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作品数:749 被引量:4,445H指数:27
相关作者:刘树民王建明卢芳张博黄树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医药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7篇期刊文章
  • 6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9篇医药卫生
  • 13篇化学工程
  • 9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4篇代谢
  • 63篇色谱
  • 62篇中药
  • 57篇高效液相
  • 54篇液相色谱
  • 54篇相色谱
  • 54篇高效液相色谱
  • 53篇细胞
  • 46篇代谢组学
  • 42篇小鼠
  • 39篇药理
  • 38篇黄芩
  • 37篇色谱法
  • 35篇蛋白
  • 33篇学成
  • 33篇液相色谱法
  • 33篇化学成分
  • 3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9篇胶囊
  • 26篇正交

机构

  • 742篇黑龙江中医药...
  • 47篇黑龙江中医药...
  • 30篇齐齐哈尔医学...
  • 20篇黑龙江中医药...
  • 1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4篇上海中医药大...
  • 8篇贵州中医药大...
  • 7篇黑龙江八一农...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大庆油田总医...
  • 6篇齐齐哈尔医学...
  • 6篇黑龙江省中医...
  • 6篇浙江医药高等...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湖北文理学院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包头医学院
  • 4篇扬州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哈尔滨市食品...

作者

  • 248篇刘树民
  • 75篇王建明
  • 69篇卢芳
  • 55篇黄树明
  • 47篇董培良
  • 44篇于栋华
  • 39篇张晓燕
  • 38篇东贵荣
  • 38篇陈大忠
  • 37篇孙永慧
  • 37篇柳长凤
  • 36篇陈平平
  • 36篇王宇
  • 34篇张淑香
  • 31篇张博
  • 30篇闫广利
  • 28篇顾媛媛
  • 27篇周琦
  • 24篇刘学伟
  • 22篇周忠光

传媒

  • 73篇中医药信息
  • 44篇中国实验方剂...
  • 39篇中医药学报
  • 39篇哈尔滨商业大...
  • 28篇时珍国医国药
  • 27篇中国药师
  • 22篇中药药理与临...
  • 18篇针灸临床杂志
  • 17篇中国药房
  • 17篇中华中医药学...
  • 16篇中国中医药信...
  • 12篇中成药
  • 12篇中草药
  • 1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0篇中国中医药科...
  • 10篇中国医药导刊
  • 10篇中国医药导报
  • 8篇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31篇2023
  • 30篇2022
  • 35篇2021
  • 33篇2020
  • 22篇2019
  • 30篇2018
  • 49篇2017
  • 29篇2016
  • 47篇2015
  • 44篇2014
  • 46篇2013
  • 43篇2012
  • 67篇2011
  • 48篇2010
  • 51篇2009
  • 45篇2008
  • 27篇2007
  • 16篇2006
  • 39篇2005
7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冠花止血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止血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鸡冠花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orthalifoline(1)、韭子碱乙(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3)、1-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4)、阿魏酸酯6-O-β-D-吡喃葡萄糖酯[5(α构型)、6(β构型)]、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β-D-吡喃葡糖苷(7)、羽扇豆醇(8)、阿魏酸(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鸡冠花植物中分离得到,也均为首次从青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冯程石朗陈大忠张洪财赵润琴
关键词:鸡冠花阿魏酸
苍耳子对肝脏功能损伤的可逆性及DNA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苍耳子致肝损伤是否具有可逆性及对肝组织DNA合成的影响。方法连续4周灌胃小鼠苍耳子水煎液,停药2周后观察其对体重及肝脏功能的影响;并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示踪法研究血清中和组织中的放射性活度。结果苍耳子对小鼠体重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此作用可在停药后自行消失;血液生化指标在停药2周后,苍耳子中、高剂量组谷草转氨酶(AST)仍显著高于空白组;苍耳子低、中剂量时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在高剂量时DNA合成受到影响。结论苍耳子肝损伤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具有可逆性;苍耳子对肝组织DNA合成有一定影响。
刘树民姚珠星张丽霞
关键词:苍耳子肝脏毒性可逆性脱氧核糖核酸
黄连的药动学研究概况及未来研究思路被引量:3
2008年
卢芳刘树民
关键词:中药药动学黄连中草药活性成分《神农本草经》动力学原理中药单方
柴芩清肝汤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柴芩清肝汤口服给予大鼠后的血中移行成分。方法采用HPLC-UV法建立柴芩清肝汤体外样品和灌胃前后大鼠血清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三者之间的比较确定柴芩清肝汤血中移行成分。结果 检测了大鼠血中移行成分14个,8个为柴芩清肝汤中原型成分,6个为代谢产物。结论 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柴芩清肝汤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付克张丽闫广利
关键词:血中移行成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中药单体调控AMPK通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2023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主要病理特征为肝脂肪变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跟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稳态的失调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居慢性肝脏疾病首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基于中医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通过发挥益气补阴、化瘀散结、清热解毒、等功效调控NAFLD,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AMPK信号传导途径是一种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量调节传导途径,作为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关键信号通路之一,其被激活后可通过调控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增强自噬活性、等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抑制NAFLD发展的作用。随着中医药在NAFLD治疗领域中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发现中药单体可以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蛋白的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治疗NAFLD的潜力,且具有多层面、副作用少等独特治疗优势。故笔者基于AMPK信号通路与NAFLD的相互关系,从中医药对NAFLD的认识,以及中药单体靶向调控AMPK通路防治NAFL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防治NAFLD中药的开发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提供新靶点与新思路。
梁玉琴付佳琪石云鹤卢芳刘树民
关键词:中药单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雌激素调节骨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5
2017年
雌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甾体类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可以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胰岛功能以及骨代谢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雌激素缺乏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已经被多方科研人员证实并得到公认,故雌激素也成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本文总结了雌激素的来源、雌激素受体的分类和分布、雌激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雌激素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机制以及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的应用。其中分别从雌激素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方面抑制破骨细胞的重吸收;从减少细胞凋亡、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减弱NF-k B的活性三种机制总结雌激素增加成骨细胞的形成;从雌激素通过干预骨重建和重吸收过程进而影响骨细胞的整体代谢过程三个大方面入手,将近年来雌激素对骨代谢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整理归纳,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系统的理论依据。
李微张博张雨薇黄树明
关键词:雌激素雌激素受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代谢
中医典籍英译质量评价要素的探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考察评价者是否理解中医原文对中医经典英译质量评价的影响及读者对中医经典翻译的基本要求。方法:选取黄帝内经中5段经文的Ilza Veith英译本、李照国英译本和课题组英译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美国诊所的患者在通晓这五段经文含义的前后对这3个译本的评价,并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他们对中医经典英译的基本要求。结果:被调查者在通晓原文含义前后对译文的评价差别悬殊。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经典著作的英译本不仅需要英语语言流畅,更需要知识信息准确。结论:在中医经典译文质量评价的研究中,问卷调查对象对原文的理解直接影响调查研究的结果。因此,这种研究必须在调查对象通晓原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知识信息翻译的准确性和英语水平是评价译文质量的2个基本要素。
刘明范琳琳汪顺郝吉顺黄树明
关键词:中医典籍翻译问卷
舒乐颗粒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舒乐颗粒的处方配伍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三七提取结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工艺;同时比较水煎煮法、甲醇冷浸法和95%乙醇回流3次法提取豨莶草奇壬醇;比较乙醇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和超声加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绞股蓝皂苷;混合各提取物与其余各药的水提物、炮甲珠粉来制备舒乐颗粒。结果优化三七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乙醇用量6倍,提取时间30 min,提取1次;甲醇冷浸法提取豨莶草优于水提法;绞股蓝较佳提取法是75%乙醇超声提取。结论按最优组合的三七提取液中总皂苷含量较高,乙醇超声提取绞股蓝皂苷效果好,甲醇冷浸提豨莶草简便快捷,适用于大生产。
王术平鲁一冯丽彬全红刘淑兰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豨莶草绞股蓝
黄芩“安胎”功效的古今要义探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为深化黄芩"安胎"功效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从历史沿革、古代中医药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等方面,对古今黄芩的"安胎"功效进行对比,并分析产生古今差异的原因。结果:历代本草著作中很多都对黄芩的"安胎"功效有过记载。黄芩的"安胎"功效与其具有的性寒味苦的特性有关,常用于治疗由于热病导致的胎动不安,但应用时必须严格遵循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施治。同时,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芩"安胎"作用还与其清热抗炎、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免疫和抑制子宫收缩等作用密切相关。黄芩的"安胎"功效的古今差异与其道地性的变迁、古今医者对"安胎"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和临床应用的变化有较大关联。结论:了解黄芩"安胎"功效的古今差异,可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高鑫陈平平王洪玉张亚男于卉卢芳刘树民
关键词:黄芩安胎药理作用
透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临床观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Bell麻痹,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其预后转归目前多按临床症状来判断。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病侧(极少可为双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 运动障碍,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
邓鑫鲍春龄张玉丽东贵荣
文献传递
共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