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内科

作品数:100 被引量:493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象贤林海泓潘力健宗小娟徐浩仁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苏州大学医学部苏州中药研究所苏州大学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6篇肺炎
  • 6篇肺炎衣原体
  • 5篇蛋白
  • 5篇血管
  • 5篇细胞
  • 5篇内皮
  • 5篇内皮功能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心肌
  • 4篇血压
  • 4篇预后
  • 4篇他汀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心脏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途径
  • 3篇间充质

机构

  • 42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上海市化工职...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华山医院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龚辉
  • 9篇王卫群
  • 7篇史益军
  • 7篇张象贤
  • 6篇余竹元
  • 5篇白永怿
  • 5篇施海明
  • 5篇罗心平
  • 4篇魏建明
  • 3篇王亚芬
  • 3篇林海泓
  • 3篇胡瑞
  • 3篇刘磊
  • 2篇刘国平
  • 2篇范维琥
  • 2篇徐坚
  • 2篇王昕
  • 2篇钱利生
  • 2篇潘娟娟
  • 2篇黄雷军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国外医学(心...
  • 2篇中成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上海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附170例报告)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4年5月-2006年2月疑为冠心痛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170例。观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并分别对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程度、长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Gensini定量评定法。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高于非糖尿病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比69%,P>0.05);糖尿病患者多支病变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8%比38%,P=0.015);糖尿病患者斑块积分亦大于非糖尿病组(8.03±7.37比6.68±8.45,P=0.027)。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冠状动脉动脉造影显示的复杂病变,多支病变,严重病变。故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在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魏建明白永怿龚辉沈伟张象贤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接触丙烯腈工人血中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职业性接触丙烯腈对人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某石化厂从事腈纶纤维生产的 111名工人为接触组,条件相近的不接触任何毒物及不进行有害作业的健康体检者89人为对照组。进行血清 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水平、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测定,作为评 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NO水平显著降低(P<0.01)。以NO水平为应变量,以 接触丙烯腈、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量、饮酒量、血清三酰甘油等指标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接 触丙烯腈与血清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相关性随工龄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职业性接触丙烯腈 可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且这种损害可能具有累积效应。
王卫群白永怿周元陵余竹元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合酶人血丙烯腈石化厂
胱抑素C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 C)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行PCI术的患者428例,按是否发生对比剂肾病分为对比剂肾病组和非对比剂肾病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小时Cys C和血肌酐(Scr)水平变化;应用ROC曲线评价Cys C对对比剂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高Cys C水平组的主要不良事件累计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4.9%,对比剂肾病组术后48小时Cys C较术前明显升高,且与Scr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48小时Cys C较Scr存在更好的ROC曲线下面积,根据Youden评价指数得出其最佳诊断阈值点为1.36 mg/L. 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术后48小时Cys C>1.36 mg/L的患者6个月主要不良事件累计发生率明显高于Cys C<1.36mg/L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发现,年龄、糖尿病、基础Cys C水平、对比剂用量等4因素为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临床危险因素.结论 造影后48小时的血清Cys C浓度对对比剂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r,且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好;年龄、糖尿病、基础Cys C水平和对比剂用量为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临床危险因素.
潘力健潘娟娟刘磊史益军龚辉
关键词:胱抑素C对比剂肾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预后
肺炎衣原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
2002年
张瑞华王卫群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AS病理学
冠状动脉肌桥致心脏骤停1例
2013年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9岁,2011年9月8日劳累后感胸闷,随即出现压榨样胸痛,伴大汗淋漓,持续不缓解,测脉搏30~40次/min,后意识丧失,15~20min意识转清,当地医院查心肌酶谱、电解质正常,心电图无异常ST-T改变。9月9日1时至我院急诊,随访心电图未见动态改变、心肌酶谱正常。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服用药物控制;有20年吸烟史,每日l包以上。体检:血压155/88mmHg(1mmHg-0.133kPa),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糖、电解质、心肌酶谱正常。
尚文静龚辉
关键词:心肌桥心脏骤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起始时间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年龄、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及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CHF组,51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LAD、LVEDD、LVEF值,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3个指标:TO、TS、TT,及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比较CHF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HRT各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组TT、TO、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TS、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CHF组TO与TS呈负相关(P=0.028),与LVEF呈负相关(P=0.023),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2),与室性早搏联律间期(P=0.008)及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24);对照组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9),与联律间期呈正相关(P=0.049),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6),与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14);2组TT与其他所有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T值增大提示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TT有望成为更客观的预测指标。
闫若玉龚辉孙绯绯武洪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窦性心率震荡
妊娠早期接触丙烯腈对子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大鼠妊娠早期接触丙烯腈对子代成年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度的影响。[方法]2月龄雄性大鼠5只和雌性大鼠12只随机分组,对照组及丙烯腈低、中、高浓度组,合笼,确认雌性大鼠怀孕后于孕期第1~7天给予不同浓度丙烯腈染毒,仔鼠正常条件下饲养至3个月作为实验动物;使用Langendorff系统分别记录心脏复跳后和缺血60min再灌注后各组仔鼠心脏心率(heart rate,HR)、冠脉流量(coronary flow,CF)、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最大压力导数[(dp/dt)_(max)]和最小压力导数[(dp/dt)_(min)],计算梗死心肌占总心脏重量的比例。[结果]对照组和丙烯腈染毒组心脏复跳后基础心功能、冠脉流量、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血再灌注后丙烯腈染毒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且中浓度丙烯腈染毒组上述指标低于低浓度染毒组(P<0.05,P<0.01)。丙烯腈染毒组梗死心肌重量占总心脏重量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妊娠早期接触丙烯腈对子代成年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度增加;而且接触丙烯腈较高浓度者其损伤敏感度亦增加,诱发心律失常比例升高。
王昕郭进王卫群龚辉
关键词:丙烯腈子代心肌缺血再灌注
氯沙坦与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血尿酸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了解氯沙坦长疗程治疗对高血压病人血尿酸(UA)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的影响及与非洛地平在这些方面的区别。方法:氯沙坦治疗组74例,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组44例;在1年的治疗期前后测血压、血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IgG和尿肌酐(Cr)。结果:两组血压明显下降(P<0.001),组间无差别(P>0.05);氯沙坦组UA显著下降(P=0.008),尿微量蛋白明显下降,而非洛地平组没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氯沙坦与非洛地平均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而氯沙坦可更多地应用于肾功能有损害和同时合并有高UA血症的病人。
龚辉张象贤刘国平胡瑞
关键词:氯沙坦非洛地平高血压尿酸尿微量蛋白
1214例心血管住院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214例,根据高频超声检测IMT,以IMT≤1.0 mm及>1.0 mm分成IMT正常和IMT增厚两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收缩压、脉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D-二聚体的差异。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IMT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男性、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比例升高,收缩压、脉压、UA、DBIL、LDLC、FBG、D-二聚体值升高,年龄大,TB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IBIL、TG、TC、HDLC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年龄、LDLC、DBIL、FBG、收缩压、D-二聚体等为主要因素与IMT增厚呈正相关,其优势比(OR)为吸烟2.904(95%CI:2.050~4.113)、LDLC 1.838(95%CI:1.534~2.202)、年龄1.137(95%CI:1.118~1.157)、FBG 1.072(95%CI:1.008~1.140)、收缩压1.011(95%CI:1.005~1.018)、DBIL1.093(95%CI:1.015~1.176)、D-二聚体1.455(95%CI:1.187~1.785)。结论吸烟、年龄增大、LDLC、D-二聚体、DBIL、FBG、收缩压升高是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入选人群为心血管住院患者,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确证。
张和细龚辉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直接胆红素D-二聚体
尿系列蛋白测定在高血压诊治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IgG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人的mAlb、TF、IgG以及经尿肌酐(Cr)标化后结果进行比较。再将高血压病人依舒张压分成“正常”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中度高血压组、重度高血压组4亚组,4亚组与对照组及相互之间作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的mAlb、TF、Ig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lb/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0.001,<0.001,=0.024,=0.006),mAlb的阳性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高血压4亚组与对照组相比,mAlb、TF、IgG、mAlb/Cr均有显著差异(<0.01)。“正常”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分别与重度高血压组的mAlb,Ig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9,=0.048,=0.036,=0.028);中度高血压组与重度高血压组的mAlb比较有差异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0.05)。mAlb、TF、IgG、mAlb/Cr与舒张压的相关性有显著性差异,TF/Cr、IgG/Cr则与平均压的相关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系列微量蛋白测定对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肾脏的细微变化的早期发现和确定治疗的目标,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龚辉张象贤刘国平胡瑞
关键词:高血压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