据这些表现可对真假腔进行鉴别。 84支内脏动脉中 ,IVUS可判别 81支与真假腔的关系 ,5 4支开口于真腔 ,2 7支开口于假腔 ,检出率为 96 .4 % ,高于CT( 70 .2 % )和DSA( 84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2 0 74和 6 .91,P <0 .0 1)。IVUS发现 6支内脏动脉开口受夹层累及导致狭窄 ,另有 1支因真腔明显受压 ,其开口被夹层内膜片覆盖。常规CT检查方法仅发现 2支内脏动脉开口受累。结论 IVUS可发现主动脉夹层内脏动脉的静态狭窄和动态狭窄 。
蒋俊豪王玉琦郭大乔符伟国陈斌杨珏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显像主动脉夹层缺血
骨桥蛋白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上调表达及其意义
2011年
目的应用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OPN在夹层血管标本和正常对照标本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急性期的主动脉夹层标本(AD)标本12例,正常胸主动脉12例。抽提标本总RNA,以GAPDH基因为参照,采用RealtimePCR比较AD组和对照组OPN基因在RNA水平的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OPN蛋白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两组各个标本存低倍视野下随机选择3个部位进行阳性细胞计数,比较两组OPN在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AD组OPN基因的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的5.56倍(P〈0.01),AD组OPN蛋白的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3.03倍(P〈0.01)。结论AD组标本OPN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均发生上调表达;OPN的上调表达可能与AD的形成密切相关。
王利新符伟国郭大乔蒋俊豪唐骁张京王玉琦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骨桥蛋白病因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血液冲破内膜,血流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将主动脉壁撕裂成为内、外两层的一种疾病。AD一旦形成,管壁破裂导致死亡的风险极高。从指导治疗的角度来看,
王利新符伟国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主动脉壁壁破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