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 作品数:39 被引量:56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瑞锡袁向山高璐秦杰王亚平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数字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小胶质细胞在VPA孤独症模型大鼠脑增龄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检测小胶质细胞在孤独症发病相关脑区的活化改变,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丙戊酸盐(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VPA)孕鼠注射法建立的子代孤独症模型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在不同周龄时前额叶皮层,海马及小脑中的活化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内电离钙绑定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结果:小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VPA模型组大鼠不同脑区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密度增多,胞体增大、突起的长度和直径均增加,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现象明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孤独症VPA模型组前额叶皮层、海马、小脑内Iba-1的表达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样印证小胶质细胞在VPA模型组大鼠不同脑区的活化改变。结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改变广泛存在于孤独症大鼠脑内,这可能是导致孤独症脑神经元发育与连结异常及脑内神经炎症病理过程的部分原因。
- 刘夫军袁向山刘静袁茂运贺文欣李瑞锡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前额叶皮层小脑
- 内镜经枕天幕经松果体隐窝入路暴露三脑室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探讨内镜经枕天幕经松果体隐窝入路暴露三脑室的可行性及范围。方法 应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9例,行内镜后纵裂经枕经天幕入路暴露松果体区,0°内镜观察四叠体池蛛网膜,解剖蛛网膜后暴露Galen静脉及属支的走行分布及大脑后动脉及分支的走行。经松果体隐窝向上移位松果体后观察三脑室暴露范围和其内解剖标志。回顾性分析应用该入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入路通过中线旁1 cm,垂直于横窦上7 cm的竖型直切口,制作跨上矢状窦骨窗。沿后纵裂向外侧牵开枕叶暴露天幕。在直窦外侧1 cm切开天幕至游离缘,牵开天幕后,暴露四叠体池的外上方蛛网膜,剪开片状蛛网膜后,进一步分离基底静脉与小脑前中央静脉间隙蛛网膜,暴露大脑后动脉及脉络膜后内侧动脉。见松果体,上下丘、丘脑枕等结构。将松果体自后联合向上移位进入三脑室,见中间块、丘脑、室间孔及脉络膜(丛)、前联合、终板、三脑室底等结构。临床病例中,三脑室内丘脑胶质瘤经松果体隐窝向上移位松果体后切除肿瘤,暴露三脑室全貌直面三脑室底。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内镜经枕天幕入路可充分暴露松果体区,经松果体隐窝入路可至三脑室内,此入路从后方可充分暴露三脑室全貌特别是三脑室底部。临床运用此入路可顺利处理三脑室内病变。
- 谢涛孙崇璟张晓彪李文生李泽阳刘腾飞柳双陈品杨翰涛
- 关键词:内镜三脑室
- 内镜经额中回经扩大室间孔-脉络裂入路暴露三脑室解剖学特点与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内镜经额中回经扩大室间孔-脉络裂入路暴露三脑室重要结构的解剖学特点与临床应用。方法 成人头颅标本9例(已用福尔马林固定),模拟内镜经额中回经扩大室间孔-脉络裂入路手术,应用0°内镜观察三脑室前、中、后部解剖结构。回顾性分析应用该入路切除1例三脑室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入路可以快速、直接到达侧脑室,通过识别室间孔、丘纹静脉、隔前静脉、脉络丛、穹窿、透明隔等解剖结构辨明脑室方向,继续解剖穹窿带,找到隔前静脉与丘纹静脉汇合点并离断隔前静脉,开放侧脑室体部的脉络裂,均能形成扩大室间孔-脉络裂通道进入三脑室内部,可以充分暴露三脑室前部至后部的广泛区域。临床病例中,通过该入路可以充分暴露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顺利夹闭载瘤动脉并切除动脉瘤,术后复查未见三脑室内动脉瘤显影。术后半年患者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1年,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神经内镜经额中回经扩大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可以充分暴露三脑室前部到后部的广泛区域,临床应用该入路可以有效处理三脑室内大部分病变。
- 刘腾飞普布次仁张晓彪李文生谢涛柳双陈品谢强黄锦龙
- 关键词:第三脑室
- 海马NLRP3炎症小体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IDO参与脂多糖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 <正>抑郁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深刻影响着患病人群的身心健康。在中枢神经系统中,NLRP3炎症小体主要在海马和其他参与情绪调节脑区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阻断NLRP3可逆转应激引起的小鼠外周血和脑组织IL-1β...
- 张姗姗宗英胡俊涛刘琼
- 文献传递
- 局部解剖学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实践
- 2021年
-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化教学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017年起,我系开始局部解剖学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和试运行,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正式使用,教学效果良好。如何正确评价混合式课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我系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了一套适用于局部解剖学混合式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全程、动态、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 高璐孙燕马丽香高静琰李文生
- 关键词:课程评价体系网络化教学局部解剖学传统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
- 局部解剖学虚拟仿真云教中心的建设
- 2024年
- 局部解剖学(简称局解)是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基石”课程,对学生认识人体局部结构、培养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长远影响。然而,作为一门操作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局解有其课程的特殊性。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极度依赖线下实验室的尸体标本,当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科技的进步,局解教学的辅助工具由最初的纸质图谱到电子图谱乃至3D模型,极大地丰富了该课的教学模式。
- 高静琰秦杰孙燕
-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尸体标本局解临床医学专业3D模型
- 捍卫国人尊严的解剖学家与人类学家——欧阳翥吴定良被引量:1
- 2022年
-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国解剖学会自1920年创建以来的百年辉煌史中,解剖学界钟灵秀,人才辈出,桃李满园。他们孜孜以求于创建、发展、开拓我国的解剖学科,为中国现代解剖学事业奉献了不朽业绩,谱写了中国解剖学科波澜壮阔百年史诗中浓墨重彩的篇章。本系列小文效《世纪桥》杂志“红色记忆”栏目标题“丰碑人物”三,取名“解剖学丰碑人物”,连续记叙介绍我国解剖学领域老一辈科学家的生平及其对中国解剖学、中国医学乃至中华民族的贡献。然,本栏文章并非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而是以人物对解剖学特殊贡献的某事迹或某事件为切入点的“小品文”,尊先贤为“丰碑”,敬事迹作伟业,永远铭记,时刻效之。使我们学有榜样,进有方向,达有目标!
- 李瑞锡
- 关键词:学史解剖学家红色记忆现代解剖学
-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被引量:11
- 2016年
- 在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基础课阶段的教学内容往往与临床需求的知识相脱节,因此,客观上就要求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为临床服务。
- 李文生谭德炎马丽香秦杰高璐高静琰周国民张红旗
- 关键词: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医学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基础课程
- 在体骨髓原位造血细胞间纳米通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据(英文)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在体骨髓细胞之间是否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intercellular nanotubes)。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体原位观察C57BL/6小鼠骨髓中细胞间纳米通道的分布、形态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结果 骨髓造血细胞之间存在纳米通道结构。SEM显示该结构在骨髓组织中散在分布,位于骨髓内血窦内、外侧。骨髓造血细胞间纳米通道的管径粗细不均,平均长度为5.85μm(1.58~18.54μm),平均直径为364nm(202~541nm),还可见一些小颗粒状物质黏附在纳米通道表面。此外,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可能通过伸出突起的形式形成细胞间纳米通道。结论 本研究首次为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之间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 鲁姗姗吴彩琴李华徐婷葛均波张红旗
- 关键词:骨髓在体
- 中国古代人体解剖事件与人体结构认知年代轴被引量:5
- 2021年
-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著名解剖学家格兰特(Grant)说过,没有几个名词比"解剖学"一词的历史更久远。假如我们写"解剖学"(anatome),我们便使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2300年前给解剖学所起的科学名字[1]。广义"解剖学"的原意是泛指用机械切割、分离等方法处理动、植物,肉眼研究观察所获得的知识体系。其属自然科学中生物学科的形态学知识范畴。"人体解剖学"是专门研究记述人体形态结构的广义解剖学的分支。
- 李瑞锡
- 关键词:格兰特解剖学家人体形态结构知识范畴生物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