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龙君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微生物
  • 3篇稻草
  • 3篇微生物生物量
  • 3篇物量
  • 3篇旱地
  • 3篇红壤
  • 2篇氮素
  • 2篇稻田
  • 2篇稻田土
  • 2篇稻田土壤
  • 2篇有效氮
  • 2篇增效剂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土壤有效
  • 2篇土壤有效氮
  • 2篇团聚体
  • 2篇作物
  • 2篇作物病害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滨州学院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丁龙君
  • 7篇肖和艾
  • 5篇盛荣
  • 4篇吴金水
  • 2篇聂三安
  • 1篇谢小立
  • 1篇张洪霞
  • 1篇童成立
  • 1篇葛体达
  • 1篇陈安磊
  • 1篇郭万伟
  • 1篇刘守龙
  • 1篇谭周进
  • 1篇李玲
  • 1篇谢达平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施肥对红壤旱地和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和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选择位于湖南桃源的红壤旱地和稻田长期施肥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施NPK(NPK)、施NPK+稻草(NPK+Str)或施NPK+稻草+绿肥(NPK+Str+GM)对旱地和稻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地土壤中,NPK+Str处理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磷比CK和NPK处理显著增加,而CK、NPK和NPK+Str处理土壤可培养细菌基本相同。在稻田土壤中,NPK+Str+GM处理土壤可培养真菌和细菌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磷比CK和NPK处理均显著增加,但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可培养真菌。由此推断,施稻草后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增加可能主要来源于真菌,而施稻草和紫云英对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增加可能主要来源于细菌。
盛荣肖和艾丁龙君张洪霞谢小立陈安磊
关键词:红壤旱地稻田可培养微生物
施稻草土壤氮素增效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施稻草土壤氮素增效剂及制备方法,它由下述原料一定配比制成:放线菌酮或纳他霉素、四环素或土霉素、链霉素、二氧化硅、湿润剂NNO和拉开粉。其步骤是:A.将放线菌酮或纳他霉素、四环素或土霉素、链霉素、二氧化硅按比...
肖和艾丁龙君吴金水盛荣聂三安
文献传递
施稻草土壤氮素增效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施稻草土壤氮素增效剂及制备方法,它由下述原料一定配比制成:放线菌酮或纳他霉素、四环素或土霉素、链霉素、二氧化硅、湿润剂NNO和拉开粉。其步骤是:A.将放线菌酮或纳他霉素、四环素或土霉素、链霉素、二氧化硅按比...
肖和艾丁龙君吴金水盛荣聂三安
文献传递
培养条件下旱地和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外源有机底物的响应被引量:8
2008年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溶解有机碳(DOC)是土壤有机碳的活性组分,能够较快反映土壤环境变化。以14C标记葡萄糖和稻草为底物,室内培养法研究了相同含水量(45%WHC)条件下,红壤旱地和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外源有机底物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能迅速吸收利用葡萄糖和稻草中的DOC组分,而使土壤MBC含量在短时间(前5d)内出现最大值。添加葡萄糖和稻草处理,旱地土壤MBC峰值分别高于对照69.4%和55.1%,稻田土壤高于对照10.2%和10.5%。整个培养期(100d)内,添加葡萄糖和稻草处理旱地土壤MBC的平均含量分别高于对照82.1%和41.5%(P<0.05);而稻田土壤MBC在培养前期(0~60d),分别高于对照8.8%和5.1%(P<0.05),60d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葡萄糖和稻草的添加对旱地土壤总DO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0~2d除外),但可明显提高稻田土壤总DOC含量(增幅为12.8%~26.0%)。100d内,2个土壤中14C标记MBC(14C-MBC)占总量的比例为4.5%~47.4%,14C标记DOC(14C-DOC)为4.0%~12.7%。说明在土壤含水量为45%WHC条件下,有机底物的添加对旱地土壤MBC的影响大于稻田土壤,但对DOC的影响则反之。同位素示踪表明,土壤有机质本身是DOC和MBC的主要来源。
李玲肖和艾童成立丁龙君盛荣
关键词:旱地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溶解有机碳
选择性抑菌剂对添加稻草红壤旱土团聚体磷素微生物转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进一步探明红壤旱土磷素微生物固持的机理,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微生物类群对红壤旱土团聚体(0.2~2mm)磷素转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培养90d期间,添加稻草处理能显著提高红壤旱土团聚体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磷、提取磷(Olsen法)和有机磷的含量.在培养前期(5~30d),与添加稻草处理比较,稻草+真菌抑制剂(放线菌酮)、稻草+细菌抑制剂(四环素+链霉素硫酸盐)处理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降低10.5%~31.8%和6.8%~11.6%,前者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后者(P<0.01),此后加入抑菌剂处理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基本保持稳定.添加细菌抑制剂处理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在培养5~20d期间比加真菌抑制剂处理高10.0%~28.8%,差异显著(P<0.01).表明真菌和细菌均参与红壤旱土团聚体磷素的固持,但真菌的作用明显大于细菌.
丁龙君肖和艾吴金水葛体达
关键词:红壤旱地团聚体稻草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解磷微生物及其磷素有效性转化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10年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磷素的转化和有效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土壤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转化的机制,特别是土壤解磷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机理,以及微生物解磷能力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盛荣肖和艾谭周进丁龙君谢达平
关键词:解磷微生物磷素转化
红壤旱土和水稻土团聚体中磷素的分布特点被引量:17
2009年
为深入探讨红壤磷素有效性的控制机理,研究了典型红壤旱土和水稻土团聚体中磷的组分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旱土和水稻土以粒径>0.2mm的团聚体为主,且在该级土壤团聚体中磷素含量较高;两种土壤>0.2mm团聚体中吸附态无机磷以Fe-P为主,而<0.02mm团聚体以O-P为主;水稻土>0.2mm和<0.002mm团聚体的各组分有机磷总量亦显著高于旱土对应的团聚体。说明土壤磷的形态分布与团聚体粒级有密切关系,旱土有效磷含量较低可能与其团聚体游离氧化铁含量较高、且有机磷含量较低有关。
郭万伟肖和艾吴金水丁龙君刘守龙
关键词:红壤团聚体有机磷
共1页<1>
聚类工具0