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39 被引量:298H指数:12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辽宁省动物资源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丹顶鹤食物组成的地区差异及对天津厚蟹的选择性取食研究
- 李东来万冬梅张正旺
- 关键词:丹顶鹤食物组成
- 长途运输过程对圈养大熊猫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濒危一级保护动物,在对其栖息地保护的同时,人工圈养繁殖大熊猫的研究一直在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2000年后的这儿年,随着人工育幼技术的成功,圈养大...
- 王智鹏魏荣平张贵权刘定震
- 文献传递
- 松山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植被动态及变化格局被引量:13
- 2006年
- 作为全球生态保育的基石,保护区管理和设计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描述不同功能区在相应保护措施下植被的差异性变化。运用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手段,利用两期Landsat5TM影像提取出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2001年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信息,对植被动态进行分析,并按变化率分为减少、无变化和增加3种类型,利用景观指数刻画出变化格局,就植被动态及其变化格局在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异性进行比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保护区建立后植被大体稳定并有所改善,形成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植被覆盖梯度。(2)在绝对保护措施下,核心区植被稳定性高并得到进一步改善。植被稳定类型集中于区域中心,增加类型聚集在区域边缘,减少类型与自然植被动态特征相符呈随机分布状态。(3)受经营、开发措施影响,实验区稳定性低,变化面积大、变幅大、增加与衰退共存,植被覆盖居全保护区最低且有退化趋势。(4)缓冲区植被动态呈现出一定的随机分布格局。
- 周睿王辉葛剑平熊友才吴记贵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遥感动态监测
- 近30年鸡形目鸟类研究:进展与展望
- 鸡形目是鸟类中一个重要类群,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解鸡形目鸟类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我们利用在线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了1990-2016年间发表的有关鸡形目鸟类的英文文献。结...
- 田姗徐基良李建强张正旺
- 文献传递
-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巢址选择的研究
- <正>2005年4~8月,2006年3~9月,在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对白腹锦鸡巢址进行调查.野外共发现18巢,均置于地面,其中9巢在草灌丛中(50%),4巢在较密竹簇中(22.22%), 3巢在石壁下(16.67...
- 康明江崔鹏郑光美邓文洪
- 文献传递
- 鸻类的后代性比与繁殖系统
- <正>根据性别分配理论(sex allocation theory),亲代可以依据对两性后代适合度收益的预期来分配对两性后代的投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鸻鹬类中,种群中成体的性比与其婚配制度和育雏模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另...
- 阙品甲Luke Eberhart-Phillips刘阳张正旺Tamás Székely
- 文献传递
- 利用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被引量:33
- 2003年
- 为了解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的生境利用及其季节变化以及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情况 ,我们于 1996年 1月~ 8月、 1998年 11月~ 1999年 9月分别在陕西佛坪和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采用无线电遥测位点与随机点相比较的方法 ,从不同时空尺度定量分析了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两研究区共遥测 2 4只红腹锦鸡个体 (亚成体和成体 ,6♂ ,15♀ ,3亚♂ ) ,其遥测位点分布与随机点比较 ,冬、春和夏季 3季节中均有极显著差异 ,落入各区域的活动位点与其期望位点数之间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这说明红腹锦鸡对生境的利用不是随机的 ,而是有选择地利用。红腹锦鸡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有选择性 ,并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红腹锦鸡在冬、春季对森林边缘和林缘开阔区的利用较多 ,有一定偏好。红腹锦鸡在两研究区的生境利用模式相似 ,但在对森林边缘和林缘开阔区的利用强度上 。
- 梁伟郑光美张正旺丁长青
- 关键词:红腹锦鸡生境利用选择性
- 一种从白冠长尾雉粪便中提取DNA的方法探讨和改进
- 通过比较当前从粪便中提取DNA的多种方法(方案)发现,现行提取方法的“成功率”的概念需要重新探讨。在不合适的粪便和不适当的部位取材,都会导致方法成功率的不确定,而这是由于材料或取材过程造成的而不是由方法本身的不同造成的。...
- 常江孙全辉詹祥江张正旺
- 关键词:粪便DNA提取线粒体DNA白冠长尾雉非损伤性取样
- 维生素C和E混合饲喂对中华鳖幼鳖抗酸应激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4年
- 来自甲鱼养殖场的 6 0只中华鳖 (Pelodiscussinensis)幼鳖驯养 3周后 ,实验设 5组 :对照组、处理Ⅰ、Ⅱ、Ⅲ和Ⅳ组。各组设 2个平行 ,依次在饵料中混合添加维生素C (Vc)和E (VE)为 0和 0、 2 5 0和 5 0、2 5 0 0和 5 0、 2 5 0和 2 5 0、 2 5 0 0和 2 5 0mg/kg ,喂食 4周后 ,每组取半数幼鳖经酸应激处理 2 4h。取幼鳖血液 ,用镜检法测定血细胞的吞噬率 ,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溶菌活力、杀菌活力以及补体C3和C4含量。①经酸应激与未经酸应激处理相比 :对照组血细胞吞噬率显著降低 ,而处理Ⅰ~Ⅳ组无显著变化 ;对照组和处理Ⅰ组血清溶菌活力和补体C3含量显著下降 ,而处理Ⅱ~Ⅳ组无显著变化 ;血清杀菌活力均有显著下降 (对照组、处理Ⅰ和Ⅲ组极显著 ,处理Ⅱ组和Ⅳ组显著 ) ;对照组、处理Ⅰ和Ⅲ组血清补体C4显著下降 ,而处理Ⅱ和Ⅴ组无显著变化。②经酸应激处理 ,血细胞吞噬率、血清溶菌活力、杀菌活力和补体C3含量 ,处理Ⅰ~Ⅳ组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处理Ⅳ组显著高于其他 4组 ;血清杀菌活力 ,处理Ⅱ组又高于处理Ⅰ和Ⅲ组 ;血清补体C4 ,对照组显著低于处理Ⅰ~Ⅳ组 ,而处理Ⅰ~Ⅳ组间无显著相异。Vc 和VE 混合饲喂对酸应激后中华鳖血细胞吞噬率、血清溶菌活力、杀菌活力和补体C3含量有显著协同促进作用 ,对?
- 周显青牛翠娟孙儒泳
- 关键词:维生素C维生素E溶菌活力中华鳖
- 鸟类盲肠的类型及结构被引量:17
- 2004年
- 鸟类的盲肠依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小肠型腺体型淋巴型退化型和缺乏型不同食性的。鸟类其盲肠变异程度大;草食性和杂食性的鸟类具有较发达的盲肠,肉食性和以昆虫为食的鸟类盲肠变化较大食鱼类和食谷类的鸟类盲肠较小,。
- 柳劲松
- 关键词:鸟类盲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