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作品数:441 被引量:3,551H指数:27
相关作者:张湘茹董梅崔成旭赵龙妹屈凤莲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11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94篇肿瘤
  • 125篇细胞
  • 99篇腺癌
  • 94篇肺癌
  • 84篇乳腺
  • 80篇晚期
  • 75篇乳腺癌
  • 66篇化疗
  • 62篇淋巴
  • 61篇小细胞
  • 57篇免疫
  • 55篇淋巴瘤
  • 53篇抑制剂
  • 53篇预后
  • 52篇制剂
  • 51篇细胞肺癌
  • 51篇小细胞肺癌
  • 47篇腺肿瘤
  • 46篇肺肿瘤
  • 45篇非小细胞

机构

  • 437篇北京协和医学...
  • 13篇北京大学肿瘤...
  • 12篇复旦大学附属...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吉林省肿瘤医...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江苏省肿瘤医...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医院
  • 6篇中国医师协会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山西省肿瘤医...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山东省肿瘤医...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上海市胸科医...

作者

  • 31篇石远凯
  • 17篇李峻岭
  • 12篇韩晓红
  • 11篇郝学志
  • 11篇王燕
  • 10篇孙燕
  • 10篇杨晟
  • 9篇胡兴胜
  • 9篇何小慧
  • 7篇王子平
  • 7篇杨建良
  • 7篇程颖
  • 7篇秦燕
  • 7篇刘鹏
  • 7篇韩宝惠
  • 7篇张湘茹
  • 7篇王彬
  • 6篇周生余
  • 6篇徐兵河
  • 5篇张长弓

传媒

  • 123篇中华肿瘤杂志
  • 47篇癌症进展
  • 44篇中国肿瘤临床...
  • 2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9篇中国肺癌杂志
  • 10篇国际肿瘤学杂...
  • 10篇肝癌电子杂志
  • 7篇中华乳腺病杂...
  • 6篇肿瘤防治研究
  • 5篇临床药物治疗...
  • 5篇中华结直肠疾...
  • 5篇肿瘤综合治疗...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4篇中华现代护理...
  • 4篇中国医学前沿...
  • 4篇第六届中国肿...
  • 3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白血病.淋巴...

年份

  • 9篇2025
  • 44篇2024
  • 58篇2023
  • 50篇2022
  • 48篇2021
  • 65篇2020
  • 33篇2019
  • 24篇2018
  • 36篇2017
  • 14篇2016
  • 22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巴瘤诊断与治疗的十年回顾被引量:18
2017年
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单克隆增殖性疾病,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NHL在过去30年间,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增长约1倍,在我国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韩颖石远凯
关键词:抗体
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3年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的36例晚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64.0土10.1)岁。1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安罗替尼(12mg,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mg/m^(2),第1天、第8天,21d为1个周期)治疗,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mg/m^(2),第1天、第8天,21d为1个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22.2%(4/18),对照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6%(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72.2%(13/18),明显高于对照组[33.3%(6/18),P=0.019]。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0S均为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6.6%(12/18)和83.3%(1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乏力、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为22.2%(4/18),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34)。两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少见,且经过对症处理或降低安罗替尼剂量后控制良好,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提高晚期SCLC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且不良反应可控,患者耐受性良好。
景秀娟李峻岭杨科王生卉乔英凯杜斌郝学志
关键词:晚期小细胞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疗效安全性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后的进展模式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与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获益后出现耐药的临床表现和进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内科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93例晚期NSCLC患者,有效或稳定超过6个月,腺癌94.6%,女性79.6%,不吸烟者80.6%。每2个月评估疗效,观察耐药出现的临床表现。结果本组93例,中位服药时间16个月(8个月-70个月),用药时间超过2年占21.5%(20/93),超过3年8.6%(8/93)。耐药出现时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腔内进展,占80%(72/90),其中原发病灶及术后断端复发进展占38.9%(35/90),肺内转移占51.1%(46/90),胸膜转移占25.6%(23/90);颅内进展30%(30/90);腹腔内进展15.6%(14/90)。结论 EGFRTKI治疗耐药后的进展在临床上表现为多样化,治疗后的预后不同,因此,需要密切的临床随访以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王彬张昕林琳郝学志张湘茹李峻岭石远凯
关键词:吉非替尼肺肿瘤耐药
肺癌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期间居家休养体验的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使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的肺癌患者居家休养期间体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12名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肺癌患者的症状体验和心理感受进行深入了解,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即感知到的症状困扰,复杂的心理感触,产生的多元化影响,内心的期望与需求。结论 :使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的肺癌患者在居家休养期间存在多方面的困扰,需要包括医务人员、家属及相关部门等多方的协作和支持,加强和完善患者居家休养期间的症状管理和延续性护理工作,提供个性化的积极心理干预,以加强患者的支持性照护,减少患者不良的疾病体验,更好地适应病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李晋平翟敏峰王艳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治疗获益后出现孤立进展后联合局部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小分子物质是EGFR敏感突变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TKIs耐药后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孤立性病灶局部进展。本研究对孤立病灶进展患者后继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内科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后出现孤立进展的局部治疗联合TKIs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11例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4%),23例患者疗效为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51%),11例病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局部进展后再次TKI联合局部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5.9个月。结论在接受EGFR-TKIs治疗的非小细胞细胞肺癌患者出现孤立病灶进展后,局部治疗联合TKIs药物治疗,有可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
张昕王彬林琳郝学志陈闪闪李峻岭张湘茹石远凯
关键词: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恶性腹膜间皮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MPe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4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以培美曲塞和顺铂(AP方案)为基础治疗的73例MPeM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73例MPeM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57岁(范围:20~76岁)。年龄≥55岁41例(56.2%),有石棉接触史5例(6.8%),有腹腔积液45例(61.6%),有远处转移32例(43.8%),上皮型70例(95.9%),手术38例(52.1%),放疗3例(4.1%)。所有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30个月(95%CI:25~50个月),中位PFS时间为8个月(95%CI:6~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55岁比≥55岁:中位OS时间未达到比25个月,P<0.001;中位PFS时间13个月比7个月,P=0.046)、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比2分:中位OS时间37个月比21个月,P<0.001;中位PFS时间14个月比4个月,P=0.004)患者的OS及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是否手术(是比否:中位OS时间37个月比24个月,P=0.020)及有无石棉接触史(有比无:中位OS时间32个月比18个月,P=0.002)、有无远处转移(有比无:中位OS时间58个月比20个月,P<0.001)患者的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2分(HR=5.04,95%CI:1.29~19.73,P=0.020)和有远处转移(HR=4.26,95%CI:1.77~10.24,P=0.001)是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eM患者以女性居多,病理类型以上皮型为主,整体预后欠佳;年龄<55岁、无石棉接触史、一般状况良好、接受手术或无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方宇婷姜志超牛雅茹向密丹裴炜袁光文孙永琨
关键词:间皮瘤腹膜预后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被引量:1
2024年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是发生在眼附属器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肿瘤组织侵犯眼附属器局部,容易导致眼部外观和功能的异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尚无统一的规范化诊疗指南,为了进一步提高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细胞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影像医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学会和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专家联合编写了首个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细胞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影像医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王亮马建民李鑫姚娜郭健钟秋子高麟芮周生余刘红刚史季桐罗莎
关键词:眼附属器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被引量:30
2022年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多呈剂量依赖型特征,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经历CIPN,多数患者仅能部分恢复且症状长期持续,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CIPN可用且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非常有限,肿瘤专科医师经常被迫减少或停用诱发神经不良反应的化疗药物,然而减量或停用化疗药物可能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目前CIPN面临的挑战包括深入探索其病理机制、化疗药物剂量阈值、风险预测模型等,需要完善CIPN诊断标准和工具,优化有效规范的CIPN预防和治疗方案,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CIPN提供更多决策证据。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指导临床实践。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巴一张俊邱红肖莉冯继锋石远凯
关键词: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被引量:16
2022年
神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NAEs)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罕见并发症,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重者可导致死亡和严重的功能障碍,需要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和合理规范诊治。因NAEs复杂性、多样性和部分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NAEs诊断需与肿瘤、感染、代谢和医源性(非免疫介导)并发症等其他疾病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仔细鉴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就NAEs的相关临床重点问题如NAE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一般原则、特定类型NAEs的临床表现、诊治策略及NAEs后ICI再挑战治疗的原则等,组织专家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讨论,基于目前临床证据并结合中国临床实际,对NAEs的预防、诊断、综合治疗及随访等相关问题制定形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神经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巴一张俊肖莉冯继锋石远凯
关键词:恶性肿瘤
22例妊娠期胃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总结妊娠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2001—201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胃癌患者10例和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同期妊娠期胃癌患者1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TNM分期、治疗策略、胎儿及患者的预后等信息。结果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14例)、黑便(8例)、腹胀(7例)和腹痛(6例)。并发消化道出血9例,肠梗阻3例,胃穿孔2例。低分化腺癌14例,印戒细胞癌7例。分期为Ⅰ期1例,Ⅳ期17例。腹膜转移(7例)和卵巢转移(5例)最为常见。3例于妊娠早期确诊的患者行人工流产手术。5例妊娠中期患者中,3例行引产手术。3例妊娠晚期患者均于确诊后立即行剖宫产手术。6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5例行姑息手术。围手术期化疗方案主要为以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为主的2药或3药方案。晚期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以铂类和氟尿嘧啶类的联合方案为主,二线化疗方案以含伊立替康或雷替曲塞的方案为主。22例妊娠期胃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23.1%,2年生存率为15.4%。3例接受R0切除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8个月。结论组织分化差和分期晚是妊娠期胃癌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目前妊娠期胃癌尚缺乏有效治疗策略。由于分期晚,多数患者无法手术切除肿瘤。晚期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以铂类和氟尿嘧啶类的联合方案为主,二线化疗方案以含伊立替康或雷替曲塞的方案为主。
姜志超依荷巴丽·迟
关键词:胃肿瘤妊娠预后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